你的生活圈夠開放嗎?

黃老師68歲,典型的老實人。他原本在國中教數學,退休後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傍晚與鄰居下棋,每星期三與朋友打高爾夫球,過著規律的生活。黃老師節儉,太極拳的養生隊舉辦郊遊,超過300元的他不參加,打完高爾夫球的聚餐超過500元的他也不奉陪,開銷少,銀行裏有一筆存款。

黃老師有兩個兒子在外地上班,每次回家總以要繳房貸、買車子、出國旅遊等藉口要錢。老師唸歸唸,卻告訴朋友,兒子是他甜蜜的負擔。

有一天養生隊來了一個死了老公的女人,活潑外向。寡婦看黃老師打太極拳時,運動衫腋下脫線破洞,寡婦拿丈夫的襯衫給老師。老師當下穿上,回家卻被太太懷疑二人有鬼。老師說不清楚,宣佈放棄太極拳。

附近學校早上也有體操隊。老師參加一次,發現那些人政治上是藍色,與自己的深綠傾向不合,早上就不運動了。

老師穿固定品牌的皮鞋,最近上街採購發現皮鞋店已歇業,原址改賣飲料。老師不喜歡別的款式,只好繼續穿舊鞋。

老師三餐在家裏吃。星期六日夫妻上街打牙祭,老師喜歡的米粉湯、煮大腸、臭豆腐、川菜、沙茶火鍋逐漸消失,有一天兒子帶二老去新開的餐廳吃套餐。服務生一道一道端出來,每道菜都有解說,老師會說國語,但是服務生講的他只聽懂「請慢用」!他無法了解,兒子及孫子為什麼吃得那麼高興。吃完飯老師肚子撐飽了,卻沒嚐到思念中的美味。

接著是陪他下棋的鄰居癌症住院,高爾夫球球友手術換膝蓋,兩樣活動都喊停,老師宅在家裏,整天盯著電視,不知道可以作什麼。

我們的生活範圍有舒適帶、尷尬帶、痛苦帶。例如家是舒適帶;學校,公司是尷尬帶;醫院,法院是痛苦帶。人際關係及工作體驗等等都可以區分為這三種,一般人習慣安逸,喜歡在舒適圈內活動,結交專業、信仰、政治傾向、嗜好與自己類似的人。彼此信任,做事方便,但是封閉的生活圈,點與點連成直線,很容易像黃老師回到原點。

如果選擇開放的生活圈接受挑戰並尋求良機,過程當中,會有許多痛苦帶,甚至變成局外人,遭到誤解,不受重視。這種歷練會讓人獲得不同的學問,經驗與人際關係,對世界有更正確的認識。研究賈伯斯的專家認為,他特異的人生經驗使他能整合不同、互相矛盾的意見,成為他創意的動力!選擇開放生活圈的人年紀大時,生活圈的分歧點很多,方便往各個方向發展,較能活躍老化!

我很想建議黃老師放掉過去的觀念,不分藍綠、老少、嗜好,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體。如果有興趣作志工,可以收各個年齡層的人來教數學,甚至換個方向回學校當學生,黃老師才68歲,定義上是年輕的老人,未來值得好好規劃!

Add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