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美國的婦女一生當中,每八個人會有一個人得到乳癌。台灣的乳癌率比不上美國,但是近年來節節上升。根據衛福部的統計;乳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項癌成為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惡性腫瘤。 乳房是上帝賜給女性最美的禮物,女性因它而美麗並擁有自信。乳房含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因而癌細胞容易擴散至其它器官(乳癌在台灣是惡性腫瘤第四大殺手)。必須提醒的是早期乳癌能夠治癒,預防乳癌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女人有種種原因想要隆乳,沒有人希望隆乳之後得到乳癌,站在預防乳癌的立場,隆乳前有幾個方向需要考慮: 定期乳房篩檢會發現隆乳的事實:乳房篩檢的設備包括理學檢查,超音波檢查、乳房攝影、核磁共震。每種檢查都可以確認是否隆乳。沒勇氣承認假奶或是希望保有隱私的人需作好心理準備。 乳癌高危險群不建議自體脂肪隆乳:隆乳可以選擇植入義乳或自體脂肪,義乳(鹽水袋或果凍矽膠)已經證實不會致癌。義乳隆乳的女人如果發現乳癌,只須切除腫瘤,義乳無須移除(沒有隆乳的女人,乳癌切除之後也可以植入義乳維持外觀)。自體脂肪隆乳也有文獻主張其安全性,但是專家普遍認為長期副作用未經充分追踪,尤其脂肪內含幹細胞,可能造成乳房細胞癌變,乳癌高危險群不建議採用。 乳癌高危險群儘量保持腋下前哨淋巴結的完整性:腋下前哨淋巴結對於早期乳癌的診斷非常重要,腋下隆乳,前哨淋巴結能否完整保留沒有定論,如果是乳癌高危險群,建議避開腋下採取乳房下皺褶隆乳。 術前先作乳房影像醫學:植入義乳一般是在肌肉下或筋膜下,不會侵犯乳房組織,自體脂肪則是瀰漫性注射入乳房,可能造成纖維化或鈣化。不論是義乳或自體脂肪隆乳,最近的影像醫學已經有能力在隆乳術後作乳房篩檢。但是微小鈣化點以及其它可疑病灶,術前的影像醫學可以作為尺寸、分佈、密度、位置的參考,有益診斷。
貴美,人如其名,是個美人而且知道如何讓自己漂亮。貴美從小就聽母親說「一白遮九醜」,特別注意保養皮膚。一年到頭全身塗抹高係數的防晒霜,她知道紫外線造成老化,所以白天避免外出,必要時會撐傘,穿長袖長裙,並走騎樓! 貴美的活動都在太陽下山之後進行,她愛喝咖啡,常熬夜,加上美食主義,錯過許多健康食物,55歲時手麻腰酸,骨科醫師診斷她有嚴重的骨質疏鬆,骨質密度T質小於-2.5。 貴美聽從醫師的建議,藥物治療並且每天晒太陽10分鐘,補充鈣質,以及運動。手麻腰酸改善,貴美以為自己骨質疏鬆痊癒了。 有一回同學會,好朋友問貴美怎麼變矮了,貴美警覺自己居然身高少了4公分,更糟的是同學會的相片,貴美發現自己身型,臉型全變。原本平坦的小腹因為脊柱變短前傾,凸了出來。而原本瓜子臉的漂亮模樣也走山,臉型變寬變短,下巴後縮,臉頰下垂,出現木偶紋,雙下巴及火雞脖子。貴美比同學顯老,她無法接受這種狀況,匆匆忙忙來看整形外科門診,想知道如何改善。 骨質疏鬆指的是骨細胞破壞大於新生。骨組織呈現中空脆弱類似海沙屋的狀況。根據統計台灣女人普遍怕晒,贏得美白,輸了骨本!骨質疏鬆人口很普遍,大於50歲的女性25%骨質疏鬆.。 臉部的骨鬆表現出來的是老化,臉皮靠骨頭支撐,年輕人臉頰飽滿,骨鬆的人骨質減少,以下眼眶骨為例,每側減少2c.c.左右,骨鬆的人沒有蘋果肌,嚴格說欠的不是膠原蛋白而是骨頭。 骨鬆的人頭骨的空洞變大,眼眶擴大,眼周組織後退,眼皮可能塌陷;鼻洞變大,上唇變長!而副作用最大的是上下顎骨後縮,尤其下顎骨變短變矮,下巴後退,臉變短變寬,附著其上的表淺肌筋膜與頸擴肌垂墜成法令紋、木偶紋、火雞脖子! 骨鬆造成的臉部老化除了一般整形之外還需結構修復,才有整體效果,呼籲愛美的女性,好好愛護骨頭!
眼袋的原因是老化造成的下眼皮凸起,之前認為是中隔鬆弛脂肪膨出,所以手術著重抽脂,但是有些病人抽脂之後眼窩凹陷,淚溝反而明顯。改良的手術把眼皮脂肪抽出之後回推,填平淚溝,整體效果更好!至於手術傷口分為內開(經由結膜)外開(睫毛下緣),內開強調沒有疤痕,眼皮不會外翻,外開主打切皮除皺!二者各有擁護者。 隨著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微整的風行,消費者要求侵襲性小,快速恢復的術式。眼袋的治療又擴大區分為以下幾種: 輕度:指所有的老化現像包括眼袋凸出,皮膚鬆弛,皺紋都很輕微,老化局限於眼眶骨內,沒有淚溝。若不想手術,可以打填充物填平,效果有限(只能維持一、二年)。希望效果長久的人,可選擇內開式脂肪抽除。 中度:老化現像明顯,但是沒有淚溝,又分為眼皮皺紋,胖臥蠶,以及大眼袋。皺紋為主的眼袋需要皮膚切除,胖臥蠶(眼瞼眼輪匝肌肥厚),需要肌肉縮減,大眼袋可以脂肪回推。 重度:指眼袋超出眼眶,有淚溝,除了處理皮膚,肌肉,脂肪回推之外,還需補平淚溝,有些病人眼皮脂肪不夠填平淚溝,會建議採取他處自體脂肪,作眼周附近多點多層次微量移植。 合併中臉老化:眼袋,淚溝,顴骨袋併存,表示老化除了下眼皮以外,臉部板塊移動已牽涉中臉,因此需要眼袋手術加上中臉拉提,作法為眼袋手術之外,加中臉骨膜下剝離,並懸吊固定,為了預防下眼皮外翻,須作外眥整形! 下眼皮整形之前先將狀況分類,再選擇合適的方法,一則避免小題大作,比方輕度的眼袋,單純內開抽脂肪,恢復快效果好,用不著採取恢復慢的脂肪回推,另則正確診斷才能有效治療,例如眼袋加中臉老化,如果只作眼袋手術,術後中臉老化包括顴骨袋,法令紋,可能對照之下,更嚴重。 眼袋與其它的疾病一樣,正確的診斷之後才能適當的治療,達到預期的效果。
60歲的麗珠是外商公司的主管,麗珠的部門業績很好,受公司倚重,麗珠學識淵博,反應敏捷與年輕員工沒有代溝,但是視訊會議時,麗珠常被螢幕上蒼老的自己嚇到,麗珠選了一個星期五去整形外科作了週末拉臉,週一上班,同事們只覺得麗珠氣色很好,沒有發覺異樣,接下來幾個月有人覺得麗珠變瘦,臉變年輕,有人認為麗珠換了髮型,看起來小了十幾歲。 人類是極少數從臉看得出年齡的動物,二歲的猩猩(大約等於人類四歲),就有滿臉皺紋,猩猩的皺紋與年齡無關。動物沒有身份證,農耕時代,牛隻販售者靠著伸手進牛嘴觸摸,臼齒磨損或是門牙脫落,代表老化。猫科動物視力下降,步履蹣跚代表老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上下顎骨後縮,擠出頰脂肪,我們因而能夠發出有意義的聲音(語言)。但是臉頰並非全部附著在骨頭,上了年紀頰脂肪鬆弛下垂,產生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加上人類直立的過程,頸部的頸擴肌過份運動,形成火鷄脖子,加重臉頰鬆弛。 臉部老化常有人好奇自己適合什麼治療。以舊衣服來比喻,衣服褪色可以重新上色(雷射去斑);衣服質料老化失去彈性可以加強編織(注射填充物);衣服起皺不合身,可以熨燙(電波或音波拉皮);衣服太長,只能剪掉一截改短(手術),也就是說鬆弛達到一個程度,只能手術拉提皮下組織,切除多餘皮膚,才能看到效果。 拉臉是極緻的整形手術,需要複雜的學問及嫺熟的技巧。之前的拉臉大規模剝離皮瓣,術後可能淤血,腫脹變形,需要二星期至一個月的恢復期。隨著微整風行,快速恢復的需求增加,所謂週末拉臉漸受歡迎。週末拉臉是美國紐約大學亞斯頓教授首創,原名是短傷口拉臉,皮下剝離少,筋膜下剝離多,因而拉提效果好,皮瓣使用組織凝膠黏連,淤青腫脹少,恢復快。週末手術,週一可見人,坊間稱為週末拉臉,傷口僅在耳廓周圍,恢復之後綁馬尾也不會被識破,又稱馬尾拉臉。
張先生58歲,下眼皮的眼袋讓他顯得疲累、老態。張先生在公司作經理,需要四處演講,有一天他在講課,抬頭看銀幕,無法相信自己有那麼大的眼袋,當下安排,隔天就去接受眼袋手術。張先生術後右眼比較腫,而且瘀青,視力糢糊,張先生以為腫消了就會好,每天冰敷,熱敷,不敢閉眼,不敢平躺!術後二星期,張先生右眼又脹又緊。有一天吃完晚飯,嘔吐,到醫院掛急診,診斷是青光眼,右眼眼壓過高,視神經受壓迫,視力只剩0.1。醫師認為張先生原本就是青光眼患者,張先生把青光眼的症狀當成是眼皮術的正常現像,才會延誤治療。 陳小姐28歲,單眼皮,眼睛無神,她羡慕別人的大眼睛,希望能有雙眼皮可以塗眼影。陳小姐有300度的近視,100度的散光,裸視視力0.1,戴眼鏡視力正常,她平常不戴眼鏡,開車或看電視才戴。陳小姐的同事也有人割雙眼皮,平均七到十天就不嚇人,陳小姐割雙眼皮卻腫得像伽菲貓,而且持續腫了二個月。後來的檢查發現她是嚴重的乾眼,加上近視不戴眼鏡造成眼皮疲勞,術後困難恢復,經過對症治療,眼皮很快就消腫,達到雙眼皮手術的目的。 雙眼皮、眼袋手術非常流行,一般人的觀念,割雙眼皮是為了愛美,與視力無關。眼皮手術術前需驗視力,檢查眼睛,很多民眾無法接受,其實人類器官外形都與功能有關,小兒麻痺的腳會萎縮,弱視的眼睛會無神,視力代表該側眼睛的基本功能,是眼皮手術必備的資料。眼皮手術腫脹時期容易乾眼,角膜的淚膜分佈受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角膜潰瘍。術前了解基礎淚液測試,若有乾眼,手術須避免侵犯眨眼機轉,並積極乾眼治療,才能加速癒合。眼壓可以篩檢青光眼,青光眼治療未穩定前不建議整形,而眼皮手術,術後使用的消腫藥物會使眼壓升高,術前檢查眼壓可以避免該類併發症。除了以上視力、淚液、眼壓三項檢查,如果臨床有懷疑其它眼科狀況,也建議先釐清再接受眼皮整形。
根據網友最常使用「十大抗老偏方」統計發現,最夯的補品是膠原蛋白。老人補骨頭,補關節,年青人補皮膚,膠原蛋白有吃的及塗的。塗的膠原蛋白宣稱可以臉部拉提。日本藥妝店整排膠原蛋白,吃的有粉狀,有錠狀,有膠狀。塗的也各式各樣,產品銷路很好,有的品牌還以中文標註「每人限購二罐」。 去年底整形外科醫學會,展覽攤位介紹膠原蛋白彈力美容飲品,藥廠以製藥技術,生產含有Q10,豬皮抽出物、膠原蛋白的保健食品,售價每瓶2580元,健議每週二瓶,負責介紹的業務說這款產品很受歡迎,銷路很好,她們自己都有買來服用,覺得效果比作脈衝光還好。 膠原蛋白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份,佔人體總蛋白質約20%,主要存在結締組織,有很強的伸展能力。韌帶、肌肉、血管、皮膚等等靠它保持韌性! 我們的皮膚80%是膠原蛋白,另外20%是彈性纖維以及聚醣。膠原蛋白負責韌性,彈性纖維負責彈性,聚醣負責保濕。形狀規則、排列整齊的膠原蛋白纖維才具有功能。膠原蛋白纖維由纖維母細胞生產。人體過了20歲,維纖母細胞生產的膠原蛋白纖維每年減少1%;老化的膠原蛋白纖維、彈性纖維斷裂,變短變粗,雜亂推擠,無法整齊排列。皮膚失去韌性及彈性,鬆弛下垂。此外自由基、紫外線,吸烟等等外來因素也可能使膠原蛋白、彈性纖維以及聚醣減少,皮膚自我修復下降,角質層剝脫障礙,皮膚暗沈,乾枯,出現斑點及皺紋。 皮膚的老化包括毛孔、暗沈、長斑、皺紋、鬆弛等困擾,都與膠原蛋白纖維減少或缺陷有關。原因可能是纖維母細胞(工廠)產率下降,膠原蛋白纖維老化(良率不佳),膠原蛋白纖維分解(環境不適合保存),膠原蛋白纖維氧化(自由基攻擊),膠原蛋白纖維醣化(血糖增加)等等。 想要皮膚Q彈飽滿,我們需要膠原蛋白纖維,但是老化的皮膚並非單純欠缺膠原蛋白(原料),市售吃的或塗的膠原蛋白,由於分子過大,無法直接進入人體。吃的可能是補充了氨基酸,塗的可能有保濕以及凝膠的短暫拉提(洗掉就沒有了)。也就是說吃的膠原蛋白不如吃豆腐,塗的不如塗保濕產品,CP值不高。想要逆時凍齡,去斑消痕,或是重回嬰兒肌膚,還是得從防晒,減少自由基,不吸烟,控制血糖,注意健康等等基本功作起才正確!
火鷄脖子指的是脖子氣管二旁柱狀肌肉攣縮,加上皺紋及贅皮;另一種蜥蜴脖子,是雙下巴的進階版,下巴與脖子連成一片。現代化妝術進步,我們常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問題是需要露脖子的場合;火鷄脖子或者蜥蜴脖子;不可能化妝修飾! 人類由爬蟲類進化為哺乳類,靈長類,智人。人類直立之後,脖子承擔重任。頸擴肌是脖子的表淺肌肉,類似窗簾位於氣管的二旁。頸擴肌收縮時,下巴往後往下幫忙固定頭部。頸擴肌與臉部的表淺筋膜連貫,所有張嘴的動作都受牽扯,我們吃飯、講話、唱歌都用到嘴吧。頸擴肌動作頻繁。臉部的表情肌正中區域較多,中間的頸擴肌,容易肥厚,加上年紀造成的頸椎變短及前傾,頸擴肌在氣管二旁形成柱狀的垂墜,造成火鷄脖子。至於蜥蜴脖子則是頸椎變短,頸部軟組織因為肥胖或年長增生,頸擴肌被推擠膨出(類似啤酒肚);下巴與脖子連成一片。 火鷄脖子或者蜥蜴脖子一般是在60歲左右出現,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要求脖子整形的病患增加,之前的脖子整形,採取類似拉肚皮方式,傷口在下巴下方,將二側頸擴肌往中央縫緊(束腰的中央拉鍊原理),此種術式沒有處理臉部筋膜,效果不太明顯。近幾年解剖學的研究,了解頸部老化的原因,與頸擴肌局部肥厚垂墜有關。實驗室裏以臉部拉皮的傷口,表淺筋膜及頸擴肌完整剝離之後往上拉提,固定在耳前,張力最大,頸部曲線最漂亮。如果有雙下巴或蜥蜴脖子,則需加上抽脂達到雕塑的目的,此種頸部整形多餘的皮膚,由耳朵附近整理,疤痕容易遮掩。 一般人的想像,氣管主掌呼吸,頸動脈主掌腦部循環,脖子的整形危機重重!這個誤會與台灣人俗稱血管、神經、肌腱為「筋」有關。台灣話大血管叫大條筋,火鷄脖子因為是肌肉肥厚,台灣話也是「筋」,只是此筋非比筋。形成火鷄脖子是表淺頸部肌肉,與性命無關。火鷄脖子的手術是頸擴肌往上拉提,製造下巴與頸部的深V曲線,不會動到氣管或頸動脈!此種脖子拉提是門診手術,傷口在耳垂前後,不需包紮,恢復期約二星期,只要局部以頭髮或圍巾遮掩,可以正常出門,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手術。 根據統計,女人平均30歲出現法令紋,40歲出現魚尾紋,50歲出現木偶紋,60歲出現火鷄脖子,70歲出現楊婆婆紋,脖子的老化與臉部老化一樣,與不當姿勢,過度表情,生活方式,睡眠,劇量減重,保濕,防晒等等有關。愛美人仕面部保濕防晒時不要忘了脖子。此外走路時,眼睛望向前方、收下巴;坐時坐正平視;睡覺時選擇正確的枕頭等等,也有助於維持年輕的脖子。
我的眼腈不大,鼻子不高,牙齒不整齊,身材不好!現今社會強調外貌,整形外科醫師男的帥,女的美,號稱資深整形外科醫師的我只能靠著20年來維持標準體重,在業界苟延殘喘。 體重固定有很多優點,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逛街採買服裝,省下許多時間以及金錢作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過著規律的生活,三餐定時定量,自己以為,關於體重一生就是這樣了。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整件事該從兩年前的端午說起,有隻蜈蚣躲入我的鞋子,趁我專心打高爾夫球時,咬我三大口,害我整隻腳腫起來,必須使用一堆藥物包括類固醇治療。 幾天後,背部長帶狀疱疹,用了更多的藥,身上更多傷口,因而作息大亂,腳傷以及背傷,一個月後才恢復。疱疹留下的神經痛又煩了我二個月,這之後我才有閒情量體重,檢視身材。沒想到,體重增加二公斤,腰圍增加一吋,原本的裙子褲子都不合身了! 一般人可能覺得胖二公斤沒什麼了不起,對我來說,腰多一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洋裝不合身,襯衫紮不進裙子,每天出門選衣服很頭痛,缺乏漂亮的衣服,無法好好打扮,心情當然不會快樂。 那段時間,經常憤恨鬱卒以及失望,我知道胖二公斤可以減掉,問題是減肥需要少吃以及多動。我偏偏又是食量很大的人,平常飲食已經減到撞牆,沒得再減;運動是每天一小時,不想再加。真要減肥只能斷食,但「吃」是我的樂趣,努力運動是為了喝啤酒,吃塩酥雞,要我不「吃」,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這時我注意到生酮飲食,以及相對溫和的低醣飲食,美國的營養師莎拉霍伯格提出不吃GPS的觀念,G(Grain)是穀類,P(Potato)是馬鈴薯類,S(Sugar)糖類,有別於生酮飲食,不吃GPS只能說是低糖飲食,一天攝取50-150公克的糖。這種飲食的特色是控制血糖,防止胰島素飆高,據說有穩定情緒,提高活力,避免發炎的效果。 我過去的飲食是三餐定時定量,中餐吃素,也許注意力都放在膽固醇,以白飯、地瓜、山藥等等填飽肚子。這次減肥採取改良式的不吃 GPS飲食,早餐是咖啡,土司加起士,中餐及晚餐均為葷食,份量與以往相同,以肉類、豆類、蔬菜取代原本中餐的地瓜以及晚餐的米飯。飯後水果,沒有變動,三餐之間不吃任何有卡路里的食物,如果肚子餓了,會細嚼10顆至15顆的堅果(核桃或杏仁)充饑。…
張醫師在台北的醫學中心作到主治醫師,40歲時為了服侍年邁的父母,回到故鄉開業。 當年鄉下人看病喜歡吃藥打針,要求藥到病除。張醫師在教學醫院待久了,習慣解釋病情,教育民眾;有些輕症,張醫師主張「不用治療」。診所剛開始叫好不叫座!張太太的娘家在台北,一直希望張醫師轉念回醫院上班。 開業第二年,當地感冒大流行;村長感冒併發心肌炎,心臟衰竭;縣議員高血糖,平常沒在控制,感冒併發酮中毒,陷入昏迷;二人的命都被張醫師救回來,鄉下人認為張醫師是神,從此大病小病都找他診治。 張醫師持續修習醫學新知,診所設備齊全,正規經營,病人多到無法形容。掛號的電話響個不停;早上的門診必須上午七點前預約,診所的候診室以及外面的馬路站滿了人,張醫師從早忙到晚,沒得休息! 診所最忙的時候有十二個助理,他們與張醫師家人吃住在一起,相處融洽,離職率很低。許多助理從張醫師開業,一路跟隨,因而熟悉診所的病人。診療室雖然充滿消毒水的味道,診所卻給人溫暖的感覺,很多人已經不住小鎮,有病還是老遠跑回來,他們總說進入診所,病就好了一半,無論什麼病;都要看張醫師才會痊癒。 時間過得很快,張醫師六十五歲了,這幾年小鎮人口減少,診所增加,張醫師原本一個月看診5000健保人次,降低至不足1000人次,收入減少,開支卻由於添購設備,人事開銷,環衛支出等等節節上升。 張太太當年生於台北長於台北,如今兒女也在台北就業,夫妻考慮結束營業,回台北養老。 大概是聽到風聲了,最近來看診的病人異口同聲的說:「張醫師,我很擔心你會退休耶。你退休我生病找誰呢?」一個女孩父母雙亡,習慣來診所尋求支持,更是擁抱著張醫師哭求「留住她的娘家」。風聲愈傳愈遠,小鎮的人不停來打探「什麼時候結束營業?」張醫師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醫師醫學院的同學紛紛屆齡退休,他們吆喝著爬山、出遊,張醫師的心情多少受到影響,這天他看電視,有個惡質老闆,無預警潛逃,畫面上員工被積欠薪資無助的表情,張醫師想起母親的訓示:「作老闆賺錢時要分給員工,沒賺錢更要照顧員工,賺大錢的老闆人人會作,不賺錢仍然作好老闆,才是真正的老闆。」張醫師與員工一起打拼,相處的時間超過自己親生的子女,他無法想像見不到員工的日子該如何度過。 他原本退休後的規劃是回學校作志工。但夫妻討論,張醫師最大的興趣是醫學,喜歡傳播醫學知識,在診所上班,每天都能貢獻所學助人,鼓勵人,如果不算成本會計,以作志工的心情,繼續經營診所,就像母親講的:「員工是家人,沒有米的時候,每個人的碗裡只有一粒米,大家還是可以一起努力。」…
我從小不喜歡吃肉,九歲氣喘,父親規定我每餐要吃一塊三層焢肉。我常偷丟給桌子底下的貓,結果貓營養很好,經常懷孕,我的氣喘拖到初中才改善。 父親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三餐有自己的「私菜」,內容都是肉,包括豬心、白斬雞等等,父親牙齒很好,老年迷上牛排,一個人可以吃二份。他強調吃肉才能長肉,吃肉才有營養;運動才有爆發力。 母親相信肉食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二人為了該不該吃肉爭執,母親會恐嚇父親:「你如果中風或心臟發作,我不照顧你!」幸好父親終身沒有心血管問題。 不吃肉的我,據說從小面有菜色。醫學院畢業,我在台大外科作住院醫師,民國65年謝東閔先生郵包爆炸案受傷,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到急診部探望,我陪他搭員工電梯,不料古老的裝置卡在二層樓之間,故障的電梯裏只有我們二個人。 看著我與電梯把手奮鬥,經國先生用帶著鄉音的國語說:「慢慢來,你要多吃肉,吃肉才有力氣。」我忙了20分左右才啟動馬達,電梯門一開,幾個衛兵以為長官被挾持,舉槍對著我們,嚇死我了!經國先生不慌不忙,給了我一張名片,上面只有蔣經國三個字。那次的經驗並沒有讓我加餐吃肉。婚後我與婆婆同住,跟著吃素,更是與肉無緣。 外科的文獻,老人的傷口與正常人口相比,容易有感染、延遲癒合等等併發症。抽血檢查,老人的血中前蛋白、維他命以及元素鐵、鋅、硒等缺乏。如果提前在手術前三星期就給予補充,所謂高風險的老年人手術,傷口癒合會趨於正常。促進傷口癒合的血中前蛋白等,可以輕鬆從肉類獲得,我因而鼓勵整形的老人術前術後多吃肉。 作為外科醫師,我的體力很好,但是每年總會幾次感冒。感冒有時引發氣喘,晚上咳到無法入睡,我想起父親的吩咐,三餐吃肉,說也奇怪,肌肉變結實,高爾夫球的成績進步,這幾年的流感、腸胃病毒,我都能倖免。 老人醫學專家認為老化是一種營養不良,老人胃口變小,熱量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認知也下降。老人普遍蛋白質不足,所以建議老人「要吃肉」。 日本的報導,沖繩高壽老人最多,他們喜歡吃肉、吃魚,沖繩人吃肉是類似台灣人燉肉,裡面加了蘿葡,海帶,大蒜等等,專家認為這樣的煮法減少總膽固醇,增加不飽和脂肪,富有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也說蛋白質缺乏可能肌少症,容易感染,威脅老人的生命。葷食不是高血壓高血脂的罪魁禍首。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胺基酸,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總之,肉類能夠提供蛋白質,必要的胺基酸,以及其它營養素,老人該考慮多吃肉,膳食平衡。營養充分才能成功老化。
第 6 頁,共 4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