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隆乳立即術後穿胸罩,是為了壓迫止血與固定義乳位置。乳房形狀固定之後穿不穿胸罩之前沒有定論,畢竟有些女人隆乳就是為了脫掉胸罩。如果隆乳還需要穿胸罩,那不就白作了嗎?! 隆乳與胸罩的關係最近需要重新定義;原因是女人的生活變革,運動的女人增加。第一次的馬拉松賽跑1896年在希臘舉辦,參賽者全部是男性,隔了幾乎一世紀1984年美國洛杉磯才有女性馬拉松,時至今日路跑仍然盛行。參賽者卻女多於男,女人勤於運動,不僅只是馬拉松,其它健身房、公園等等,都可以看到熱衷鍛練身體的女人。二次大戰後的女性,隆乳是希望自己胸部豐滿,成為男人的性感偶像。現代運動的女性認為健康才是美,為了有自信,為了穿運動服方便而隆乳!也就是說現代女人的乳房經常在劇烈搖晃。 法國的克魯齊醫師2010年首先報告隆乳數年後的血清腫,可能與運動有關。他指責愛麗根公司的粗糙面義乳;組織與義乳之間形成雙層莢膜,運動時候乳房搖晃雙層莢膜互相摩擦創傷,組織液堆積形成血清腫。 近年來漸受重視的隆乳後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瘤,至2019年2月止,全世界約有457例(發生率約三萬分之一)。此種淋巴瘤治癒率極高,醫界仍認為應該注意。隆乳後莢膜長淋巴瘤,其血清腫與克魯齊醫師的報告類似。法國、加拿大與荷蘭等國家,在2019年4月要求愛麗根公司將相關產品下架。專家認為該項產品,在運動時可能造成組織微小的多次受傷,產生血清堆積,發炎反應因而引起癌變。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作過該產品隆乳的婦女不必恐慌也無須移除義乳,隆乳後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瘤的原因不明,但是作過隆乳的婦女,運動時以胸罩支持包裹乳房絕對有科學根據,值得推薦!
馬拉松賽跑1896年第一次在希臘舉辦,參賽者全部是男性。1984年美國洛杉磯才有女性馬拉松。時至今日路跑仍然盛行,只是半馬、超馬的人,女多於男! 女人勤於運動,不僅只是馬拉松,其它健身房,公園等等,都可以看到熱衷鍛練身體的女人。二次大戰後的女性希望自己胸部豐滿,身材渾圓,成為男人的性感偶像,運動的女性認為健康才是美,喜歡瘦腰零小腹,追求人魚線,其至六塊肌,歷史上女性第一次抛開男人的觀點,追求身材自主! 阿美已婚有一個小孩,她在銀行上班,整天坐著。阿美37歲時被同事揪去慢跑。迷上跑步之後,體重控制,鼻子不會過敏,體力變好!可是懷孕造成的腹部鬆弛,以及小肚腩無法改善。洗澡時看到自己的妊娠紋,阿美會噁心。而凸出的小腹,使她腰部顯粗;上衣無法紮進裙子,衣著有限制。阿美坐著的時候,腹部一堆贅肉,阿美想像中贅肉去除,問題就能解決。她請教整形外科醫師,發現她需要的是拉肚皮手術。阿美找了一個星期六去手術,當天回家發現自己又能穿上婚前的長褲,很高興! 類似阿美的案例,注意養生,希望擁有健康身材的人仕增加。2010年之後拉肚皮手術每年成長35%。肚子大的原因可能是懷孕(多產或多胞胎)、減重超過20公斤、先天皮鬆等等。曾有男性減重100公斤之後腹部贅皮覆蓋,嚴重到尿尿及性交時掏不出陰莖。 腹部拉皮將肚臍以下的皮瓣全部切除,腰部抽脂,筋膜縫緊,肚臍重建,傷口在剖腹產的位置。 能夠縮小腰圍,撫平小腹,戲劇性的改善身材!醫學文獻拉肚皮由於手術冗長,術後無法行動,可能有深層靜脈及肺栓塞的風險。改良的腹部拉皮手術,利用羽毛線階梯式縫合,大約90分鐘完成,術後可以立即行動避免栓塞,但是肥胖、抽烟、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仍須注意,並應避免合併其它手術延長手術時間!
哺乳動物從腋窩到腹股溝的二條線有六至八對乳房,人類在胚胎時期與動物一樣在這二條線上有乳腺的始基,除了胸前一對發育成乳房,其餘的在出生前都退化了,但是在某些異常情況,有些乳腺始基未能完全退化,就形成了多個乳房,多出來的乳房稱副乳,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腋窩附近,副乳由乳頭、乳腺、皮下脂肪構成,副乳的尺寸與結構個人差異很大,有的只有乳頭,有的鳥蛋大小,沒乳頭只有乳腺,有的拳頭大小,有乳頭乳暈,乳腺以及皮下脂肪;副乳受荷爾蒙影響,會脹奶,乳頭完整的還會泌乳! 副乳會不定時的漲痛,對女人的困擾,主要是外形以及服裝,基本上胸罩包不住副乳,所以副乳藏不住,手臂夾緊,立正站好時,鼓出一塊,衣服如果無袖,袖口寬鬆,或是上衣貼身,副乳會原形畢露。 最常使用副乳這個用語的其實是賣胸罩以及緊身衣的人,他們認為手臂自然垂下,靠近腋窩,胸罩包不住的肉就是副乳,內衣業者有一套理論,認為女孩子發育就要穿胸罩,胸罩要選擇正確,穿著正確,否則會長副乳,這種棈神太高估了胸罩。所謂成人型的副乳可能是皮膚鬆弛的人,局部皮膚、皮下脂肪堆積;忽胖忽瘦的人局部贅肉;原本不明顯的副乳,產後變成明顯;胸罩對於乳房有包裹支持的作用,胸罩無法預防副乳產生! 副乳與乳房一樣,建議定期篩檢乳癌;副乳的治療,必須先診斷,一般是以超音波來定位範圍、深度、結構。 治療以手術為主分為: 切除:皮膚或乳腺增生,只能手術切除,傷口設計於腋窩內,較不容易長疤。 抽脂:副乳如果皮膚彈性良好,主要是脂肪增生,可以抽脂消除。
我的父親有九個叔叔和五個姑姑,母親則有六個舅舅和六個阿姨。以前的人多生多育,加上哺餵母乳,女人忽胖忽瘦;乳房就像吹氣球般,忽脹奶忽退奶,不下垂也難。 老一輩的母親農忙時揹著孩子下田,孩子一哭,可以把布袋奶往後一甩,既能餵奶,又能當安撫奶嘴。二顆大奶白天受盡束縛,黃昏時刻,婆婆媽媽洗完澡坐在自家門前,以手中的扇子由領口或上衣下擺搧奶,是當時有趣的景象。 乳房是女人身上唯一單方向固定的組織,它與身體的關係可以用籃球的籃板與籃框來比喻。乳房後壁是籃板,附著在胸壁。深層筋膜像籃框般包裹乳房。年輕女性乳房上緣在腋窩下方一指處。年紀增大,籃板老舊,腐朽鬆脫,帶著籃框下滑!老女人不管罩杯多大,乳房上緣下垂,上胸經常扁塌就是這個原因。固定乳房的筋膜(籃框)彈性疲乏,乳頭也會下垂。乳房下垂與遺傳(例如非洲人多木瓜奶)、體質(先天彈性纖維缺損,全身鬆垮)、劇量減肥(超過20公斤)、多次懷孕(筋膜鬆弛)等等有關。 根據調查,女人認為乳房下垂比平胸還糟糕,乳房下垂使得胸罩帶子在肩膀形成壓痕,乳房與胸壁摩擦造成皮膚炎。乳房重量增加脊椎壓力,胸型不佳穿衣困擾等等,如果年紀輕輕減肥造成乳房下垂,臉像30歲,乳房像70歲,會失去自信。 乳房過大或下垂的矯正是美國排名第五的美容手術,由於傷口在乳暈周圍及乳房正中,適合疤痕體質較好的婦女。 預防乳房下垂,仍以健康生活型態為主,正確的穿著胸罩是對抗下垂的不二法門,熱愛運動的女性,尤其該注意,想提醒的是,乳房上緣與腋窩距離大於3公分,或是乳房足跡(乳房上緣與乳下皺褶距離)小於乳房直徑,表示筋膜彈性疲乏,乳房下垂進行中。發現自己有這種狀況,應該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
美國好萊塢資深藝人歌蒂韓有句名言:「要從臉上出現第一道皺紋開始整形。」是美人不願皺紋爬上臉的心情寫照。人類和皺紋對抗的歷史悠久,隨著醫學進步,材料多到讓人迷惑。 用打針來撫平臉上歲月痕跡,最早是注射液態矽,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小針美容」。但因注射後會在臉上流竄、鈣化等副作用,讓人聞之卻步。 肉毒桿菌、膠原蛋白等陸續問世後,使得「注射型美容」儼然成為未來的主流。如今打針整形不但不留痕跡,人體可吸收,且幾無痛苦。注射肉毒桿菌的針頭是用30號,比感冒打針的24號針頭更細,我常戲稱,只比被螞蟻咬一口痛一點。 女媧用了火燙的五彩石漿來補天,注射美容的材料也各有所長。肉毒桿菌適合動態紋,例如皺眉紋、魚尾紋。法令紋因為牽涉太多條肌肉,硬打肉毒桿菌可能變成唇角下垂,表情僵硬。 「打不掉」的動態紋和凹洞就有勞其他的填補材料。膠原蛋白最早是由牛皮提煉,現在與人工真皮一樣由死人捐贈的皮膚提煉而成。至於矽顆粒因有小針美容的惡名在前,較難被接受。新興的材料還有人工血管及玻尿酸等。 玻尿酸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它過去用來作人工水晶體、膝關節潤滑液,早期取材於公雞的雞冠,現在改以酵母菌合成。打入人體後三到六個月就會完全被人體吸收,安全性高;但價格昂貴,0.7CC就要2萬到3萬元。相仿的還有多醣酸,以前用來作免拆線的手術縫線,和玻尿酸一樣可為人體吸收。 一位立委最近號稱打了18萬元的玻尿酸來除皺,效果如何見仁見智。我倒懷疑有多少人會願意為了幾條抬頭紋,每半年就花十幾萬元。台灣人生性節省,接受皺紋填補時,最關心的是持久度,膠原蛋白以及人工真皮,由於帶有纖維中隔,臨床運用於法令紋及豐唇時,其持久度勝過玻尿酸。 討論了許多填補材料,各有其優缺點,如果考量健康及安全,填補臉部用量很小(10 C.C.以下),沒有癌症的疑慮,最好的材料是自體肪肪,自體脂肪在臉部的存活率約有30-80%,長期追蹤效果良好。 與昂貴的玻尿酸相比,自體脂肪尤其划算。就像到餐廳吃飯,自己帶酒,只要付餐廳開瓶費。但買餐廳的酒,除了開瓶費還要付昂貴的酒錢,何必呢。
搞懂皮膚功能 美肌美人非夢事 一般的認知,皮膚只要清洗、保濕,防晒,加上使用保養品,就會完美。遇到皮膚狀況例如黑斑、毛孔、過敏、痘痘,大家往往懷疑表面功夫沒作好。其實皮膚問題與其他身體病狀相同,有複雜的原因! 正常的皮膚建構於以下四個功能: 角質細胞生成:基底層形成表皮細胞,往上移動的過程去核形成角質層,這個過程需要28天。壓力大的人染色體端粒變短影響基底層細胞生成,皮膚容易變薄,細胞複製需要蛋白質,營養不良,皮膚會臘黃。 皮膚屏障:皮脂腺分泌脂肪,膽固醇及神經醯胺,以特殊比例,聯結角質細胞,形成皮膚屏障,保護皮膚避免內部水份蒸發。防範微生物侵犯以及化學物質的干擾。過度清洗或是降膽固醇藥物,影響皮膚屏障,產生問題皮膚。 自然保濕因子:儲存於上皮細胞的蛋白質,因為角質層的水份下降分解為自然保濕因子,負責調節濕度。此步驟一般人需要72小時,老人可能需要一週。常出國的人都有經驗,剛抵達時,皮膚很乾,過了幾天膚質改善。現代人頻繁出入空調,自然保濕因子容易紊亂。 角質層剝脫:角質層水份足夠的狀況,老化的角質層會由降解酶作用自然剝脫。如果保濕沒作好,剝脫不良,可能角質層堆積形成老人斑,也可能剝脫不均勻,皮膚粗糙。 近代人由於風吹日晒、空調、熬夜、壓力、精緻食物等等的影響,皮膚困難正常運作。想要皮膚完美,除了皮膚保養以外,尚需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的營養,才能維護皮膚功能,保有天然的美肌!
魚尾紋是眼尾的橫紋,男人女人都可能有魚尾紋!女人的魚尾紋程度略勝過男人。有的人魚尾紋很厲害,台灣話說是「眼尾夾死蒼蠅」!魚尾紋笑的時候變明顯,一般以為愛笑才會有魚尾紋! 其實魚尾紋與嘴唇的楊婆婆紋相似,是表淺肌肉的動態紋。臉部的表情肌一般位於深層,只有額頭,眼皮,嘴唇是表淺肌。眼皮是全身皮膚最薄的地方。年輕時候,皮膚厚度濕度良好,表淺肌收縮,表皮不會顯出皺紋,年齡增加皮膚老化,膠原蛋白、彈性纖維減少,皮膚出現紋路。另方面年齡增加,眼眶骨鈣質吸收,眼球相對退縮。眼輪匝肌負責眼皮的眨眼,閉眼、瞇眼等動作。由於解剖位置變動、視力退化等功能性的改變,眼輪匝肌工作負擔加重。平均40歲左右漸漸出現魚尾紋。女人的皮膚比男人的皮膚薄,因而魚尾紋或楊婆婆紋都是女人比較嚴重。 大笑的時候魚尾紋變明顯,因為笑的時候用到眼輪匝肌,不過只用到大約30%而已。牽動嘴唇微笑使用的肌肉是源自於顴骨附近的顴大肌,顴小肌,笑肌等等,笑的動作使眼輪匝肌受擠壓,魚尾紋才會變明顯! 一般人以為沒有動作,肌肉就沒有收縮,其實除非顏面神經麻痺,否則肌肉均需保持張力。我們睜開眼睛生活就須使用眼皮的眼輪匝肌,因而年老會產生魚尾紋,但是我們不可能不停的笑,所以不必為了害怕魚尾紋而不敢放鬆大笑,何況笑的動作使臉頰向上拉提,相對放鬆口角及下唇壓下肌,能預防臉頰鬆弛下垂,其實值得鼓勵! 至於預防眼尾紋,應朝向皮膚的保濕,防晒,視力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努力,方向才算正確。
根據2017年9月2日的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左上眼皮動了黃斑瘤切除手術,術後恢復很好,沒有影響公務。 黃斑瘤是眼皮的黃色斑塊,常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有遺傳傾向。黃斑瘤不痛也不會影響視力。需要治療的主要原因是有礙瞻觀。 黃斑瘤的治療方法包括腐蝕劑、冷凍、電燒、手術。黃斑瘤由於是真皮下膽固醇聚集,手術切除的效果最好! 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醫學上眼睛是健康之窗,眼皮可以窺探身體狀況,例如凸眼可能有甲狀腺亢進;黑眼圈可能是鼻子過敏;眼皮黃斑瘤與造成動脈硬化的黃斑瘤一樣,因而與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等有很高的關連性。 切除眼皮黃斑瘤有如關掉閃著警告身體出狀況的紅燈,不可以眼不見為淨。務必戒烟、控制血壓、血糖、體重。減少壓力,固定運動等等才能維護健康。 有些人眼皮長黃斑瘤但是沒有高血脂,身體檢查也都健康,則須考慮眼皮的因素。眼皮的眼輪匝肌有三個部份(眼瞼,中隔,眼眶),分別主管眨眼,閉眼,瞇眼,三區肌肉均起源於眼頭,作為眼皮活動的營運中樞,眼頭的新陳代謝繁忙,因而熬夜,用眼過度,失眠等等狀況也可能促成黃斑瘤生長。 作者曾經治療一位52歲的男性,沒有家族史,也沒有高血脂,眼頭的黃斑瘤卻每三個月復發,原來他是八點檔連續劇的編劇,每晚熬夜瞇眼趕劇本。從前人形容辛榮工作是為五斗米折腰,現代人必須為五斗米折眼,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英總統為了國事確實是勞心勞力,讓人禁不住替她的健康擔憂!
寒暑假期間是整形外科醫師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原因無他,大人和小孩都趁這段時間來整形。最近看到的孩子是78年、79年出生的小男人及小女人。 我這作媽媽的很好奇,問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為何想整形。四分之一說是被爸媽逼的,四分之一說是自己想,另外四分之二則是親子溝通的共識。絕大多數是來割雙眼皮。這不奇怪,花個兩萬五、三萬元,就能送給孩子終生禮物,對父母來講是蠻划算的! 不過,說來好玩,這幾年我已很少看到單純的丹鳳眼單眼皮。看到的多是小小、浮腫且無神的眼睛。細究起來,是因現在的孩子從小課業重,又要玩電腦,加上睡不飽,眼睛就變這樣了。以前的人割雙眼皮,為的是要有雙眼皮可以畫眼影,強調雙眼皮的形狀及寬度,最好是像洋娃娃一樣,睫毛翹起來,眼睛一眨一眨才好看,現代人本土意識抬頭,西洋式的雙眼皮不受歡迎,割雙眼皮時強調眼睛變大,有精神,不泡腫,雙眼皮不要寬「自然最重要」。 究竟什麼樣的雙眼皮才叫好看、自然,其實是有標準尺寸的。好看的眼睛,每個眼睛的寬度應為臉寬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和眼尾至太陽穴、兩眼之間的距離相當。而黑眼珠的直徑約是眼睛寬度的五分之二。上眼皮應稍稍蓋住眼珠上緣0.1公分,下眼皮邊緣應與眼珠下緣平行。 另外眉毛和上睫毛的距離和上下睫毛的距離比,約是1.4比1。至於雙眼皮的寬度,不宜大於上睫毛到眉毛間距的一半,才符合黃金比例。在我看來濱崎步,徐若瑄,林志玲的雙眼皮都不錯。 割一個雙眼皮有這麼多講究,因此我常覺得,整形醫師不僅要懂美學,更要深研解剖學及比例均衡,才能作雙眼皮手術。 不過,如有斜視、兩眼視差大、眼球凸出或眼皮吊吊的,我建議最好三思,否則割完雙眼皮會使這些缺點更突出。至於已經有皺眉紋及魚尾紋的單眼皮,如果只作雙眼皮手術,皺眉紋及魚尾紋會增加,應該施行眼周年輕術,才有整體的效果!
經過統計人們作上眼皮整形的目的是:1.眼睛變大,2.眼睛變長,3.解決眼皮泡腫,4.不要眼尾下垂,5.治療倒插睫毛,6.希望有雙眼皮 也就是說眼皮整形是想要眼睛有神,會說話,女人能夠變美,男人能夠變帥,割「雙眼皮」是最後的志願,整個人看起來睡飽有精神,才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六、七年級的人,最常拿來門診的影星是濱崎步、李嘉欣、徐若瑄、林志玲,以前的觀念是病人喜歡名星的眼皮,我個人解釋是眼皮當然重要,濱崎步攝人的氣勢,林志玲微笑的眼神,應該才是整型的目的吧! 為什麼有的人割雙眼皮變美,有的人卻變凶、變瞪人,這與整形技術有關,然而本身的條件卻更重要,長時期熬夜疲累的人,勉強作雙眼皮手術來撐開眼皮,眼睛當然是吊吊的、瞪人的樣子! 想割雙眼皮的人,為了自己,最好做一些功課。例如眼皮會泡腫,有可能是甲狀腺、高血壓、腎臟病及視力等問題,不從根本解決,單找整形外科恐怕效果不彰。還有像眼眶凹陷、眼睛無神,則可能是疲勞、瘦弱、失眠、乾眼症等。 健康沒有問題,視力正常如果眼睛又小又短,反而是整形外科醫師可以施力的,割眼皮的效果也會最好。 想把眼睛整得漂亮,須先考慮臉部的比例與均衡,好看的眼睛,眉毛到睫毛與上下睫毛的距離比,女生是1.4比1,男生是1比1,雙眼皮的寬度以前建議是1.0到1.5公分,也就是所謂寬板,歌仔戲的雙眼皮,如今崇尚自然,寬度下修為0.7到0.9公分,眼頭如果內眥遮著,或是眼尾下垂,眼睛圓圓像龍眼,不夠活潑,想要立體,有精神的眼睛,必須稍稍打開眼頭(放眼頭的動作太大會留下疤痕),提高眼尾,眼睛的長度佔臉寬的五分之一,二眼距離等於一個眼長,單邊的眼睛,內側眼白佔五分之一,眼珠佔五分之二,外側眼白佔五分之二,同時上眼皮遮住黑眼珠0.1公分,下眼皮平行黑眼珠下緣,這樣的眼睛就是所謂萬人迷了。
第 6 頁,共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