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的历史故事

1881年美国的亚历山大贝尔先生为了寻找受害者身上的子弹,發明金属侦测器;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被枪手暗杀,仪器正好派上用场。昏迷的总统躺在金属製成的推床上,仪器无法侦测子弹位置,被宣告无效。这套金属侦测器后来败部復活,直到今天还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维安场所。

当今手术流行的「免打结缝线」与金属侦测器类似;是曾经被宣告无效的發明。人类很早就学会将针线穿过组织之后打结来缝合伤口。手术缝线必须打结与传统汽车必须加油一样,是当时的定律。缝线打结有几个缺点,包括:打结使缝线张力减弱,人工打结有鬆有紧,缝合伤口有结与没结处张力不同影响癒合,打结綑绑组织影响血流也可能产生线切作用;深层手术,打结尤其困难。1956年以及1967年陆续有免打结缝法的报告。

过去有医师在寻找脸部埋线的过程發现「免打结缝线」:脸部老化产生的皱纹鬆弛或下垂,如果作拉脸手术,会有最好的效果。但是初老者或是不认老的人想要较保守的治疗。1990年代有许多医师在这方面努力。所谓羽毛线是缝线躯干凋出单向或双向的羽毛,利用羽毛卡住组织,拉提脸颊。羽毛埋线始于俄国,手术小,风险低,立刻风靡全球。2000年甚至有黄金製成的埋线,而羽毛线也改良成带鈎缝线,甚至从起初的十公分延长成数十公分。

可惜无论何种形状的脸部埋线均被证实抓力不足,拉提力道有限,容易鬆脱以及线材断落,临床的短暂疗效来自埋线的异物反应与治疗后的肿胀。黄金埋线的妇女,还会永久在头部断层摄影显示纪录。韩国因而發展带针可吸收的平滑短线,拉提一个脸需要数百条线,在2010年代号称穷人的电波拉皮很受欢迎(中医的埋线减肥,使用的是相对容易引起發炎反应的羊肠线,目的是取代针炙,刺激穴位,与医美的脸部埋线方法及目的都不一样)。

带鈎的缝线被宣告无法拉提脸部,却因为能够卡住组织取代打结,以「免打结缝线」的名字,在一般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寻得广大的市场。以肚皮的伤口举例,以往真皮层须缝数十针,每针都需打结,有了「免打结缝线」,可以一线到底,节省时间而且改善结果,其它深层的缝合,免打结更是帮了外科医师大忙!

希望以微创手术改善脸部下垂的医师,并没有放弃。2002年美国的Sasaki医师以人工血管固定法令纹作脸部拉提,之后陆续有可吸收的爪钉等等,此些材料抓力不足,须要再以手术作物理固定,至2018年有厂商以可吸收的材料作成圆锥体结构,埋在皮下能够360o组织吸咐及固定。一根线带有双向数个圆锥,提供有效的悬吊拉提,材料被吸收,过程中还能刺激胶原蛋白生成。脸部埋线似乎即将开始新的纪元,值得观察。

Add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