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51歲,公司老闆,每天運動,體型偏瘦。有一天胸悶,醫院檢查發現他四條冠狀動脈阻塞,心導管檢查無法裝支架,必須作繞道手術。蔡太太說丈夫生活正常,唯一可能的原因是丈夫喜歡沾醬油,一年365天,一天三餐,每道菜都沾醬油。
黃老師45歲發現胃癌,二年之後過逝。黃太太很傷心,丈夫走了後她開始檢討;丈夫生前愛吃話梅,一天一包。而且口味重辣,一個便當放一大湯匙的辣椒,她懷疑這些嗜好是丈夫得病的原因。
王先生67歲,糖尿病患者,喜歡甜食;巧克力、冰淇淋、餅乾是他的最愛。王先生的糖尿病原本吃藥控制,血糖居高不下,改成胰島素注射。王先生無法抗拒甜食的誘惑,胰島素從一天一次到一天二次,現在變成一天三次,醫師說再不控制飲食胰島素會無效。
民以食為天,沒飯吃會餓死!大家認為食物是存活的必須品,除非媒體報導食安問題,大家很少考慮食物的內容或份量,其實英文諺語說「吃什麼長成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食物與人的關聯非常大。
民國71年我在紐約進修,曼哈頓的餐廳,會在菜單上標明每道菜內含多少糖份,蛋白質,脂肪,卡洛里等等。最近去歐洲旅遊,發現他們的酒杯有註記,啤酒杯是250c.c.,紅酒杯是150c.c.,這個量正是醫界建議適當的每日飲酒份量。
醫師的養成過程,開藥與劑量很重要,吃錯藥不會好,還可能加重病情。劑量不對,可能沒療效,也可能有害。同一種藥,體重不同,病情不同的人劑量需要調整。食物與藥物類似,吃對食物得到健康,吃錯食物可能生病,食物份量也很要緊,膽固醇過低無法抵抗感染,過高容易心血管疾病。
從這個觀點看來,我們每個人是自己食品安全的守門人,醫師開錯藥,算錯劑量可以怪醫師;吃進肚裏的食物,自己不作研究,顧著逞口腹之慾,到頭來傷了身體,只能怪自己了!
103/10/21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13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