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的秘密

2024/07/14

小梅32歲,在銀行上班,雙眼下方有眼袋,客戶經常問她:「沒睡好嗎?」「很累嗎?」

 

小梅被問煩了,找個連假「作掉」眼袋。手術是內開式(傷口藏在結膜),小梅休假結束恢復上班,大家只感覺她神輕氣爽,精神很好,沒人發現她動了眼袋手術。

 

林董62歲,女兒即將出嫁,他心裏萬般不捨,無法面對。婚禮前二個月才意識到自己必須牽女兒走紅毯,匆匆忙忙想到自己似乎該作眼袋手術。

 

林董在商場上出名阿莎力,講求效率。找了一個肯聽他說話的醫師提出要求:眼袋的脂肪抽乾淨,多餘的眼皮切除!林董復原之後,眼袋變平,但下眼皮卻下移,眼白增加。婚禮上的林董露出鬱悶、瞪人的眼神……,賓客們認為林董嫁女兒不開心!

 

眼袋是常見的困擾,它不是老年人的專利;18歲到80歲、男人女人、已婚未婚、白領藍領,都可能有眼袋。有眼袋的人看起來疲累、精神不振、顯老。如果加上黑眼圈、淚溝,更會讓人懷疑是否熬夜、酗酒、疾病、甚至吸毒!

 

一般人認為膨出的眼袋是脂肪增生,眼皮腫脹。治療的方法就是去掉脂肪,並修剪眼皮(也正是林董的思考模式)。此種眼袋手術流傳了很多年,有些人效果很好,但是大約15%的人眼下「臥蠶」消失,下眼皮下移甚至外翻,眼珠露白,眼神變凶,眼皮無法完全閉合,眼下細紋增加。

 

美容整形的最高原則是手術必須安全有效,手術後不可加速老化。傳統的眼袋手術無法符合。因而有了各種改良。

 

第一種主張老化造成組織下移需要中臉剝離及側眥(眼尾)懸吊,手術很大。第二種主張眼袋的脂肪必須保留,抽出之後回填淚溝,此種術式可能結膜水腫,甚至延長癒合。第三種主張尊重眼輪匝肌,眼袋採內開(經由結膜)。反對的人認為無法處理皮膚鬆弛。

 

眼袋該怎麼作?!這二十年來一直是國際整形外科醫學會的辯論題目。今年卻因為幾項發現而有了共識。首先美國蘭布斯教授,追踪數百人從年輕到老,發現下眼皮與臉頰的結合處(一般所謂淚溝)並不會下降,所以眼袋手術無須例行性的剝離(或懸吊)。

 

澳洲的布萊恩教授發現只有60%的人口,眼袋凸出會伴隨明顯的淚溝,這些人眼輪匝肌的源頭與眼眶骨到皮膚的支持帶融合,只有這部份的人口需要打開筋膜並回填脂肪。剩下的40%人口,多的脂肪可以抽除,不需要回填,避免脂肪回填的延遲癒合。

 

至於外開或內開的問題,外開如果避開鼻側的顏面神經,眼輪匝肌的力量可以維持。外開或內開應視病人的狀況。眼睛健康,不喜歡眼皮有傷口的人適合內開;眼皮鬆弛,需要剪皮的人可以外開。

 

伴隨眼袋發生的淚溝以及中臉鬆弛,解剖學的研究與軟組織老化有關。但是更關鍵的是骨頭老化,骨質疏鬆使上下顎骨的體積及高度縮減。失去支撐的臉頰並非由於地心引力下垂,而是骨頭後縮使得臉頰崩塌。眼袋手術的時候利用自體脂肪(身體其它部位)作深層綿密注射。一方面補充骨頭體積,再者幹細胞促進再生,可以撫平淚溝,並有中臉拉提效果。

 

以上的眼袋手術尊重解剖原理,維護功能,就可順利癒合,快速恢復,改善眼神,。平均術後三天可以見人,一星期可以重回社交。因此眼袋是熟齡族最常作的整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