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是勞動市場的毒瘤

2024/07/14

老陳十八歲就進入公司,從打雜搬運的小弟作起,歷經服務生,領班,夜班經理。老陳記住客戶的名字,客戶的吩咐努力作到,獲得客戶的信賴。

 

這幾年公司擴張成連鎖大飯店,老陳五十八歲時公司標到一個案子,董事長指名老陳帶人去經營,該案是鄉下的渡假中心,業績不好。老陳邀請客戶來捧場並口碑介紹,營運慢慢上軌道。老陳怕客戶光臨看不到他,不敢請年假,不敢准時下班!

 

老陳滿六十歲時,公司宣佈將他調回環衛課;環衛課負責內部環境檢視與維護,與對外營運無關。他向公司陳情,回答是六十歲已屆齡,不適合擔當第一線工作,如果不滿意安排,可以考慮退休。老陳無法了解為什麼他的經驗,能力,工作倫理,由於年齡被全部否定。他向同事抱怨,對方居然勸他,年紀夠大該退休了,老人不退,下面的人怎麼有機會呢?

 

老陳的同事老張更慘,老張是董事長的司機,董事長白天上班,晚上應酬,假日打球,老張幾乎全天候上班,老張視力很好,手腳靈活,自己覺得還可以工作十年,他快滿六十歲時接到公司通知,已經聘用年輕司機,請老張交班。老張一生奉獻給公司,早上出門騎摩托車,很自然的騎到公司,叫他不要上班,他不知道該作什麼。

 

老林五十五歲,三年前公司關廠被資遣後,一直找不到工作!他遞出很多履歷,也有面試機會,對方知道他的年齡,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要的是年輕人」。老林沒有收入,在家裏抬不起頭,有一天太太笑他「找不到工作就算了,連失業補貼都領不到」;他一氣之下對太太動粗……

 

所謂老人是勞動市場的腫瘤是錯誤觀念,許多調查顯示勞動市場老人受僱工時增加與年輕人受僱率成正比。老年人可靠,抗壓性高,工作專注,能學習新技術,一群人裏面是最肯成長及改良技術的工人。老人學得慢,但是學成之後,可以作得更精緻,雖然一旦受傷需要較長時間復原,但是比較沒有職業傷害。總括來說動機,熱情及努力決定一個人的生產力及創造力,不是年齡。

 

從前的觀念,老人六十歲或六十五歲退休,雲遊四海,不該在工作崗位佔位子。近年來有許多證據顯示年輕人失業或是升遷管道堵塞與老人佔位無關,而是社會結構問題。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沒有工作的老人成為社會負擔,鼓勵老人工作(有薪或志工),讓老人有成就感。持續運動、學習、社交……無論對社會或老人都是比較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