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法令紋在古代是威儀的象徵,但很討現代人嫌。法令紋之所以得名,就是古人認為男人要有法令紋才能升官,才有威望。但這套相學說,現代愛美的人可不領情,當大官講親民形象,誰要會讓一臉嚴峻的法令紋。尤其是女人有法令紋,看來像生氣且老氣。 來我的門診想消除法令紋的人愈來愈多,不乏有頭有臉的人。但法令紋一直是整形醫學的難題,想去法令紋,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法令紋是哪一種。 第一種法令紋是凹陷形,特色是仰躺下來後依舊在,多見於顴骨高、有暴牙者,法令紋形同是兩山之間的山谷,適合填充物的治療,例如自體脂肪、玻尿酸及膠原蛋白等等,由於是靜態的組織欠缺,填充物的治療,效果良好。 第二種法令紋是肌肉發達型,法令紋是許多肌肉的作用點,先天肌肉肥厚或後天過份使用均會造成此種法令紋,如果將法令紋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是提鼻翼肌造成,鼻子過敏常吸鼻子,或是眼睛有病常用力眨眼的人,此段容易變深,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有法令紋,大部份是這個原因。中段是提唇肌造成,常笑的人、常講話的人容易發生,職業是公關、接待等必須經常〝笑臉〞的人,會有此種法令紋。下段是壓唇肌造成,習慣咬牙切齒或泯唇生氣的人容易發生,常見於〝老師〞、〝大官〞,這種法令紋代表威權,是名符其實的〝法令紋〞。肌肉發達的法令紋可以改變表情習慣或是打肉毒桿菌治療。 第三種法令紋是臉頰鬆弛造成,特色是仰躺下來法令紋會變平,臉頰鬆弛原因很多,年紀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它有可能是先天體質;體重忽胖忽瘦或是使用荷爾蒙、類固醇等藥物。這些人全身鬆垮垮,乳房垂成木瓜,手臂有蝴蝶袖,臉當然有法令紋;這種法令紋適合拉皮,年輕時可作無線電波的「熱拉皮」,年紀長了可作手術拉皮。 過去有些人藉著拉皮來除法令紋但效果不佳,主要是沒有對症拉皮。像凹陷形法令紋,會愈拉愈凹;肌肉形法令紋,愈拉愈緊繃。只有臉頰鬆弛的人適合拉皮治療法令紋。
法令紋是鼻翼邊延伸而下的二道紋路,命相學上法令紋象徵法制命令,傳達領導者的威嚴。現代人喜歡年輕,重視外形,法令紋代表衰老,不受歡迎。根據統計,法令紋僅次於皺眉紋,是輕熟女最常要求的整形部位。 法令紋從外表可以分為紋形,溝形,摺形。 紋形只見皺紋,與皮膚老化有關,晒太陽的人,常見紋形的法令紋。 溝形呈凹陷形狀,與局部骨骼結構有關,上顎骨發育不良,或是缺牙容易有溝形法令紋。 摺形是由於臉頰垂墜打摺形成,代表中臉老化。法令紋是動態紋,顏面神經麻痺的人,單側平滑,沒有紋路。正常的人法令紋有長有短,如果鼻翼到下巴作三等分;上1/3明顯,可能是提鼻翼肌發達,中1/3明顯,可能是笑肌發達,下1/3明顯,可能是頰脂肪鬆弛。 皮膚老化可以使用雷射、電波、音波治療。提鼻翼肌過動造成上1/3法令紋過深,可以用肉毒桿菌治療;但是中1/3的笑肌過動不適合用肉毒桿菌,否則笑肌無力,嘴角下垂,更顯老態。 一般常見的玻尿酸補法令紋,其實是打在提鼻翼肌或笑肌的插入點,減低肌肉對皮膚的力道。對紋形及溝形的法令紋有效。至於摺形的法令紋由於是整體組織老化,最好以拉臉手術治療,效果較佳。如果堅持微整,須重建骨骼架構,並加強笑肌提拉。填充物要打在骨膜下,增加骨骼體積,加強骨骼固定皮膚的韌帶,並作為笑肌支點,增加提拉。 有一種埋線作成鈴鐺形狀,能夠吸附組織,拉提臉頰,埋線材料刺激膠原蛋白生成,埋線不需手術,效果沒有拉臉手術明顯,但是恢復期短,很受歡迎。
醫學與其它的學問一樣,有些信念恆久不變,另些信念隨著時代演進,許多從前認為對的治療,以現在的眼光看起來,可能是一個笑話,著名的例子是有一段時期流行放血,認為可以治病救命,美國總統華盛頓在66歲那年還老當益壯的他,一天在雪地上騎馬,傍晚回來開始發燒喉嚨痛,家人請御醫前來看診,醫師幫他的喉嚨敷上糊藥,還請他吞服溫醋水和蜂蜜,接下來48小時內,醫師又給他放了2500c.c.的血,最後華盛頓變得很虛弱,醫師要再放血,華盛頓說:「您別忙了,讓我平靜的走吧!」當時的人認為華盛頓接受了最好的治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華盛頓卻是死於他的治療! 法令紋應該如何整形,二十年前大家堅信拉臉,原因是自己對著鏡子,二手拉一下臉頰就可以看到效果!拉臉的文獻長期追蹤術後病人,發現手術僅對皺褶性的法令紋有效,其它原因的法令紋,拉臉手術由於固定側臉皮瓣,可能加深法令紋! 現在的研究,治療法令紋有幾種方法: 一、 放鬆(肌肉):上三分之一的法令紋由於提鼻翼肌,提上唇肌收縮,中三分之一由於顴大、小肌收縮,下三分之一由於笑肌收縮。放鬆這些肌肉可以減少法令紋,此法適用於非自主性肌肉痙攣的病人。 二、 填充(凹陷):以玻尿酸等填充物填充凹陷,此法適用於法令紋有實質凹陷的病人。 三、 再生(表皮):日晒或年齡的表皮老化,以雷射或電波刺激,促使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再生,降低表皮印痕,此法適用於表皮老化的病人。 四、…
很多人不相信,身為一位資深的整形外科醫師,我最常動的手術是割雙眼皮。尤其是農曆年,更有一半的手術,全是為了雙眼皮。眼看如此多病人湧來,我深覺有必要再作詳細的提醒。 以前我做顯微手術時,刀一開12到18小時是常事。手術進行至後來,常是除了我之外,其他的人都已半睡半醒。有時我看到我的流動護士,雙眼根本全部閉上,我喚醒她,她抬起眼皮瞧瞧我,不消三分鐘她又閉上眼皮。我有時會開玩笑地嚇她們:「再睡,我就用線把你的眼皮縫在眉毛上。」 現在,看到有人的雙眼皮手術,彷彿就印證了我對流動護士的恐嚇;雙眼皮是有了,卻吊吊地、瞪著人。 經過統計人們作上眼整形的目的是:1.眼睛變大,2.眼睛變長,3.解決眼皮泡腫,4.不要眼尾下垂,5.治療倒插睫毛,6.希望有雙眼皮;也就是說眼皮整形是想要眼睛有神,會說話,女人能夠變美,男人能夠變帥,割「雙眼皮」是最後的志願,整個人看起來睡飽有精神,才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六、七年級的人,最常拿來門診的影星是濱崎步、李嘉欣、徐若瑄、林志玲,以前的觀念是病人喜歡名星的眼皮,我個人解釋是眼皮當然重要,濱崎步攝人的氣勢,林志玲微笑的眼神,應該才是整型的目的吧! 為什麼有的人割雙眼皮變美,有的人卻變凶、變瞪人,這與整形技術有關,然而本身的條件卻更重要,長時期熬夜疲累的人,勉強作雙眼皮手術來撐開眼皮,眼睛當然是吊吊的、瞪人的樣子! 最近每位整形外科醫師都很忙,所以想割雙眼皮的人,為了自己,最好做一些功課。例如眼皮會泡腫,有可能是甲狀腺、高血壓、腎病及視力等問題,不從根本解決,單找整形外科恐怕效果不彰。還有像眼眶凹陷、眼睛無神,則可能是疲勞和乾眼症。 倒是先天的眼睛又小又短,反而是整形外科醫師可以施力的;割雙眼皮的效果也會最好。總之,潛藏的健康問題要先改善。 想把眼睛整得像濱崎步一樣又長又大又亮,恐怕也要先有個大黑眼珠,即考慮臉的比例。像好看的眼睛,橫著看應約為臉寬的五分之一。然後,上眼皮應約略蓋住眼珠上緣的0.1公分;而下眼皮則應和眼珠下緣微微接觸。 至於雙眼皮要割多寬,以前的建議是1.0到1.5公分,也就是寬而明顯的眼皮。…
眼睛大的人在現代比較吃香,眼睛明亮給人的感覺是健康、聰明、有精神,這種人四處受歡迎!相反地眼睛小的人比較吃虧。眼睛小其實視力、視界一樣好,別人卻以為眼睛睜不開不是太疲倦就是沒誠意,這種誤會實在很冤枉! 好看的大眼睛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 一、眉毛與瞳孔的距離是眉毛到髮際的二分之一。 二、眼睛寬度是臉部寬度的五分之一,二眼距離等於一個眼睛寬度。 三、眼尾與眼頭同高或比眼頭略高五度。 四、眼睛睜開上眼皮蓋住瞳孔0.1公分,下眼皮位於瞳孔下緣。 五、雙眼皮比單眼皮略受歡迎。流行的雙眼皮是從眼頭開始,與睫毛線平行,寬度是0.7到1.2公分。 至於小眼睛,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 眼科疾病:眼科疾病例如感染、功能障礙例如弱視等等,眼睛因為用進廢退的原理會變小。…
張先生58歲,下眼皮的眼袋讓他顯得疲累、老態。張先生在公司作經理,需要四處演講,有一天他在講課,抬頭看銀幕,無法相信自己有那麼大的眼袋,當下安排,隔天就去接受眼袋手術。張先生術後右眼比較腫,而且瘀青,視力糢糊,張先生以為腫消了就會好,每天冰敷,熱敷,不敢閉眼,不敢平躺!術後二星期,張先生右眼又脹又緊。 有一天吃完晚飯,嘔吐,到醫院掛急診,診斷是青光眼,右眼眼壓過高,視神經受壓迫,視力只剩0.1。 醫師認為張先生原本就是青光眼患者,張先生把青光眼的症狀當成是眼皮術的正常現像,才會延誤治療。 陳小姐28歲,單眼皮,眼睛無神,她羡慕別人的大眼睛,希望能有雙眼皮可以塗眼影。陳小姐有300度的近視,100度的散光,裸視視力0.1,戴眼鏡視力正常,她平常不戴眼鏡,開車或看電視才戴。陳小姐的同事也有人割雙眼皮,平均七到十天就不嚇人,陳小姐割雙眼皮卻腫得像伽菲貓,而且持續腫了二個月。 後來的檢查發現她是嚴重的乾眼,加上近視不戴眼鏡造成眼皮疲勞,術後困難恢復,經過對症治療,眼皮很快就消腫,達到雙眼皮手術的目的。 雙眼皮、眼袋手術非常流行,一般人的觀念,割雙眼皮是為了愛美,與視力無關。眼皮手術術前需驗視力,檢查眼睛,很多民眾無法接受,其實人類器官外形都與功能有關,小兒麻痺的腳會萎縮,弱視的眼睛會無神,視力代表該側眼睛的基本功能,是眼皮手術必備的資料。 眼皮手術腫脹時期容易乾眼,角膜的淚膜分佈受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角膜潰瘍。 術前了解基礎淚液測試,若有乾眼,手術須避免侵犯眨眼機轉,並積極乾眼治療,才能加速癒合。 眼壓可以篩檢青光眼,青光眼治療未穩定前不建議整形,而眼皮手術,術後使用的消腫藥物會使眼壓升高,術前檢查眼壓可以避免該類併發症。 除了以上視力、淚液、眼壓三項檢查,如果臨床有懷疑其它眼科狀況,也建議先釐清再接受眼皮整形。
前陣子立委流行變臉,根據八卦消息,除了脈衝光、雷射以外,最流行的是眼袋手術,傳統觀念裏眼袋裝的是脂肪,眼袋手術包括抽除脂肪,切除皺紋。試著將您的雙手放在眼袋附近往上拉,這種手術能夠拉緊臉頰,是熟男熟女第一個想要作的整形。 眼袋代表疲累、老化,這樣的思維恐怕是不對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小孩也有眼袋,但是眼袋在小孩的臉上不讓人感到老氣,反而有豐腴、歡欣的感覺,許多討人喜歡的公眾人物,包括名模林志玲,都有這種俗稱「臥蠶」的眼袋,讓他們笑起來有親和力、精神飽滿。為何同樣是眼袋,長在年輕人臉上的就感覺極佳,老人家就感覺很差。關鍵在於淚溝的位置。 年輕人的淚溝與下眼臉距離靠近(小於0.5公分),臉頰從側面看呈現飽滿的凸形,年紀愈大,淚溝與下眼臉距離愈遠(大於一公分),臉頰從側面呈現凹形,有的人老化厲害,甚至看得到骨頭輪廓,有點骷髏的樣子,難怪顯得老遇無神了! 以前的人對解剖學沒有深入研究,以為抽除脂肪就可以改善老態,抽除脂肪對於眼袋很大的人來說,可能效果不錯,但是對於眼袋不大,淚溝明顯的人,抽除脂肪有加深淚溝的效果,外表看起來臉會更顯老氣。 新式的下眼皮整形不強調抽除脂肪,其手術內容包括: (1)保存閉眼肌肉的完整性,避免術後眼皮外翻 (2)眼袋脂肪適量取出移植於淚溝 (3)骨膜下剝離臉頰並作懸吊,這種手術可以得到去除眼袋,撫平淚溝,拉提臉頰的效果。 由於眼袋、淚溝、臉頰成一個單位,所以臉上的滄桑、疲累及老態,可以消除,換上一張爽朗、平整、有精神的臉。更特別的是,這個手術的效果約可維持10年。難怪被認為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整形手術。
割雙眼皮是整形門診最常見的手術,單眼皮的人割個雙眼皮,眼睛顯得有精神,女人化妝也方便。 以往的統計,單眼皮佔眼皮整形的第一位。進幾年來的數據顯示,腫眼泡後來居上,已經取代單眼皮成為眼皮整形榜第一名了。 腫眼泡指的是上下眼皮泡腫,眼睛沈重,一付睜不開的樣子。腫眼泡容易讓人誤會是疲勞、生病。現代社會強調活力、衝勁,眼皮最好是沒有負擔,眼神才能開朗明亮!腫眼泡常碰到的狀況是明明睡得很飽,精神很好,一大早卻老闆關心:「昨天熬夜了嗎?沒睡好吧!」同事開玩笑:「眼睛很腫,通宵打牌嗎?」客戶也問:「工作太多,很累的樣子?」類似的話聽很多了,再怎麼有信心的人也忍不住想整形了! 眼皮泡腫的整形依照原因不同分為下列幾項: 一、額頭下垂:額頭的高度應上眼皮高度的二倍(分別為5公分與2.5公分),額頭下垂時眉毛掉到眉骨下緣,上眼皮受擠壓,眼皮泡腫,眼尾下垂。近代人常需「盯緊」視物(看電視、看股票、看帳冊),提額肌退化,降額肌發達,額頭下垂。整形的方法是縮減降額肌,提高額頭。內視鏡拉額頭手術由於傷口小,恢復快,頗受歡迎。 二、眼皮腫脹:高血壓、過敏或者心臟、腎臟有問題,眼皮容易腫脹。 三、眼輪匝肌肥厚:眼皮的下層是眼輪匝肌,功用為眨眼、瞇眼、皺眉、閉眼等等。眼輪匝肌肥厚,眼皮會有泡腫的感覺,乾眼症的人常眨眼,近視的人常瞇眼,老師常皺眉,眼輪匝肌容易眼厚。 四、脂肪增生:脂肪位於眼輪匝肌的下方,脂肪突出俗稱眼袋,眼袋原因很多,包括筋膜鬆弛、遺傳、眼眶較淺,眼球外凸等等。 以上三項源由於眼皮的泡腫可作眼皮整形來改善。 五、眼球外凸:眼球外凸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或後天,台灣較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眼球外凸,眼球凸出於眼眶骨外緣,眼皮相對性下垂腫脹。這種情況作眼皮整形要先謹慎評估,否則術後眼白裸露顯出凶相,就真的不好看了!
眼袋指的是下眼皮的囊狀膨出,通常發生在兩側,雖然兩側不一定對稱。眼袋因為在視線的焦點,自己照鏡子固然容易注意,別人也會有疲勞、熬夜、生病,或者是酗酒的印象。 中國古代的社會裡,平均壽命短,所以畫像裡面的眼袋象徵長壽、福氣。相書學上說眼袋是子孫袋,代表子孫的福祿。因為眼袋的發生年齡平均是三十五歲,能活到超過這個年齡,才可能有子孫,也才談得上福壽! 近代人強調健康活力,眼袋讓人感到老態及疲累。眼袋普遍不受歡迎。常有女人抱怨化妝時,看到自己的眼袋就不想上妝了。也有的人是因為別人老是以關愛的語調問道:「是不是晚上沒睡好啊!怎麼看起來那麼累呢?」或是說:「最近身體不太舒服嗎?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很多人因此奔向整形診所去除眼袋!眼袋手術近十年來快速增加,已經是整形外科裡面單項作得最多的手術。 眼袋的原因有四種: 一、眼皮的鬆弛或水腫 二、閉眼肌肉的肥厚及鬆弛 三、眼皮中隔鬆弛使得脂肪突出 四、脂肪增生 鼻子過敏的人由於眼皮的靜脈回流淤滯,容易黑眼圈也容易有眼袋;甲狀腺功能失調使得眼球凸出,眼皮擠壓,加上局部水腫產生眼袋;高血壓、熬夜或常酗酒的人,淺側顳動脈充血,也容易產生眼袋,此外戴隱形眼鏡的人,每天翻動眼皮;乾眼症的人常眨眼;打電腦的人,長期盯著螢幕,眼皮肌肉容易增生,理論上可能提早產生眼袋。此外有些人遺傳性的很年輕就有眼袋,這種體質的遺傳,與某些人先天屁股大一樣,沒什麼特別的解釋! 以前的觀念認為眼袋裡面全都是脂肪,其實是錯誤的。正常人類的眼皮組織應該含有適量的脂肪,脂肪可保護眼球不受直接撞擊,所以眼袋手術是去除多餘的組織,絕不是將下眼皮的脂肪完全清除。…
七十歲的婆婆視力很好,眼皮卻很垂,白天用力睜眼,勉強可以生活。傍晚時候眼睛疲勞、眼皮下垂,看電視必須以手撐著眼皮。手撐久了會累,婆婆拿膠紙將眼皮黏在額頭。 媳婦不忍婆婆受苦,帶婆婆來整形。醫師告訴婆婆切除贅皮可以改善沈重的眼皮,婆婆很擔心,害怕外人笑她老了還割雙眼皮,要求千萬不要替她美容,她只要眼睛睜得開,不想割雙眼皮! 類似的罪惡感存在於每個老年性眼皮整形的病人,老年人生活形態固定,周遭親朋好友眾多,無法接受容貌變動,偏偏東方人熟知的眼皮整形多是割雙眼皮,而去贅皮手術的傷口也在雙眼皮的皺褶,容易讓人誤會,許多老年人因而寧願忍受沈重的眼皮,不敢接受整形。 眼皮是人類身體上皮膚最薄的部位,缺乏皮下脂肪,上下眼皮只靠內外側眥韌帶(粗細與橡皮筋相同)固定於眼眶,眼皮一天眨動無數次,加上風吹日曬,地心引力的摧殘,眼皮可以說是人類身體老得最早的部位。 一般而言,二十五歲出現眼袋,三十歲出現魚尾紋,三十五歲眼尾下垂,四十歲贅皮增加,此後每況愈下。當額頭肌或提眼肌還有力氣時,眼睛能夠睜開,當眼皮重到這兩個肌肉提不動時,眼球就被遮蓋,視野變小、視物困難,甚至形成生活障礙。 老年性眼皮整形除了傷口在雙眼皮皺褶以外,與割雙眼皮是完全不同的手術。雙眼皮手術有「變臉」的效果,老年性眼皮整形以功能為目的,保留個人的特徵,去除老化的不便,與白內障手術、冠狀動脈手術一樣,都是對抗老化的醫療。
第 3 頁,共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