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雲芬47歲,159公分,60公斤,大學時代登山摔跤傷了膝蓋,年輕時沒有困擾,這幾年卻經常疼痛,醫師說關節退化,還不必手術,但是減掉5%體重,可以讓疾病舒緩,雲芬於是有了減肥的念頭。雲芬聽同事說晚上六點以後不吃東西可以減肥,她很認真遵循。下班在附近餐廳吃完飯才回家,一個月之後去醫院,站上磅秤,居然胖了2公斤。醫師說外食卡洛里太高,雲芬改為吃素減肥,喜歡吃肉的雲芬,吃素之後沒有飽足感,經常過量,二個月胖了3公斤!雲芬心想之前沒有減肥,體重維持了好多年,減肥之後愈減愈肥,下定決心不減肥了。 減肥的方法很多,每種方法都有支持者,有的方法強調限醣,有的注重無麩質,還有香蕉減肥法、蘋果減肥法、半斷食、澱粉肉類分食法,不管什麼減肥法,要能夠有效減重又不傷害身體,才是好方法。 美國的減肥專家最近提出一種減肥方法,平常日子正常飲食,一個月選五天飢餓節食。這五天每天採取低卡;低糖;低蛋白;高脂飲食(有病的人需由醫師監督)。六個月之後,除了可以減肥(平均5%體重),糖尿病人的胰島素分泌會改善。 只喝水的斷食療法能夠排毒,在民間流傳已久。動物的冬眠與斷食雷同,冬眠期間,某些器官萎縮減少消耗,復甦時造血及神經系統重新開機! 斷食療法太過激烈,容易有意外,很少人能適應;五日飢餓節食,經過設計,較多人接受,飢餓期間對血糖敏感的胰臟細胞收到訊息,飢餓結束重新開機,增加胰島素分泌,因而能夠減肥並治療新陳代謝疾病。 此項發現非常重要,傳統的治療,細胞受損必須移除之後由幹細胞再生。飢餓減肥藉由重新開機改善細胞功能,帶給新陳代謝疾病很大的希望,從這個觀點看來,應該是值得推薦的減肥方法。 至於一般人選用什麼方法減肥呢?美國哈佛大學營養學專家卡布蘭博士指出,並沒有任何一種減肥方法或減肥飲食可以保證有效。但是大部份的方法可以達到減掉5%體重的效果,而這個數字正是改善疾病的關鍵門檻。想要減肥的人可以耐心的試試各種方法。至於減肥之後成功維持體重的人有共同的特色: 隨時保持警戒 固定記錄體重 控管進食的種類及分量…
許董是建設公司的董事長,在全台各處蓋房子。他的建案廣告作很大,銷售成績很好,但是交屋之後問題很多,常被屋主告上法院,他承受很大壓力。許董愛賺錢,打高爾夫球也與人對賭,一洞輸贏數萬元,他好賭而且好勝,曾經廣邀數十人觀賽,他只用一支推桿(正常是十二至十四支)打完十八洞還能贏球。許董每晚應酬,他不吃中飯,下班前吞幾顆保肝丸就去赴宴,每晚都喝得醉茫茫。 55歲時,許董的腳腫,人疲累,走路會喘。被董娘押到醫院體檢。許董當兵時是海軍陸戰隊,體格很好,他認為只是操勞過度,檢查的前一天還與朋友去打高爾夫球。怎知道體檢結果,醫師宣布它肝硬化,門脈高壓合併食道靜脈曲張。醫師警告隨時可能大出血,有生命危險! 許董作完體檢全身無力,醫院報告形同判了他死刑。許董躺了一個月後,疲累及腳腫改善許多。他想躺著等死不如正常過生活,所以恢復上班。他了解自己所剩日子不多,改變公司政策,蓋房子不偷工減料注意品質,已售出的房屋也負責任維護。生活方面三餐定時,早睡早起,一星期打三次高爾夫球並出錢出力培訓年輕人。造就出代表台灣的高爾夫球國手。 一年過去,二年過去,二十年過去,許多朋友走了,許董卻還好好地活著。 類似許董的故事,得了重症,無法治療,卻還能過正常生活的人很多,長壽的人也不少。 為什麼同樣生病,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卻繼續發光。最有名的研究是The Nun Study(失智症修女調查)。美國學者長時期大規模(678位)追踪天主教修女的生前行為以及死後解剖。結論是大腦解剖腦部空洞確診失智症的患者,1/3生前沒有病症,身體結構與功能不一定相關,體檢只能檢測結構,無法預估生命。 關於修女調查有多篇醫學論述,我個人最喜歡瑪麗修女的紀錄,她問醫師:「大夫您是否給了我長壽的藥讓我能健康的活到這個年紀,我想提醒你,我一直嚮往天堂,希望在我主身旁。」醫師回答:「瑪麗修女,醫療不是你健康長壽的原因,你頭腦敏銳,全心全意奉獻,你的健康是上帝的祝福!」 醫療普及,許多疾病被早期揪出,能夠治療的當然要積極治療。如果無法治療也不必絕望,可學習瑪麗修女,專注熱情的活在當下,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一切。現代醫療進步,每天都有新的藥新方法被發現,活著就會有希望。
素蘭是鄉下的孩子,初中畢業之後來台北打拚,自己經營服飾店,客人很多,整天忙碌,沒時間生病。 素蘭55歲時,右手無法舉高,到復健科治療,幾個月之後偏頭痛合併暈眩及嘔吐。先是在神經科拿藥,一年後又因心悸在內科檢查。素蘭繼續跑醫院,醫師又說她更年期,可以補充女性荷爾蒙。但因素蘭的姊姊有乳癌,素蘭不敢冒風險用荷爾蒙。其實,醫師給的藥,她覺得都沒有效。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她的症狀愈來愈多:她容易疲累,沒有食慾,全身痠痛……。接著,另一位醫師說她甲狀腺功能低下…… 一個偶然的機會,素蘭參加健身俱樂部,有個帥哥教練說服她參加課程,素蘭應付式的上了幾堂課之後,整個人忽然活了過來。她學習練腹肌,學習補充蛋白質,強化肌肉……。結果,她不但重拾年輕的身材,更重要的是素蘭運動之後,擺脫所有的病痛。 保貴是科學園區的電子工程師。父親有糖尿病,晚年歷經洗腎、截肢、中風等病史。保貴42歲時被診斷為糖尿病,須注射胰島素。保貴不希望自己走上父親的路。他聽醫師的建議,控制飲食,減掉5%的體重。每天上班前快走一小時,半年後他不必再注射胰島素,只要口服一顆降血糖藥,血糖就可以維持正常。保貴遺憾自己太晚知道運動的好處,他認為自己如果年輕時就運動,應該就不會得到糖尿病。 我的經驗是,運動治百病。我身邊的朋友,有人是憂鬱症,需要服藥,靠著每天跳舞,終能停掉精神科藥物。也有氣喘、便祕、失眠、脂肪肝等病人,接觸運動之後,治好痼疾。 運動有什麼神奇呢?!故事該從遠古人類說起。人體的構造是為了生存而設計,原始人類必須覓食,非洲坦尚尼亞有一個族群,現在還過著打獵撿果實的日子。科學家精算他們的活動,發現他們上坡下坡出出入入,每天有多於二小時的中度活動、四小時的輕度活動。這個報告解釋了人類不動就容易生病的原因。人體與汽車類似,需要活動才能維持功能。汽車長期停放會故障,人類久坐辦公室容易得病。 運動有許多好處。美國哈佛大學肯莫教授說:「運動是本世紀發現的最佳良藥,它無論在任何疾病的療效都勝過傳統的處方;只有心臟衰竭的治療,輸給利尿劑!」 運動包括有氧、肌力、伸展及平衡。每個人作什麼運動,可以隨自己的方便選擇。根據統計,台灣人規律運動人口,只有三成左右。運動項目為散步、慢跑、騎腳踏車、籃球、爬山、健走等等。現代人常患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新陳代謝疾病,又稱生活習慣病,其實與「不動」有關。您的病痛無法醫治嗎?不妨試試運動吧!
麗蓉從小就不是美女,除了丈夫以外沒人誇她漂亮,丈夫很帥,兒子女兒崇拜父親,常笑麗蓉不會打扮,沒有品味,麗蓉對自己沒有信心。 麗蓉在公家機關服務,外貌沒列入考核,同事都很撲拙。麗蓉一向直髮,素顏,襯衫,裙子,心態上塗粉抹口紅這類事情會損傷她的專業形象。 麗蓉60歲退休,中午在學校附近指揮交通,晚上騎腳踏車巡守社區。她的穿著更是隨便,經常七分褲,T裇,拖鞋出門。坐慣辦公室不耐風吹日曬吧!麗蓉掉髮,臉上長斑,皺紋也增加了許多!女兒買漂亮的衣服給她,麗蓉放在衣櫃裏,她的口頭襌是:「老了,舒服最重要。」麗蓉與丈夫去菜市場,不認識的菜販常以為丈夫是她的兒子,丈夫沒說什麼,麗蓉卻發現丈夫逐漸不喜歡跟她出門! 麗蓉63歲時,國小同學籌備畢業50周年同學會,麗蓉在竹東的小鎮長大。同學彼此熟悉,感情很好,有個男同學叫做孔國慶是外省人,三年級才轉學進來,坐在麗蓉隔壁,腼腆的國慶高高瘦瘦的,父親在省政府任職,家教很好,與鄉下黝黑的野孩子不同。二個人同班四年,麗蓉是「小老師」,國慶是「部下」,二小無猜整天黏在一起,小學畢業,國慶隨父親搬到台北,出國留學之後定居美國,逐漸失去連絡。 籌備會的同學說國慶已報名參加,還問起麗蓉,麗蓉以為自己心如止水,這時卻發現體內荷爾蒙沒有枯竭。她渴望參加同學會,又不想嚇人,所以開始注意外表,看到鏡子裏的眼袋與老人斑,毫不遲疑找了整形外科處理。手術很成功,麗蓉臉變年青,她穿上女兒送的洋裝,很久沒有正眼看她的丈夫,居然開口稱讚。 麗蓉為了搭配洋裝,換穿高跟鞋,走路須提起腳跟,抬頭挺胸,原本脖子往前佝僂彎腰的老婦人,已然變成搖曳生姿的美女! 改變造型的麗蓉出門,常受人稱讚,她開始關心外表,注意自己的身形。買了帽子及髮片裝飾頭頂,化個淡妝,防晒兼美觀,每天運動維持身材,注意營養,注意流行……。 同學會如期舉行,開朗,明亮,自信,歡愉的麗蓉吸引了眾多目光,同學會後國慶邀麗蓉同遊內灣,二個人共度了愉快的時光,相約明年再見! 華人文化主張老就該有老的樣子;西洋傳統卻鼓勵妝扮;法國甚至有報告指出畫眼影的女人失智率較低。筆者是整形外科醫師,我的一個70歲病人,很愛漂亮,她與獨子同住,兒子不喜歡母親搞怪。割眼袋需瞞著兒子,拉臉需趁兒子出國,平常出門的花俏衣服與誇張裝飾,都需藏在購物袋攜出家門再更換。母親老年得了癌症,化療期間不愛漂亮,形容枯槁,嚇到兒子。好不容易母親恢復體力,想要作微整,兒子全力支持,不但出錢還負責接送,他說現在才了解母親愛漂亮是兒子的福氣! 根據報導台北市110歲老人林黃玉珍長壽秘訣正是愛漂亮。每天塗粉抹腮紅;大陸也有百歲老人,長壽秘訣是每天照鏡子。俗話說:人可以老,不可以殘;三分人,七分妝,每個人都可以青春美麗,愛漂亮沒有終點,愛漂亮才不會老。
雪美從小就是廋子,一生沒有胖過!她42歲時,162公分,50公斤。雪美對食物有狂熱,常看她在揪人團購。每回公司聚餐雪美總是最後放下筷子,她愛吃肉,愛喝酒,愛甜點,什麼都吃,而且吃很多,卻不會長肉,怎麼吃都不會胖。同事雅玲165公分,74公斤,與雪美相比,一個太胖,一個太瘦。胖的減不下來,瘦的吃不肥,大家以為體檢結果胖的應該很多紅字,瘦的應該全部正常。奇怪的是雅玲體檢報告正常,雪美的體檢報告顯示前期糖尿病,血壓高,膽固醇高,尿酸高,三酸甘油脂高。公司的人被這二個健檢結果搞迷糊;不知道該不該減肥了! 從前的人類靠打獵或耕種過日子,很多時候沒有食物,身上有肥肉的人因為脂肪提供能源;渡過危機,對於演化來說,肥肉是優良基因,會被選擇性的保留下來。時至今日,食物儲存不是問題;人類為了衣著、社交、運動,不需要身上隨時帶著貯備能源,去掉身上的肥肉成為本世紀人類共同語言。 之前的觀念認為胖子容易中風、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塞,所以每個人都該減肥,控制身材等於照顧健康,身上有肥肉就像家裏有垃圾是一種恥辱!瘦等於健康,等於美的觀念氾濫,大家拼命減肥。作者碰過國小六年級的女學生,先天馬褲腿,想要變瘦,每天只吃一頓飯,弄壞身體的案例。 梨型女人的脂肪在屁股及大腿,蘋果型女人在腹部(大部份是內臟脂肪)。我們的祖先早就知道梨型的女人比蘋果型的女人健康,基因決定一個人皮下肥肉的分佈以及體積,科學家觀察健康的胖子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瘦子,發現身上肥肉的秘密。人類由食物得到的多餘卡路里,以脂肪的方式儲存於肥肉組織。食物的卡路里多到皮下肥肉無法容納時,脂肪會四處囤積,在心臟血管就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在肝臟就造成脂肪肝;在胰臟就造成糖尿病!以上疾病如果減掉5%體重往往可以改善。原因就是游離的脂肪被消耗,器官恢復健康。 肥肉指的是三層肉的肥油部份,由纖維中隔與脂肪細胞構成。脂肪細胞滿載脂肪與清空時的體積之比是100比1,是人體裏面彈性最大的細胞。肥肉是身體的貯備能源,原始設計肥肉就該有足夠的脂肪。胖的人如果脂肪只是在皮下肥肉,其實很健康,胖的人減肥,肥肉的脂肪含量下降,細胞會分泌〝瘦素〞,使大腦有肌餓的感覺,促進食慾,胖子不容易減肥,原因可能在這裏。 至於雪美愛吃又不胖,可能也與皮下肥肉有關,雪美的瘦是由於先天欠缺皮下肥肉,脂肪組織無法飽和,瘦素很高,永遠在飢餓狀態,吃進去的剩餘卡路里不能儲存在皮下肥肉;變成游離脂肪,阻礙血管、胰臟、肝臟等等的功能,使得雪美的體檢數字不正常!雅玲雖然胖,脂肪儲存在皮下,不會影響健康。 過去的醫學研究忽略皮下肥肉,近年來發現皮下肥肉藏有豐富的幹細胞,而減肥醫學的觀察,皮下肥肉可能掌控人類肥、瘦甚至新陳代謝疾病的秘密。
雅玲印象中自己沒有瘦過,她外表很壯,身手靈敏。從小到大,沒有男生敢欺負她。大學時班上演話劇,雅玲被安排飾演虎背熊腰的唐太宗,照片看起來霸氣十足。雅玲40歲時165公分70公斤,她是公司的小領導,學問好,點子多,脾氣棒,人人稱讚。 當時公司的同事流行減肥,早上快走,中午吃素,週末跑馬拉松,大家都瘦了一圈。雅玲也跟著奔波,忙了一年,瘦成58公斤,原本壯碩的雅玲,變成長腿細腰的美人。有一天她穿洋裝,婀娜多姿的樣子連打工的小弟都稱讚! 減肥後的雅玲上班時沒有力氣,需要喝飲料或是吃餅乾。她常躲在飲水間吃零食,衣服愈穿愈寬。體重上升到72公斤,雅玲警覺不能繼續下去,重新花了一年的時間減到60公斤,維持了幾個月;公司常派她出差;一不注意,雅玲復胖,而且變成74公斤! 近幾年,健康的觀念進步,體重管控變成全民運動。每個公司都可能有像雅玲這樣,認真減肥,體重下降之後無法維持,愈減愈胖的例子。美國數年前有個電視節目號召觀眾半年內減肥,減掉最多體重的人得獎,共有16位得獎人,第一名減掉108公斤,六年後追蹤,只有一個人能夠維持成果,其餘得獎者全部復胖,而且體重超過減肥前的數字,澳洲國家衛生院的研究則證實短時間或長時間減掉相同體重(15%),對於日後復胖率沒有差別,短時間減重受試者達成率較高,長時間減重受試者容易放棄!減重之後三年的追蹤;204位受試者幾乎每一位都復胖。 減肥之後體重困難控制,甚至會比減肥前更重(俗稱溜溜球效應)。因為身體對於體重有自我調控機制,遇到飢荒(或是減肥)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指的是一個人躺著不動;由於身體的運轉例如心臟跳動;呼吸;腸胃蠕動等等消耗的熱量。以雅玲為例,基礎代謝率約是1436大卡;其它活動消耗約是400-600大卡。雅玲一天攝取超過2000卡的食物就會增胖。從以上數字看來基礎代謝率對於體重控制有關鍵性的角色。美國的報告,減肥之後,基礎代謝率可能減掉30%(每天減少400卡左右),減肥之後如果沒有好好監控,很困難維持體重。 坊間宣稱重量訓練,使脂肪變肌肉,靠肌肉增加新陳代謝,睡覺也可以減肥,其實沒有科學根據。重量訓練無論多麼努力,平均可增加二公斤的肌肉,這些肌肉與身上肌肉相比並不多,而且肌肉不是24小時在動,二公斤肌肉一天平均消耗24卡(大約一顆方糖的卡路里),對於減重幫助不大。 減肥有許多方法,只靠運動減肥,容易飢餓並促進食慾,隨便一吃就過量;運動消耗卡路里困難;食物增加卡路里容易;減肥效果不好。 單純節食減肥,尤其減掉10%體重之後,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基礎代謝率下降;活動的卡路里消耗也下降;一段時間之後雖然節食;與身體節能減少消耗比較,卡路里還是過剩,容易復胖。 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高血壓等等疾病,如果合併肥胖,醫師常會建議減掉5%體重,到底專家建議如何減肥並維持體重呢?1. 可以試試各種減肥方法;但是要保持警戒2.…
羅東的林媽媽73歲時丈夫過世,一個人住在老家。她清晨在公園練外丹功,平常自己煮飯,打掃,洗衣服,每天的開銷是一百元。 林媽媽懂護理,平常在廟裏幫忙量血壓兼解籤詩。丈夫留給她的財產,她用來提供清寒子弟學費、偏鄉發放白米、孤單老人送餐……。子女過年過節給她的紅包也被捐出,子女抱怨時她卻回答:「鄉下可憐的人很多吔!」 林媽媽大眼睛、高鼻子、白皮膚,年輕時是羅東的美女,年紀大了,更顯尊貴而高雅。羅東鎮上人多認識她,常有人說她像觀世音菩薩。 林媽媽喜歡烹飪,喜歡編織,喜歡旅遊。經常單身參加旅遊團,她的腳力很好,走路的行程她往往第一個抵達。 85歲時,林媽媽走路會喘,醫師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肥大,建議縮小活動範圍以及活動尺度。林媽媽在醫師面前乖乖允諾,離開診間樓梯照爬,運動照作。媳婦看她喘得很辛苦,替她找了一部電動輪椅,林媽媽氣得幾天不跟媳婦說話。她認為,被認識的人看到她坐輪椅沒面子,而且腳沒問題,為什麼要坐輪椅?! 不坐輪椅的林媽媽,喘得很厲害,呼吸聲大到搭電梯時,全電梯的人都能聽見。多走幾步路心臟會痛,路程較長時她會搭計程車,短程依然自己慢慢走,照常過她的日子。直到九十歲的一個清晨,在睡夢中安詳往生。 台北的林媽媽日據時代大學畢業,擅長建築與投資,執行力很強。 林媽媽的家族有失智傾向,開始的症狀是懷疑別人偷東西,接著記不住事情,到後來無法自理生活。林媽媽努力預防失智,從年輕就養成按照時鐘生活的習慣。 她了解運動、飲食、學習及用腦可以預防失智。原本打高爾夫球的她,六十五歲才學游泳,每天運動。持續學習;學過英文,日文俳句,美術史等等。她也努力用腦,每天晚上記帳,訓練回想。 林媽媽60歲發現自己不是在找鑰匙,就是在找珠寶。她重新整理住家,必需品放在明顯的固定位置,貴重物品存保管箱,房間及抽屜不上鎖,衣服皮包鞋子減到最少,過著簡單的生活。她70歲開始容易忘記,買了漂亮的義大利皮包,整天斜背在身上,皮包內放了記事簿,裏面密密麻麻寫了一堆資料。與人約會的時間用紅筆圈起來;待辦事項用大字書寫;連買東西的價錢都有紀錄。…
阿真是林口球場的資深桿弟,她熟悉攻球策略,擅長鼓勵(有時是指點)球友,很受歡迎。阿真依照公司規定60歲退休。她在家裏待了半年,無法適應,恰巧公司缺人,阿真又回去上班。經理看她蒼老的外表,經常擔心她被客人拒絕。 阿真65歲時,運動雜誌為了作台灣球場排名,派了二組秘密訪客去各個球場體驗。別的球場桿弟年輕又漂亮,可是阿真以專業、誠懇及熱情勝出,替林口球場贏得桿弟服務的第一名。 67歲的玉滿因丈夫外遇,她得了憂鬱症在家悶了好幾年。後來朋友的鞋店缺人手,請她幫忙。玉滿養過孩子,帶過孫子。客人一踏進店裡,她就知道尺寸,看懂腳型。店裏年輕的店員,客人試穿幾款仍不合意,就不耐煩。玉滿不僅讓客人試穿指定款式,還會向客人推薦合適鞋款。 客人經常被她說服,買到便宜,好看又好穿的鞋子。店裏就數玉滿的業績最好,有許多忠實客戶。生活有重心,有成就感,玉滿每天打扮整齊,準時上下班,憂鬱症早就抛到腦後了。 阿旺的紡織廠在龍潭,村子裏的人戲稱「老人會館」。因為員工的年齡多已超過六十歲,他們從年輕就在廠裏上班。機器不能停止運轉,需要人輪班照顧。阿旺沒有規定退休年限,鼓勵員工作到不能作或不想作。 在阿旺的廠裡,最老的員工80歲;阿旺讓員工可以全職,也可以兩人或三人分攤一份工作。這幾年訂單增加,阿旺也申請外勞,但是外勞的忠實度,專業度及應變能力皆不如老員工。阿旺感謝有這批老員工,在同業都須遷廠到大陸時,幫他度過難關。所以工廠的福利很好,老人健康相關的眼鏡、助聽器、假牙、人工關節都有補助,每年舉辦員工旅遊。阿旺生產的防水纖維獨步全球,他認為老員工,除了走路慢以外,工作能力與年輕人一樣。 我的觀察,老員工對薪水要求不高,不會跳槽。工作自覺,製作產品可靠,是很好的幫手。愈來愈多企業願意為老人提供機會。 老人不是只在基層工作,傳統的外科醫師60歲之後視力不行,手也不穩,只能退居幕後。現代人重視養生,眼科的照護讓老人能有年輕人的視力。像中國大陸「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已94歲,依然每天親自主刀。台灣有名的顯微手術專家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70歲了,經常飛到世界各國示範皮瓣移植的手術。各行各業都有老人在上班,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高齡85歲,員工及股東都希望他不要退休。 隨著老人的人口比率增加,老人是「寶」的觀念漸漸淡薄,日本甚至有了「下流老人」的稱謂。想要尊嚴優雅的「老化」,老人最好能夠獨立生活,擁有固定收入,保持人際關係,資訊跟上時代,持續學習。上述條件對於退休老人有點難度,如果有一份工作,就可以簡單達成。 根據2012年各國6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韓國30.9%,日本19.9%,美國18.5%,台灣僅有8.1%,但是1)嬰兒潮跨入退休年齡,選擇退而不休,2)平均壽命增加,法定退休年齡正是許多人工作能力巔峰時候,3)國家由於經濟需要鼓勵老人就業。…
麗蓉63歲,年輕時候是大美人,這幾年麗蓉看到鏡子裏自己的嘴唇心情就不好,原因是上唇太長,大笑也露不出牙齒,紅唇變薄,沒地方塗口紅。嘴唇扁塌一副老太婆的模樣,讓她沒有信心打扮,更沒勇氣出門。 玉滿67歲,上下唇之間有一條很深的「木偶紋」,嘴角下垂,遠看像是嘴唇往下裂開,近看像是抿嘴在生氣,更糟的是兩旁法令紋又深又長,笑起來像替嘴唇兩側各鑲了一個括弧的記號。木偶紋旁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皺紋,像極了魷魚鬚。玉滿是外商公司的主管,須要對外洽商業務,客戶看她的表情,常誤以為她不高興,玉滿很困擾。 根據命相學的主張,嘴吧代表一生衣祿有無。唇是舌的門戶,嘴唇厚的人有福氣,唇紅齒白,張大合小,非富即貴。若大而無收,圓而不正,口如吹火,唇如黑葚,唇掀齒露,皆為賤相。人中指的是鼻尖下面,嘴唇上面的凹形小溝。人中反映老年運(51歲以後),人中長則壽長,運氣好,身體好。還說如果人中太短,笑露牙齦,老年貧賤,勞碌,缺子孫。 人類的平均壽命,自1900年到2000年,從39歲增加到78歲,整整多了一倍,從前的人擔心不能長壽,因此人中深而長自然是好命相。現在的人隨隨便便就邁向九十歲、一百歲,嘴唇周圍的老態,卻成了年齡烙印,不受歡迎。 臉部最早出現老化徵兆的是眼周,眼睛的皮膚薄,眨眼閉眼活動頻繁,三十歲左右就可能有眼下細紋、魚尾紋;二側臉頰覆蓋著顏面骨的窟窿容易受地心引力吸引下垂,四十歲左右會出現嘴邊肉、法令紋。而唇周老化大約六十歲出現,是三個因素使然,一是骨質疏鬆,牙齒損壞,顏面骨變寬變短,上唇相對變長;二是荷爾蒙變化,皮膚變薄,皺紋滋生,例如陽婆婆紋出現,三是唇周肌肉活動(說話,咀嚼,表情)長年牽扯皮膚。 平均壽命延長,拉臉手術已經無法滿足愛美人仕的需求!拉臉處理臉頰與脖子,臉部恢復年輕的線條,但是下垂的嘴角,扁薄的紅唇,過長的上唇,以及唇周皺紋需要另類的唇周整形。 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的統計,2015年增加最多的美容手術是唇周整形。年輕的嘴唇紅唇向上噘起,露出二至三釐米的牙齒。輕熟女紅唇太薄或是上下唇比例不對(正常是1:1.6),局部玻尿酸注射可以改善。輕熟女的唇周皺紋可以肉毒桿菌、飛梭雷射,或電波治療。如果是大於65歲的老人族群,上唇太長需要從鼻孔附近縮短,口角下垂可以作提高術,唇周皺紋直接拉皮,以上傷口藏在天然皺摺間,術後不容易被發現,治療的效果很好。 命相學上,人中深而長是好命,現代人倒行逆施尋醫縮短人中。但這類整形動機,其實與拉臉,割雙眼皮等單純 追求年輕漂亮不太一樣。 人類臉部的表情,嘴唇占很大比率,年輕的嘴唇表達喜悅、歡欣、性感、陽光。老化的嘴唇給人疲累、滄桑、生氣的印象。尋求唇周整形的人平均年齡68歲,許多人是第一次整形,而且只要作唇周整形,不求漂亮,不求年輕,只求看起來健康、開朗、有精神。但是,這不正是所有長壽人類的願望嗎?!
朋友80歲其實是我醫學院老師級的學長;他在學術領域頗有成就,醫界像他這樣老前輩多數不苟言笑,朋友卻成天嘻嘻哈哈;他降級變成我的朋友是因為有回在晚宴上,我身旁幾個美女,朋友走過來對著我喊「表姊」!之後就加入美女群與她們聊天,事後我向他抗議怎麼可以為了年青自己而老化別人呢?!我們因而達成協議,我不可以稱他老師,他不可以叫我表姊,我們是〝朋友〞。朋友的穿著很〝潮〞;他說年齡與身份證號碼一樣,不可以隨便洩漏。比方買眼鏡;如果店裏知道你是老人就會推銷金框眼鏡,價值上萬;如果年青人就賣你塑膠框;千元有找!兩者效能一樣,問題是金框眼鏡讓人顯老;塑膠框眼鏡看起來年輕;買衣服鞋子也一樣;年青人的鞋好看好穿耐用又便宜,老人的鞋子笨拙又貴。 朋友是外科醫師,住台北,每星期三搭客運去新竹看診。他固定運動,身材標準,手腳靈活,眼神明亮。臉雖有皺紋,看起來笑意盎然。他說客運的隨車小姐如果漂亮和善,他上車就大聲的說成人票一張,行車途中找機會與小姐聊天!隨車小姐如果是臭臉奧巴桑,他就買敬老票,上車閉眼睡覺!朋友不喜歡我彎腰駝背;常矯正我:「靜芸,你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在舞台上;學習模特兒想像頭頂有本書;二眼望向前方,膝蓋不要彎;用大腿的力量走直線。」朋友是我的前輩,他說的話我不敢不聽,內心卻嘀咕著:我為什麼要像模特兒呢?! 人類進化過程中,上下顎骨後縮,擠出頰脂肪,我們因而能夠發出有意義的聲音(語言),年紀大的人,頰脂肪鬆弛下垂產生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火雞脖子。人類是唯一臉部看得出年齡的動物! 年紀大代表衰弱無力,這在動物界是禁忌。我曾經去非洲觀賞野生動物,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是數不盡的牛羚;瞪羚;斑馬和長頸鹿!有一群牛羚散開在吃草,遠方來了七頭獅子。它們形成圓形的攻擊位置;外圍的牛羚抬起頭以眼睛監視獅子,獅子沒有動作;站定遠眺,不知是獅子發動攻勢還是牛羚乘機移動,畫面忽然快轉,一群牛羚拼命奔馳;獅子快速猛撲,牛羚互相跟緊集體逃脫;獅子最後沒有收獲。旁觀的我們忍不住替牛羚拍手!有一天在旅館附近發現一隻單獨的羚羊,嚮導說公羊喪失領導地位,被逐出族群,落單的生活,無法防備掠食者,很快會死亡!廣大的草原裏,約20隻大象排成一列;長長的鼻子隨時捲起地上的雜草送入嘴裏。象群是由母象帶頭。大象家族有中象;小象;迷你象,非常可愛。他們一路跋踄,尋求水源。陰暗的樹林裏卻有一隻老象在淒涼哀嚎,野生動物的世界裏,與同伴們有相似的外觀,相同的步調原來是生存的法則! 大部份動物的年齡不容易判斷,魚的耳石有年輪;解剖時可知道年齡,所以說〝死魚才會洩露年齡〞。野生動物沒有出生證明,老虎和獅子等食肉動物行事詭秘,不願意讓別的動物看出牠們身上正在發生什麼,動物學家須搜集資訊才能知道答案,資訊包括肌肉張力,尾巴與臀部是否搭配得當,臀部是否豐滿,步態如何,老年貓科可能視力下降而步履蹣跚,至於靈長類動物的衰老都體現在牙齒上,高度磨損的臼齒或是脫落的門牙表明主人上年紀! 人類變老,不會像野生動物一樣被遺棄,但是社會對〝老〞有固定印象:體力不好、耐力不好、愛說教、固執、忘東忘西、不肯學習、困難溝通……,任何人被戴上老男人或老女人的大帽子,其實就是宣佈「Game over」(遊戲結束)!拜現代醫療科技進步之賜,老人可以染髮、修補牙齒、保持視力、鍛練肌肉、雕琢體形、維持步伐。如果我們遷移到非洲的草原上生活,野生動物應該無法判斷我們的年齡! 〝抗老化〞是本世紀最夯的詞彙,朋友的作法維持自己的體適能在最佳狀態,不隨便洩漏自己的年齡。在人生的大草原上,與同伴們歡樂前進,替〝抗老化〞作了最好的詮釋!
第 9 頁,共 4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