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哺乳動物從腋窩到腹股溝的二條線有六至八對乳房,人類在胚胎時期與動物一樣在這二條線上有乳腺的始基,除了胸前一對發育成乳房,其餘的在出生前都退化了,但是在某些異常情況,有些乳腺始基未能完全退化,就形成了多個乳房,多出來的乳房稱副乳,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腋窩附近,副乳由乳頭、乳腺、皮下脂肪構成,副乳的尺寸與結構個人差異很大,有的只有乳頭,有的鳥蛋大小,沒乳頭只有乳腺,有的拳頭大小,有乳頭乳暈,乳腺以及皮下脂肪;副乳受荷爾蒙影響,會脹奶,乳頭完整的還會泌乳! 副乳會不定時的漲痛,對女人的困擾,主要是外形以及服裝,基本上胸罩包不住副乳,所以副乳藏不住,手臂夾緊,立正站好時,鼓出一塊,衣服如果無袖,袖口寬鬆,或是上衣貼身,副乳會原形畢露。 最常使用副乳這個用語的其實是賣胸罩以及緊身衣的人,他們認為手臂自然垂下,靠近腋窩,胸罩包不住的肉就是副乳,內衣業者有一套理論,認為女孩子發育就要穿胸罩,胸罩要選擇正確,穿著正確,否則會長副乳,這種棈神太高估了胸罩。所謂成人型的副乳可能是皮膚鬆弛的人,局部皮膚、皮下脂肪堆積;忽胖忽瘦的人局部贅肉;原本不明顯的副乳,產後變成明顯;胸罩對於乳房有包裹支持的作用,胸罩無法預防副乳產生! 副乳與乳房一樣,建議定期篩檢乳癌;副乳的治療,必須先診斷,一般是以超音波來定位範圍、深度、結構。 治療以手術為主分為: 切除:皮膚或乳腺增生,只能手術切除,傷口設計於腋窩內,較不容易長疤。 抽脂:副乳如果皮膚彈性良好,主要是脂肪增生,可以抽脂消除。
我的父親有九個叔叔和五個姑姑,母親則有六個舅舅和六個阿姨。以前的人多生多育,加上哺餵母乳,女人忽胖忽瘦;乳房就像吹氣球般,忽脹奶忽退奶,不下垂也難。 老一輩的母親農忙時揹著孩子下田,孩子一哭,可以把布袋奶往後一甩,既能餵奶,又能當安撫奶嘴。二顆大奶白天受盡束縛,黃昏時刻,婆婆媽媽洗完澡坐在自家門前,以手中的扇子由領口或上衣下擺搧奶,是當時有趣的景象。 乳房是女人身上唯一單方向固定的組織,它與身體的關係可以用籃球的籃板與籃框來比喻。乳房後壁是籃板,附著在胸壁。深層筋膜像籃框般包裹乳房。年輕女性乳房上緣在腋窩下方一指處。年紀增大,籃板老舊,腐朽鬆脫,帶著籃框下滑!老女人不管罩杯多大,乳房上緣下垂,上胸經常扁塌就是這個原因。固定乳房的筋膜(籃框)彈性疲乏,乳頭也會下垂。乳房下垂與遺傳(例如非洲人多木瓜奶)、體質(先天彈性纖維缺損,全身鬆垮)、劇量減肥(超過20公斤)、多次懷孕(筋膜鬆弛)等等有關。 根據調查,女人認為乳房下垂比平胸還糟糕,乳房下垂使得胸罩帶子在肩膀形成壓痕,乳房與胸壁摩擦造成皮膚炎。乳房重量增加脊椎壓力,胸型不佳穿衣困擾等等,如果年紀輕輕減肥造成乳房下垂,臉像30歲,乳房像70歲,會失去自信。 乳房過大或下垂的矯正是美國排名第五的美容手術,由於傷口在乳暈周圍及乳房正中,適合疤痕體質較好的婦女。 預防乳房下垂,仍以健康生活型態為主,正確的穿著胸罩是對抗下垂的不二法門,熱愛運動的女性,尤其該注意,想提醒的是,乳房上緣與腋窩距離大於3公分,或是乳房足跡(乳房上緣與乳下皺褶距離)小於乳房直徑,表示筋膜彈性疲乏,乳房下垂進行中。發現自己有這種狀況,應該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
馬拉松賽跑1896年第一次在希臘舉辦,參賽者全部是男性。1984年美國洛杉磯才有女性馬拉松。時至今日路跑仍然盛行,只是半馬、超馬的人,女多於男! 女人勤於運動,不僅只是馬拉松,其它健身房,公園等等,都可以看到熱衷鍛練身體的女人。 二次大戰後的女性希望自己胸部豐滿,身材渾圓,成為男人的性感偶像,運動的女性認為健康才是美,喜歡瘦腰零小腹,追求人魚線,其至六塊肌,歷史上女性第一次抛開男人的觀點,追求身材自主! 阿美已婚有一個小孩,她在銀行上班,整天坐著。阿美37歲時被同事揪去慢跑。迷上跑步之後,體重控制,鼻子不會過敏,體力變好!可是懷孕造成的腹部鬆弛,以及小肚腩無法改善。洗澡時看到自己的妊娠紋,阿美會噁心。而凸出的小腹,使她腰部顯粗;上衣無法紮進裙子,衣著有限制。阿美坐著的時候,腹部一堆贅肉,阿美想像中贅肉去除,問題就能解決。 她請教整形外科醫師,發現她需要的是拉肚皮手術。阿美找了一個星期六去手術,當天回家發現自己又能穿上婚前的長褲,很高興! 類似阿美的案例,注意養生,希望擁有健康身材的人仕增加。2010年之後拉肚皮手術每年成長35%。肚子大的原因可能是懷孕(多產或多胞胎)、減重超過20公斤、先天皮鬆等等。曾有男性減重100公斤之後腹部贅皮覆蓋,嚴重到尿尿及性交時掏不出陰莖。 腹部拉皮將肚臍以下的皮瓣全部切除,腰部抽脂,筋膜縫緊,肚臍重建,傷口在剖腹產的位置。 能夠縮小腰圍,撫平小腹,戲劇性的改善身材!醫學文獻拉肚皮由於手術冗長,術後無法行動,可能有深層靜脈及肺栓塞的風險。 改良的腹部拉皮手術,利用羽毛線階梯式縫合,大約90分鐘完成,術後可以立即行動避免栓塞,但是肥胖、抽烟、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仍須注意,並應避免合併其它手術延長手術時間!
腰圍指的是腹部,其範圍包括肋骨以下、恥骨以上,是美容外科最廣的領域。 腹部是由表皮、皮下脂肪、肌筋膜包住腹腔而成。 腰圍太粗指的是腹部膨大,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 腹腔膨大:除了疾病之外,常見的是中央型肥胖。脂肪囤積在腹腔的內臟及腸胃,此種肥胖會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醫學上有減肥的必要,可惜整形手術幫不上忙! 二、 肌筋膜鬆弛:腹直肌及其筋膜是繃緊腹腔最重要的構造。但是若過度擴張,肌筋膜會像橡皮筋一樣彈性疲乏,使得腹腔向前膨出。女人產後若是體重不變,肚子卻縮不回去,原因往往是腹直肌分離、筋膜鬆弛,整形手術時以內視鏡作筋膜摺疊修補,繃緊腹腔,便可以恢復曲線。 三、 皮下脂肪囤積:腹部是皮下脂肪容易堆積的區域,其厚度與營養狀況、年齡、遺傳、性別、荷爾蒙等有關。皮下脂肪正常厚度是一公分,超過兩公分就算肥厚,皮下脂肪囤積以抽脂手術治療效果很好。肥厚的肚皮平均可抽除五百至兩千西西的脂肪。皮膚若是彈性良好,抽脂之後皮下纖維收縮,腹皮厚度每減少一公分,腰圍便可以縮減四公分。 四、…
阿桃65歲,158公分,62公斤,她血糖高,持續看醫師控制。阿桃也抱怨膝蓋痛,醫師認為阿桃減重5%,血糖及膝蓋的問題都會改善。 減重是阿桃最大的困擾,她肚子很大,膝蓋會痛,所以不方便運動。阿桃一向食慾很好,醫師下令減重,阿桃又胖了二公斤。肚子擋著她腰彎不下去,更別談自己剪腳指甲了。 醫師只好轉介阿桃給外科,檢查發現她是肚皮過剩加上筋膜鬆弛,整形外科替她作了拉肚皮手術,把肚臍以下的皮瓣切除,腰部抽脂,縫緊筋膜。阿桃的腹部變平,腰變細;肚皮以及筋膜變緊,胃口變小。 醫師替阿桃切除了四公斤的皮瓣及脂肪,阿桃自己減掉八公斤的體重,總共少了十二公斤,血糖正常,膝蓋也不會痛了。 阿桃的丈夫阿勇也有一個大肚腩,眼看阿桃效果那麼好,也想要治療。他去檢查發現肚子主要是內臟肥胖,不適合整形。 為什麼中晚年會胖肚子呢? 這與人老變矮,腹腔擠壓,蠕動變慢,腸子變長,內臟脂肪囤積,腹部筋膜鬆弛,皮膚過剩,皮下脂肪增厚有關。想要知道自己是什麼原因可以試著自己檢查。 立正站好可以觀察腹部脊柱是否前傾,手捏皮膚可以測量皮下脂肪。正常的厚度小於一公分(捏起來是二層所以應該小於二公分) !多次懷孕或是多胞胎懷孕,減肥超過20公斤等等形成的皮膚過剩,筋膜鬆弛,平躺時會改善,內臟肥胖,平躺時,腹部仍然鼓起! 腹部皮膚過剩,皮下脂肪肥厚筋膜鬆弛造成的大肚腩,整形的效果很好,如果是內臟肥胖,則必須改變生活方式方能改善。
在老祖母的眼中,肚臍是個神祕且無比重要之處,不僅牽動五臟六腑,更要善加保護,否則肚臍吃到風會膨風受寒;老祖母告誡不能亂挖肚臍,說挖了會拉肚子。肚臍的台語叫「肚財」,許多人相信深陷的肚臍意謂著財庫,可以裝滿黃金。 以前我們在醫院幫病人開盲腸炎,常會看到一種病人。明明臉上畫得十分妖嬌美麗,卻有一個積滿陳年汙垢令人作噁的肚臍。那代表的是一個肚臍上不了檯面的時代。 肚臍是人類身上很奇特的部位,我們都知道,眼睛管視覺,耳朵負責聽覺,身上每處器官都各司其職,連小小的乳頭,至少都擔綱哺乳的重責大任。但肚臍到底有何用途,實在很難想得出來,充其量,不過是個胎兒臍帶的遺跡,一個肚皮上凹陷的疤痕罷了。話雖如此,肚子可不能沒有肚臍,一個沒了肚臍的肚子,怎麼看都不像肚子。 如今拜流行之賜,肚臍變得重要起來了,只因小可愛、低腰褲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小巧玲瓏的肚臍;尤其是想穿臍環惹人注意的,更考驗肚臍能不能露臉。 但漂亮的肚臍其實是有標準的。 首先,肚臍要長在一個小蠻腰上,而非大肚腩上。 其次,肚臍周圍的皮膚要光滑緊實,不能長滿妊娠紋或肥肉。第三,肚臍的形狀要像一個正寫的英文「T」字,也就是像把撐開的斗蓬。 最易讓肚臍變形的除了肥胖外,就屬懷孕。懷孕時撐大的肚皮,會使肚臍形狀變成橫寫的「一」字,萬一生產的胎數多,最後肚臍形狀更會像「開口笑」。所以一些自以為深研肚臍學問的人,還會以肚臍的樣子,來猜測是否為處女,是否生過孩子,甚至評比胖瘦等。 其實,肚臍的整形相當簡單。就是把肚臍周圍多餘的組織加以修剪,再縫製一個大小適中、像「T」字型的凹陷疤痕,就可做出一個含羞帶怯的處女肚臍。你還在相信所謂的處女肚臍說法嗎?我只能說,男人真是太好騙了。
美國好萊塢資深藝人歌蒂韓有句名言:「要從臉上出現第一道皺紋開始整形。」是美人不願皺紋爬上臉的心情寫照。人類和皺紋對抗的歷史悠久,隨著醫學進步,材料多到讓人迷惑。 用打針來撫平臉上歲月痕跡,最早是注射液態矽,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小針美容」。但因注射後會在臉上流竄、鈣化等副作用,讓人聞之卻步。 肉毒桿菌、膠原蛋白等陸續問世後,使得「注射型美容」儼然成為未來的主流。如今打針整形不但不留痕跡,人體可吸收,且幾無痛苦。注射肉毒桿菌的針頭是用30號,比感冒打針的24號針頭更細,我常戲稱,只比被螞蟻咬一口痛一點。 女媧用了火燙的五彩石漿來補天,注射美容的材料也各有所長。肉毒桿菌適合動態紋,例如皺眉紋、魚尾紋。法令紋因為牽涉太多條肌肉,硬打肉毒桿菌可能變成唇角下垂,表情僵硬。 「打不掉」的動態紋和凹洞就有勞其他的填補材料。膠原蛋白最早是由牛皮提煉,現在與人工真皮一樣由死人捐贈的皮膚提煉而成。至於矽顆粒因有小針美容的惡名在前,較難被接受。新興的材料還有人工血管及玻尿酸等。 玻尿酸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它過去用來作人工水晶體、膝關節潤滑液,早期取材於公雞的雞冠,現在改以酵母菌合成。打入人體後三到六個月就會完全被人體吸收,安全性高;但價格昂貴,0.7CC就要2萬到3萬元。相仿的還有多醣酸,以前用來作免拆線的手術縫線,和玻尿酸一樣可為人體吸收。 一位立委最近號稱打了18萬元的玻尿酸來除皺,效果如何見仁見智。我倒懷疑有多少人會願意為了幾條抬頭紋,每半年就花十幾萬元。台灣人生性節省,接受皺紋填補時,最關心的是持久度,膠原蛋白以及人工真皮,由於帶有纖維中隔,臨床運用於法令紋及豐唇時,其持久度勝過玻尿酸。 討論了許多填補材料,各有其優缺點,如果考量健康及安全,填補臉部用量很小(10 C.C.以下),沒有癌症的疑慮,最好的材料是自體肪肪,自體脂肪在臉部的存活率約有30-80%,長期追蹤效果良好。 與昂貴的玻尿酸相比,自體脂肪尤其划算。就像到餐廳吃飯,自己帶酒,只要付餐廳開瓶費。但買餐廳的酒,除了開瓶費還要付昂貴的酒錢,何必呢。
搞懂皮膚功能 美肌美人非夢事 一般的認知,皮膚只要清洗、保濕,防曬,加上使用保養品,就會完美。遇到皮膚狀況例如黑斑、毛孔、過敏、痘痘,大家往往懷疑表面功夫沒作好。 其實皮膚問題與其他身體病狀相同,有複雜的原因! 正常的皮膚建構於以下四個功能: 角質細胞生成:基底層形成表皮細胞,往上移動的過程去核形成角質層,這個過程需要28天。壓力大的人染色體端粒變短影響基底層細胞生成,皮膚容易變薄,細胞複製需要蛋白質,營養不良,皮膚會臘黃。 皮膚屏障:皮脂腺分泌脂肪,膽固醇及神經醯胺,以特殊比例,聯結角質細胞,形成皮膚屏障,保護皮膚避免內部水份蒸發。防範微生物侵犯以及化學物質的干擾。過度清洗或是降膽固醇藥物,影響皮膚屏障,產生問題皮膚。 自然保濕因子:儲存於上皮細胞的蛋白質,因為角質層的水份下降分解為自然保濕因子,負責調節濕度。此步驟一般人需要72小時,老人可能需要一週。常出國的人都有經驗,剛抵達時,皮膚很乾,過了幾天膚質改善。現代人頻繁出入空調,自然保濕因子容易紊亂。 角質層剝脫:角質層水份足夠的狀況,老化的角質層會由降解酶作用自然剝脫。如果保濕沒作好,剝脫不良,可能角質層堆積形成老人斑,也可能剝脫不均勻,皮膚粗糙。 近代人由於風吹日晒、空調、熬夜、壓力、精緻食物等等的影響,皮膚困難正常運作。想要皮膚完美,除了皮膚保養以外,尚需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的營養,才能維護皮膚功能,保有天然的美肌!
魚尾紋是眼尾的橫紋,男人女人都可能有魚尾紋!女人的魚尾紋程度略勝過男人。有的人魚尾紋很厲害,台灣話說是「眼尾夾死蒼蠅」!魚尾紋笑的時候變明顯,一般以為愛笑才會有魚尾紋! 其實魚尾紋與嘴唇的楊婆婆紋相似,是表淺肌肉的動態紋。臉部的表情肌一般位於深層,只有額頭,眼皮,嘴唇是表淺肌。眼皮是全身皮膚最薄的地方。年輕時候,皮膚厚度濕度良好,表淺肌收縮,表皮不會顯出皺紋,年齡增加皮膚老化,膠原蛋白、彈性纖維減少,皮膚出現紋路。另方面年齡增加,眼眶骨鈣質吸收,眼球相對退縮。眼輪匝肌負責眼皮的眨眼,閉眼、瞇眼等動作。由於解剖位置變動、視力退化等功能性的改變,眼輪匝肌工作負擔加重。平均40歲左右漸漸出現魚尾紋。女人的皮膚比男人的皮膚薄,因而魚尾紋或楊婆婆紋都是女人比較嚴重。 大笑的時候魚尾紋變明顯,因為笑的時候用到眼輪匝肌,不過只用到大約30%而已。牽動嘴唇微笑使用的肌肉是源自於顴骨附近的顴大肌,顴小肌,笑肌等等,笑的動作使眼輪匝肌受擠壓,魚尾紋才會變明顯! 一般人以為沒有動作,肌肉就沒有收縮,其實除非顏面神經麻痺,否則肌肉均需保持張力。我們睜開眼睛生活就須使用眼皮的眼輪匝肌,因而年老會產生魚尾紋,但是我們不可能不停的笑,所以不必為了害怕魚尾紋而不敢放鬆大笑,何況笑的動作使臉頰向上拉提,相對放鬆口角及下唇壓下肌,能預防臉頰鬆弛下垂,其實值得鼓勵! 至於預防眼尾紋,應朝向皮膚的保濕,防晒,視力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努力,方向才算正確。
根據2017年9月2日的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左上眼皮動了黃斑瘤切除手術,術後恢復很好,沒有影響公務。 黃斑瘤是眼皮的黃色斑塊,常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有遺傳傾向。黃斑瘤不痛也不會影響視力。需要治療的主要原因是有礙瞻觀。 黃斑瘤的治療方法包括腐蝕劑、冷凍、電燒、手術。黃斑瘤由於是真皮下膽固醇聚集,手術切除的效果最好! 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醫學上眼睛是健康之窗,眼皮可以窺探身體狀況,例如凸眼可能有甲狀腺亢進;黑眼圈可能是鼻子過敏;眼皮黃斑瘤與造成動脈硬化的黃斑瘤一樣,因而與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等有很高的關連性。 切除眼皮黃斑瘤有如關掉閃著警告身體出狀況的紅燈,不可以眼不見為淨。務必戒烟、控制血壓、血糖、體重。減少壓力,固定運動等等才能維護健康。 有些人眼皮長黃斑瘤但是沒有高血脂,身體檢查也都健康,則須考慮眼皮的因素。眼皮的眼輪匝肌有三個部份(眼瞼,中隔,眼眶),分別主管眨眼,閉眼,瞇眼,三區肌肉均起源於眼頭,作為眼皮活動的營運中樞,眼頭的新陳代謝繁忙,因而熬夜,用眼過度,失眠等等狀況也可能促成黃斑瘤生長。 作者曾經治療一位52歲的男性,沒有家族史,也沒有高血脂,眼頭的黃斑瘤卻每三個月復發,原來他是八點檔連續劇的編劇,每晚熬夜瞇眼趕劇本。從前人形容辛榮工作是為五斗米折腰,現代人必須為五斗米折眼,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英總統為了國事確實是勞心勞力,讓人禁不住替她的健康擔憂!
第 6 頁,共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