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手札
羅東的林媽媽73歲時丈夫過世,一個人住在老家。她清晨在公園練外丹功,平常自己煮飯,打掃,洗衣服,每天的開銷是一百元。 林媽媽懂護理,平常在廟裏幫忙量血壓兼解籤詩。丈夫留給她的財產,她用來提供清寒子弟學費、偏鄉發放白米、孤單老人送餐……。子女過年過節給她的紅包也被捐出,子女抱怨時她卻回答:「鄉下可憐的人很多吔!」 林媽媽大眼睛、高鼻子、白皮膚,年輕時是羅東的美女,年紀大了,更顯尊貴而高雅。羅東鎮上人多認識她,常有人說她像觀世音菩薩。 林媽媽喜歡烹飪,喜歡編織,喜歡旅遊。經常單身參加旅遊團,她的腳力很好,走路的行程她往往第一個抵達。 85歲時,林媽媽走路會喘,醫師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肥大,建議縮小活動範圍以及活動尺度。林媽媽在醫師面前乖乖允諾,離開診間樓梯照爬,運動照作。媳婦看她喘得很辛苦,替她找了一部電動輪椅,林媽媽氣得幾天不跟媳婦說話。她認為,被認識的人看到她坐輪椅沒面子,而且腳沒問題,為什麼要坐輪椅?! 不坐輪椅的林媽媽,喘得很厲害,呼吸聲大到搭電梯時,全電梯的人都能聽見。多走幾步路心臟會痛,路程較長時她會搭計程車,短程依然自己慢慢走,照常過她的日子。直到九十歲的一個清晨,在睡夢中安詳往生。 台北的林媽媽日據時代大學畢業,擅長建築與投資,執行力很強。 林媽媽的家族有失智傾向,開始的症狀是懷疑別人偷東西,接著記不住事情,到後來無法自理生活。林媽媽努力預防失智,從年輕就養成按照時鐘生活的習慣。 她了解運動、飲食、學習及用腦可以預防失智。原本打高爾夫球的她,六十五歲才學游泳,每天運動。持續學習;學過英文,日文俳句,美術史等等。她也努力用腦,每天晚上記帳,訓練回想。 林媽媽60歲發現自己不是在找鑰匙,就是在找珠寶。她重新整理住家,必需品放在明顯的固定位置,貴重物品存保管箱,房間及抽屜不上鎖,衣服皮包鞋子減到最少,過著簡單的生活。她70歲開始容易忘記,買了漂亮的義大利皮包,整天斜背在身上,皮包內放了記事簿,裏面密密麻麻寫了一堆資料。與人約會的時間用紅筆圈起來;待辦事項用大字書寫;連買東西的價錢都有紀錄。…
朋友80歲其實是我醫學院老師級的學長;他在學術領域頗有成就,醫界像他這樣老前輩多數不苟言笑,朋友卻成天嘻嘻哈哈;他降級變成我的朋友是因為有回在晚宴上,我身旁幾個美女,朋友走過來對著我喊「表姊」!之後就加入美女群與她們聊天,事後我向他抗議怎麼可以為了年青自己而老化別人呢?!我們因而達成協議,我不可以稱他老師,他不可以叫我表姊,我們是〝朋友〞。 朋友的穿著很〝潮〞;他說年齡與身份證號碼一樣,不可以隨便洩漏。比方買眼鏡;如果店裏知道你是老人就會推銷金框眼鏡,價值上萬;如果年青人就賣你塑膠框;千元有找!兩者效能一樣,問題是金框眼鏡讓人顯老;塑膠框眼鏡看起來年輕;買衣服鞋子也一樣;年青人的鞋好看好穿耐用又便宜,老人的鞋子笨拙又貴。 朋友是外科醫師,住台北,每星期三搭客運去新竹看診。他固定運動,身材標準,手腳靈活,眼神明亮。臉雖有皺紋,看起來笑意盎然。他說客運的隨車小姐如果漂亮和善,他上車就大聲的說成人票一張,行車途中找機會與小姐聊天!隨車小姐如果是臭臉奧巴桑,他就買敬老票,上車閉眼睡覺!朋友不喜歡我彎腰駝背;常矯正我:「靜芸,你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在舞台上;學習模特兒想像頭頂有本書;二眼望向前方,膝蓋不要彎;用大腿的力量走直線。」朋友是我的前輩,他說的話我不敢不聽,內心卻嘀咕著:我為什麼要像模特兒呢?! 人類進化過程中,上下顎骨後縮,擠出頰脂肪,我們因而能夠發出有意義的聲音(語言),年紀大的人,頰脂肪鬆弛下垂產生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火雞脖子。人類是唯一臉部看得出年齡的動物! 年紀大代表衰弱無力,這在動物界是禁忌。我曾經去非洲觀賞野生動物,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是數不盡的牛羚;瞪羚;斑馬和長頸鹿!有一群牛羚散開在吃草,遠方來了七頭獅子。它們形成圓形的攻擊位置;外圍的牛羚抬起頭以眼睛監視獅子,獅子沒有動作;站定遠眺,不知是獅子發動攻勢還是牛羚乘機移動,畫面忽然快轉,一群牛羚拼命奔馳;獅子快速猛撲,牛羚互相跟緊集體逃脫;獅子最後沒有收獲。旁觀的我們忍不住替牛羚拍手!有一天在旅館附近發現一隻單獨的羚羊,嚮導說公羊喪失領導地位,被逐出族群,落單的生活,無法防備掠食者,很快會死亡!廣大的草原裏,約20隻大象排成一列;長長的鼻子隨時捲起地上的雜草送入嘴裏。象群是由母象帶頭。大象家族有中象;小象;迷你象,非常可愛。他們一路跋踄,尋求水源。陰暗的樹林裏卻有一隻老象在淒涼哀嚎,野生動物的世界裏,與同伴們有相似的外觀,相同的步調原來是生存的法則! 大部份動物的年齡不容易判斷,魚的耳石有年輪;解剖時可知道年齡,所以說〝死魚才會洩露年齡〞。野生動物沒有出生證明,老虎和獅子等食肉動物行事詭秘,不願意讓別的動物看出牠們身上正在發生什麼,動物學家須搜集資訊才能知道答案,資訊包括肌肉張力,尾巴與臀部是否搭配得當,臀部是否豐滿,步態如何,老年貓科可能視力下降而步履蹣跚,至於靈長類動物的衰老都體現在牙齒上,高度磨損的臼齒或是脫落的門牙表明主人上年紀! 人類變老,不會像野生動物一樣被遺棄,但是社會對〝老〞有固定印象:體力不好、耐力不好、愛說教、固執、忘東忘西、不肯學習、困難溝通……,任何人被戴上老男人或老女人的大帽子,其實就是宣佈「Game over」(遊戲結束)!拜現代醫療科技進步之賜,老人可以染髮、修補牙齒、保持視力、鍛練肌肉、雕琢體形、維持步伐。如果我們遷移到非洲的草原上生活,野生動物應該無法判斷我們的年齡! 〝抗老化〞是本世紀最夯的詞彙,朋友的作法維持自己的體適能在最佳狀態,不隨便洩漏自己的年齡。在人生的大草原上,與同伴們歡樂前進,替〝抗老化〞作了最好的詮釋!
淑芬有二個小孩,分別是小六與國二,夫妻上班,由公婆幫忙照顧。婆婆重視教育,花心思監督課業,孩子學校成績很好,婆婆認為小孩用功唸書,順利升學,將來必能出人頭地。 婆婆教育孩子在家裏不必幫忙家事,只要專心課業!逢到考試,親戚朋友來訪,婆婆吩咐小孩不用打招呼,關緊房門念書。 淑芬是宜蘭人,當地習俗每年三月三日殺豬公大拜拜,所有親戚都會參加,今年輪到淑芬家主辦。淑芬計劃帶二個小孩回去,宜蘭的許多鄉親,淑芬婚後就沒機會碰面。二個小孩可以見到許多表兄弟姊妹。而且殺豬公拜拜的禮俗,也值得小孩了解。 大拜拜前二星期,婆婆發現孩子學校行事曆寫著當天月考。婆婆認為月考不可缺席。淑芬娘家打電話來確認人數,婆婆強調,孩子無法參加。那知道淑芬去學校替孩子請假,月考缺考,回家鄉吃拜拜!婆婆知道後大怒,婆媳關係惡化,婆婆認為淑芬不關心孩子的課業,以身作賊,教育孩子躲避學習。淑芬認為婆婆小題大作,要讀書機會很多,殺豬公拜拜很久才輪一次,二個人僵著!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 美國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研究〝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他提出了一項計劃從1938年起,追踪268名青少年,76年後發現真正能影響幸福的是健康的人際關係;童年被愛,能愛人,有溝通能力,能夠建立親密關係的人,有較大機率是人生勝利組。 人的一生無論多麼成功,多麼富裕,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內心會孤獨,會憂鬱!這時再大的成就,再多的財富,都無法帶來幸福。相反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活在溫暖的感情世界,有足夠的正能量努力向上。有成就時由於與人分享得到加倍的快樂,即使受到挫折也因為有人鼓勵,痛苦減少,較快能夠再出發! 台灣從日治時代推廣教育,社會的菁英多是教育制度的優勝者,民眾普遍認為讀書是最簡便的成功捷徑。小孩顧課業最重要,但是哈佛大學的研究;學校的成績並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證書。 社會是大學校,家族是與自身相近的實驗組。小孩參加家庭聚會,了解先祖的歷史,觀察自己的基因優點,缺點,親戚如何相處,如何經營家庭及事業,這些經驗比課堂裏的知識實用! 外國常見到父母帶著求學中的孩子在旅行,他們不在乎兒女一個月甚至一學期沒上學,畢竟課本的學問是死的,與家人在一起得到的學問是活的,課本的學問,隨時能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不好好把握,稍縱即逝!
65歲的麗珠與鐵民去參加婚宴,當天是同學嫁女兒,有許多老朋友。麗珠精心打扮;黏假睫毛、塗眼影、穿禮服、蹬高跟鞋。晚宴氣氛很high,鐵民剛開始以需要開車為理由擋酒,但是勸酒的太多,鐵民還是喝了不少。晚宴結束,鐵民無法開車,想坐計程車回家!麗珠認為車子放在停車場,一個小時七十元,加上今晚及明天的車錢,堅持由她開車回家。 麗珠駕駛技術不好,鐵民平常不坐她開的車子,當時喝了酒沒有爭辯。 麗珠有200度的小近視,眼鏡放在皮包,這天拿的是赴宴用的小包包,沒帶眼鏡。她人矮,穿了三吋高跟鞋。夫妻去地下停車場開車。停車場的閘門設在坡道末端,麗珠繳完停車卡,必須上坡起步轉彎離開。她的高跟鞋鞋底很厚,她輕踩油門車子沒動,稍微用力,車子才移動到路口。時候已晚,巷道昏暗;麗珠近視,假睫毛擋著,沒看到轉彎號誌,穿著高跟鞋的腳用力踩油門,車子往前暴衝,保險桿掃到對向人行道摩托車。一堆摩托車有壓碎的、有斷頭的、有缺尾的,鐵民的車頭也毀損,那次的意外鐵民賠償了將近六十萬元,幸好二夫妻沒有受傷。 鐵民對於麗珠這種只想省錢的個性很頭疼。麗珠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從小節儉,鐵民當年就是欣賞這點才娶了她;婚後麗珠發揮省錢的功夫,鐵民才能安穩的退休。現在鐵民年紀大了,覺得沒必把錢看得那麼重。他想捐款幫忙弱勢,麗珠罵他沒資格;朋友請客他想回請,麗珠不肯;二夫妻去採買,需要運費的,麗珠全部拒絶,自己扛回家。鐵民有一回扛太重,脊椎椎間盤移位,坐骨神經痛了半年!出門去玩,人都到了遊樂園門口,麗珠看到入場費,翻臉走人。鐵民留在門口,一個人進去怕麗珠生氣,跟老婆離開又違背自己心願,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生於憂患,只想省錢不敢享受,儲蓄才有安全感。他們當年的打拼造就台灣今日的繁榮。古人說節儉是美德,現代人卻強調消費,認為消費才能促進流通、增加就業、提高國民所得。台灣的財富握在嬰兒潮世代的手裏;他們提高消費才能振興經濟。 節儉是美德的觀念,在全球暖化、資源短缺的現在;節儉指的是尊重自然資源而不單是儲蓄致富;年輕的時候有的是體力、時間;也許可以省錢;年紀大了,該衡量健康、安全、歡樂、人際關係、金錢孰輕孰重;俗語也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健康高於財富;有了健康才擁有一切;不怕錢少,只怕死得早,尤其有了年紀,不能只想省錢。
滿妹的丈夫開計程車,台北大街小巷穿梭了三十年。62歲開始記不住客人要去哪裏。一趟旅程問三、四次才能開到目的地。有回早上出門,忘了回家的路,被警察送回來,醫師診斷丈夫得了失智症,不適合開計程車! 滿妹在麪包店上班。老闆娘負責算帳,發員工薪水。老闆娘65歲以後,晚上算帳,帳目經常不符。老闆娘懷疑員工偷竊,上班氣氛烏煙瘴氣。每月月底該發薪水,老闆娘經常忘記,員工提醒之後,她當月卻發了二次薪水。老闆娘去看醫師,也被診斷是失智症! 滿妹自己也忘東忘西;年輕時看了好幾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最近忘記主角的名字,想了一個月才想起來是凌波與樂蒂。女兒託滿妹這星期二去幼稚園接孫子,滿妹早上還記得,下了班卻直接回家。滿妹每天早上要吃一顆高血壓藥,她經常忘了有沒有吃,滿妹害怕自己也是失智症,去醫院檢查,結果卻正常!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快速增加,許多人對「忘記」產生恐慌。並不是每個記不住事情的老人都得了失智症。大腦的老化與塞車的高速公路一樣,有減緩的現像。大腦的容納有限,無法把握每件資訊,「忘記」與「記住」對大腦功能而言同樣重要。老人思考或學習比較慢,但是老人過去的經驗豐富,人際關係較廣,在判斷情勢或是解決複雜問題時,比年輕人厲害。人類從遠古時期碰到困難,就請教族中「老人」,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以字典來比喻的話,年輕人是小字典,反應迅速,但是資料有限,老人是大字典,反應比較慢,但是資料豐富。美國的老人失智協會解釋說:「每個人都可能忘了車子放那裏,但是忘了車子長什麼樣子才該看醫師!」 至於健忘的老人,除了運動、注意營養、照顧心臟血管、終身學習之外,生活上有些小撇步,可以治療「健忘」: 建立行程表:記錄任務(打電話、付帳)及約會;行程表放在顯眼的地方(主婦可以貼在冰箱門上,手機族的行程還有提醒的效果)。 簡單生活:步入老年之前最該作的事是「斷捨離」,讓頭腦的目錄及存取單純,記憶效果最好。有的人皮包好幾個,每個皮包又有多層夾袋,也難怪整天在找東西。 透明流程:嬰兒潮的這代人習慣防賊,常在尋找鑰匙;也有人喜歡藏錢、藏珠寶,藏到自己忘記地點!這些遊戲不適合老人。老人應該選擇透明的生活流程。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用完之後立刻歸位。 增強記憶力:一心不二用,反覆回想,記不得的事與一定記得的事串聯等等,都能增強記憶力。
黃老師68歲,典型的老實人。他原本在國中教數學,退休後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傍晚與鄰居下棋,每星期三與朋友打高爾夫球,過著規律的生活。黃老師節儉,太極拳的養生隊舉辦郊遊,超過300元的他不參加,打完高爾夫球的聚餐超過500元的他也不奉陪,開銷少,銀行裏有一筆存款。 黃老師有兩個兒子在外地上班,每次回家總以要繳房貸、買車子、出國旅遊等藉口要錢。老師唸歸唸,卻告訴朋友,兒子是他甜蜜的負擔。 有一天養生隊來了一個死了老公的女人,活潑外向。寡婦看黃老師打太極拳時,運動衫腋下脫線破洞,寡婦拿丈夫的襯衫給老師。老師當下穿上,回家卻被太太懷疑二人有鬼。老師說不清楚,宣佈放棄太極拳。 附近學校早上也有體操隊。老師參加一次,發現那些人政治上是藍色,與自己的深綠傾向不合,早上就不運動了。 老師穿固定品牌的皮鞋,最近上街採購發現皮鞋店已歇業,原址改賣飲料。老師不喜歡別的款式,只好繼續穿舊鞋。 老師三餐在家裏吃。星期六日夫妻上街打牙祭,老師喜歡的米粉湯、煮大腸、臭豆腐、川菜、沙茶火鍋逐漸消失,有一天兒子帶二老去新開的餐廳吃套餐。服務生一道一道端出來,每道菜都有解說,老師會說國語,但是服務生講的他只聽懂「請慢用」!他無法了解,兒子及孫子為什麼吃得那麼高興。吃完飯老師肚子撐飽了,卻沒嚐到思念中的美味。 接著是陪他下棋的鄰居癌症住院,高爾夫球球友手術換膝蓋,兩樣活動都喊停,老師宅在家裏,整天盯著電視,不知道可以作什麼。 我們的生活範圍有舒適帶、尷尬帶、痛苦帶。例如家是舒適帶;學校,公司是尷尬帶;醫院,法院是痛苦帶。人際關係及工作體驗等等都可以區分為這三種,一般人習慣安逸,喜歡在舒適圈內活動,結交專業、信仰、政治傾向、嗜好與自己類似的人。彼此信任,做事方便,但是封閉的生活圈,點與點連成直線,很容易像黃老師回到原點。 如果選擇開放的生活圈接受挑戰並尋求良機,過程當中,會有許多痛苦帶,甚至變成局外人,遭到誤解,不受重視。這種歷練會讓人獲得不同的學問,經驗與人際關係,對世界有更正確的認識。研究賈伯斯的專家認為,他特異的人生經驗使他能整合不同、互相矛盾的意見,成為他創意的動力!選擇開放生活圈的人年紀大時,生活圈的分歧點很多,方便往各個方向發展,較能活躍老化! 我很想建議黃老師放掉過去的觀念,不分藍綠、老少、嗜好,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體。如果有興趣作志工,可以收各個年齡層的人來教數學,甚至換個方向回學校當學生,黃老師才68歲,定義上是年輕的老人,未來值得好好規劃!
父親在日本讀高中及大學,光復之後回來台灣工作。父親想念日本的老師及同學,可是當年不能自由出國。父親花了很多心血辦護照,民國61年,父親50歲重返母校。 父親東京帝大的同學多的是日本政經學界名人,見面時給了不少包裝精美的禮物,佔滿行李箱。當時我讀大學五年級,母親以辦嫁妝的理由寫清單給父親,共計是百褶裙,襯衫,洋裝,風衣,皮包,洋傘,皮鞋,圍巾,皮帶,睡衣等十項。行程滿檔的父親,上飛機前去百貨公司,老實的他,不懂得拆掉包裝,提著十個購物袋去機場報到。 那知道同學們也提禮物到機場歡送;手提行李太多,父親害怕遺漏,只好雙手十指每個手指勾一件嫁妝,其他的掛在手臂。拎著一堆購物袋趕飛機的父親,據說是當天機場的大笑話! 民國68年台灣開放出國觀光,父親母親幾乎每年旅行,母親堅持每趟買一件衣服給我。父親痛恨逛街,但是疼女兒的他,願意忍耐陪伴語言不通的母親,我的衣櫃裏因而有世界各地的服飾。有一件連身褲裙是父母在德奧邊界羅曼蒂克大道旅遊,餐廳吃飯時,看到鄰桌德國女孩穿著,覺得好看,請她帶路買回;一件厚外套是父母去波士頓,母親沒有保暖的衣服,又節省不肯花錢,父親說那個款式女兒穿了肯定好看,母親才肯買來借穿。每件衣服都有故事,我小心收藏,經常穿著。事隔40年,我還能穿大學時父親在日本買的洋裝。 根據報導103年12月9日劉嘉玲穿19年前的衣服參加自己的壽宴,身材沒變,身邊男人(梁朝偉)沒換,羨煞眾人。網路上許多人分享維持身材的秘訣,其中舊衣服是最簡單的方法,尤其女人產後全身變形,屁股變寬,腰圍變粗,身材魁梧,如果放任自己穿寬鬆的新衣服,身材恐怕很難回復。 舊衣服可以提醒自己維持體重,又為了維持體形,會鼓勵自己運動,所以說:「沒有穿不下的舊衣服,只有保持不好的懶女人」。從這個觀點看來,衣櫃的舊衣服不必全部處理,每個年代的舊衣服,其實是了解自己身材變胖,變瘦最好的參考!
阿葉的丈夫在鄉公所上班,二個小孩出生之後,薪水不夠開銷。阿葉在夜市租了攤位賣飾品,阿葉早上整理家務,下午及晚上顧店,小孩下課也來店裏吃飯寫功課! 阿葉人長得不怎麼樣,手很巧,嘴很甜,客人進來她的攤位,很少空手離開,她會作人,店前車位可以暫停,厠所可以借用,大鈔可以換零錢,漸漸變成夜市的大姊大,里長的協調會也託她主持,阿葉忙而且累,日子過得很充實。 這幾年夜市的本地客減少,觀光客增多;他們嘗小吃,買水果,買伴手禮。對飾品沒興趣。阿葉有時候一整天作不到生意而懊惱。她想自己60歲了,丈夫孩子沒人靠她賺錢,與其在夜市付房租,不如關店退休。 攤位四月底結束,阿葉高興的回家,宣佈一生沒好好休息,這下要補回來。她整天關在家裏,吃吃睡睡,三個月胖了五公斤。丈夫與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圈,沒人察覺她不對。十一月的某個早上,丈夫發現阿葉中午還躺在床上,問她是否身體不舒服,阿葉說她不想活了,丈夫才發覺代誌大條! 退休有幾種狀況;阿葉是工作挫折,志願退休。這種人快樂半年之後會發現困難適應。如果退休前的工作有成就感,得到尊敬而且報酬好,由於屆齡或被迫離職,心理會立刻遭受打擊,以上二種狀況都會影響身心健康! 法律規定退休年齡,一般認為退休是要享清福。現代人長壽,正確的安排,退休是轉換跑道,而不是休息。如果經濟許可,應該作自己想作的事,例如陳老師從小想當消防員,他退休之後接受訓練,改作義消,完成自己「打火」的夢想。蔡先生原本作口譯,屆齡之後創業開咖啡店,生活圈擴大,也增加知識。陳媽媽原本作會計,退休之後,白天全職帶孫子,彌補了年輕時沒能自己帶兒子的遺憾,也讓婆媳關係圓融。黃先生是電子業大老,退休後在母校校友會輔導學生,帶隊到窮鄉僻壤教阿公阿媽上網,向企業家募款修建校舍,忙得團團轉。 有一種人終身留在崗位上,組織自己的行為,替自己的作法辯論,與他人互動刺激大腦,沒有失智還能貢獻社會。日本的日野原重明醫師103歲仍然看診,頻繁出國演講,是日本最具說服力的長壽醫師。 聖嚴法師說忙是消除煩惱的修心方法,不忙容易胡思亂想,他提倡忙得快樂,累得歡喜。俗諺也說「整天忙,活到老」,退休只是轉換跑道,步調變動,忙碌的人生才是快樂的人生!
1982年我在紐約進修整形外科,美國醫師平時不修邊幅,看門診或是開會,女生穿套裝及高跟鞋是基本禮儀。我一直遵循這項傳統,每天穿高跟鞋上班。45歲時參加英國國際整形外科學會,得到優秀論文獎,照片裏穿高跟鞋站在講台上的我,看起來自信而優雅!55歲時,發現姆指外翻,坐骨神經痛。60歲腳底疼痛,加上嚴重背痛,正式與高跟鞋再見。 這幾年我穿著各式各樣矯正器。包括足弓墊,姆指外翻矯正器,護踝等等,鞋型無法講究,往往是寬頭的包鞋。不能穿高跟鞋,偏偏平底鞋能搭配的服裝有限,照片裏的自己愈來愈顯老態。 今年暑假電影「侏羅紀公園」女主角穿高跟鞋跑百米比暴龍快,而且瘋狂跑步之後還更有型,更性感。據說是電影的一個賣點。另一部片子「麻辣女間諜」,肥胖的女主角穿著禮服及高跟鞋,在路上與猛男對手纏鬥,身手靈活。高跟鞋不但不是束縛,鞋跟還能作武器! 高跟鞋在電影裏,被描述得像跑步鞋,應該是男編劇的幻想!看過片子的我,卻興起重穿高跟鞋的念頭!醫學文獻建議,高跟鞋穿久了,小腿前後肌力下降,由於足踝二側與前後的肌力有落差,造成足踝不穩,影響平衡。此種不穩定的足踝會增加背部、大腿、小腿肌肉受傷率,年紀大的女人可以穿高跟鞋,但是要注意: 每天作核心肌群、大腿、小腿的肌力,伸展訓練 在家裡不穿鞋子,有時間就作足踝、腳趾運動 選擇夠寬,有足弓墊及防滑的鞋子 穿高跟鞋時,後跟先著地;小步伐,走直線 儘量減少穿高跟鞋的時間,例如:搭捷運時穿運動鞋;拎高跟鞋;穿高跟鞋若坐下來可以鬆開鞋子,讓雙腳舒展 遵循以上的原則,我又穿上高跟鞋;除了變得時髦以外,此次的挑戰讓我領悟年紀不是問題。只要有興趣,年輕人的玩意,年紀大的也都可以嘗試。…
陳爺爺84歲,奶奶71歲,爺爺年輕時被叫帥哥,英俊挺拔。軍官退伍之後在榮民體系工作,習慣了軍隊不洩露機密的規定,平常沈默寡言!爺爺這幾年牙齒少了好幾顆,作了假牙,卻戴不習慣。牙齦萎縮,臉頰失去支撐鬆弛瘦削,剩下來的幾顆牙由於牙週病,牙根暴露,牙齒變長,張嘴時非常難看,爺爺對於自己變成這付德性無法接受,不太敢照鏡子! 陳家有一子一女都已結婚,兒子是電腦工程師,女兒是會計師。這幾年公司在大陸設廠,兒子女兒都須到大陸出差,回家的次數變少。爺爺幾乎沒有說話的對象!爺爺不喜歡自己的外形,他發現奶奶也不喜歡,二個人吃飯時,以往盯著爺爺看的奶奶,現在盯著電視,目光故意躲開爺爺。而且奶奶整天往外跑,爺爺守著家裏等到心慌。他想奶奶小自己13歲,當年就是看上穿軍裝的自己夠帥才下嫁,現在會不會嫌棄自己?奶奶每回出門,爺爺就擔心她是離家出走,這種生活過了半年之後,爺爺無法忍受了!他藏了二十顆安眠藥,自己吞了十顆,也在奶奶的晚餐裏加了十顆,打算帶著奶奶自殺!幸好安眠藥的劑量不強,爺爺奶奶睡了一天一夜醒來,沒死的爺爺很激動,抱著奶奶痛哭,奶奶說:「你怎麼不說出來呢?!在一起這麼久了,我怎麼會嫌棄你呢?我們這區要蓋捷運,房子被規劃為出口,會被拆除。你年紀大怕你煩惱,不敢讓你知道,我盯電視聽消息,出門參加住戶自救會討賠償。你怎麼會胡思亂想呢?!」 老人由於體力、視力、聽力等等下降,資訊與別人不對等,常發生誤會;以為別人在說壞話;在設計自己,如果心裏的狐疑不說出來,心事藏在心裏;愈想愈嚴重;個性會變成孤僻!隱藏心事,得不到別人的意見,無從判斷自己想法是否正確,心裏壓力會越來越沈重,喜事沒人恭喜,快樂減半,煩惱沒人分擔,憂愁加倍! 心事該向誰傾訴呢?!可以找親朋好友,或者學阿甘正傳的主角找候車時的陌生人,如果實在找不到人,也有專業的諮商輔導,心事說出來,是心情放鬆的重點!
第 4 頁,共 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