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手札

李哥42歲,經營一家服飾公司,大環境不好,生意難作,他壓力很大。年輕時候的李哥,長得很正,每個人都說他帥,現在的他眼窩凹陷,眼皮塌下來,常被人問:「是不是沒睡飽?或是生病不舒服。」李哥明明精神很好,想認真談生意,被人多問了幾次之後,逐漸失去自信,李嫂看了很不忍,陪李哥來求診,要求剪掉過長的眼皮。 所謂眼皮太長指的是年紀大,或是其它原因,皮膚鬆弛,造成眼皮垂墜、泡腫、皺紋。眼皮太長如果張開眼睛的肌肉(提眼肌)正常,眼睛睜開時,不會遮住眼珠(正常眼皮睜開時應該遮蓋黑眼珠小於1毫米)。眼瞼下垂指的是提眼肌無力,眼皮睜開,遮住黑眼珠超過1mm,睜眼時無法露出眼珠,給人愛睏疲累的印象。 臨床上使用眼皮完全睜開到眼皮閉合的距離來描述提眼肌的功能,又以眼皮完全睜開瞳孔到上睫毛的距離記錄眼瞼下垂的嚴重度。眼瞼下垂嚴重的人可能完全睜不開眼睛,靠額頭的力量提高眉毛視物,而輕度的眼瞼下垂外觀也許只是小眼睛的單眼皮。太寬的雙眼皮或是五線譜的眼皮,常被誤以為是眼皮太長。 眼瞼下垂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性眼瞼下垂最好在視力發育期之前矯正,否則眼皮遮住瞳孔,可能變成弱視。後天性眼瞼下垂最常見的原因是老化,提眼肌鬆弛或肌肉退化,其他原因尚有外傷性,或是疾病例如重症肌無力、甲狀腺機能亢進、腦神經病變,或是糖尿病等等。 眼瞼下垂的整形主要是處理提眼肌。可以縮短,也可以打摺,只有非常嚴重的下垂才作前額肌懸吊。手術後眼睛露出增加,而且暫時或永久的眨眼障礙以及眼皮無法完全閉合,除了作好術後護理以外,術前需先評估眼睛的健康,淚液功能,眼睛自我保護功能等等,才能避免後遺症,擁有明亮的眼睛。
許多動物有再生的能力,尤其是有尾的二棲類。當動物遭到掠食者攻擊時,最有可能被襲擊的就是尾部。但壁虎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它會斷裂尾巴使自己擁有充足的時間逃離。紅斑蠑螈更厲害,它能夠重生尾部、眼睛,甚至完整的四肢。當蠑螈損失肢體時,創傷處的細胞退行發育為幹細胞,生長出新的肢體。 人類許多狀況需要再生醫學,例如困難的傷口癒合、癌症治療、抗衰老等等。傳統的傷口癒合,只能清創,控制感染,等待傷口恢復。但是慢性傷口的病人,可能自我癒合能力較差,全身系統疾病導致傷口無法癒合,或是創傷導致傷口狀況不良。如果治療時提供幹細胞,不但局部血液循環,細胞營養能夠改善,還能活化及取代受損的細胞,促進傷口癒合。又如癌症的治療,癌細胞減絕之後需要幹細胞促進再生。至於抗衰老,現在所謂肉毒桿菌、玻尿酸只是治標,幹細胞治療才能讓人回春。 之前自體脂肪移植被廣泛運用於填補凹陷,例如老化造成的臉頰消風。或是增加體積例如隆乳。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幹細胞療法,將抽脂得到的脂肪經過離心萃取出基質血管部份,其中含有許多幹細胞,這種幹細胞可以促進血管生成,增加自體脂肪的存活率,填平淺層的皮膚凹陷,撫平細紋。而由於基質血管部份是自體組織,含有間質幹細胞,比任何填充物更能滿足人體的需求,與其它填充物相比,較少發炎反應或是異物反應,是最理想的填充物。 除了幹細胞的觀念,自體脂肪還能製成奈米脂肪,填平下眼皮皺紋,以及頸部的脖紋,甚至作成乳霜,用在雷射後的傷口或是老化皮膚的保養。 讀到這裡,聰明的您應該了解2022年自體脂肪為什麼最夯了吧!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99031?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HARE&fbclid=IwAR2jLzrQxKfmTTrr5yfmxfeNQvEu7-2svoKlAWYZK54f5XOAxX382oEggO0
人體原本就有黑色素細胞,良性的黑色表細胞聚集增生形成痣。大顆的痣長在臉上,會變成個人標記,容易被取綽號「黑點」或甚至「大痣」。臉上有痣可以點掉,所謂點痣,指的是使用腐蝕劑、電燒或雷射破壞痣細胞。至於臉上的大痣,一般想像須手術。其實以尺寸來決定痣的治療方法並不正確。 大痣不一定就須要切除縫合,關鍵是看痣的深度。痣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接合痣(Junctional nevus)長在皮膚組織中的表皮層與真皮層接合處,色澤分佈均勻,通常扁平或輕微凸起,跟周遭皮膚有明確的界線。第二種是真皮痣(Intradermal nevus),皮膚表面有明顯突起, 有時可能長毛(毛囊在真皮層)。第三種是複合痣(Compound nevus),痣細胞在表皮層及真皮層,兼具結合痣及真皮痣的特色。 臉上有痣,很多人想點掉,大家總以為點痣類似橡皮擦,擦掉之後就能見到正常的皮膚。點痣運用的原理是痣細胞去除之後,皮膚能夠再生,皮膚組織的真皮層又分為上層的乳頭層及下層的網狀層,只要網狀層還在,皮膚就有修復能力(如果真皮層全部犧牲就會長疤)。所以只有長在真皮網狀層上面的痣,才能用點痣的原理,只消除痣,不必切除縫合。 大痣的處理原則,須瞭解痣的深度及位置的特色,才能在最小的傷害狀況達成最圓滿的效果。例如唇周、鼻翼的大痣,切割縫合可能變形或是留疤,建議採取雷射或手術削除,(腐蝕劑無法控制深度,並不適用)。如果一次無法除去,可以分次完成。其他部分的大痣例如眼皮、臉頰不容易留疤,可以選擇切除縫合。如果痣的尺寸過大,無法直接縫合,還可以做局部皮瓣救援。臉部的大痣,術前仔細規劃,還是能得到滿意的外觀改善。 圖說: 001:唇周以及鼻翼建議削除,才不會造成變形。…
黃斑瘤是黃色或黃橘色的皮膚表面扁平凸起,原因是真皮層內的巨大細胞吞噬了大量膽固醇。黃斑瘤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上眼皮,尤其內眥(眼頭),對側眼皮或下眼皮以及外側也可能發生。黃斑瘤剛開始是一小點,病人常以為只是粉刺,它不痛不癢。在數個月內逐漸擴大。如果放任不處理,黃斑瘤可以長滿整片眼皮,甚至上下眼皮的黃斑瘤連結成一圈,包圍眼睛。 黃斑瘤的原因是血脂肪代謝異常,與家族性高血脂,第二型高脂蛋白有關。雖然膽固醇局部堆積是主要原因,也有黃斑瘤的病人血脂正常。 眼瞼黃斑瘤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能發生,之前最常見的是50歲以後的老年人。近年來以40歲左右的中壯年人最多,男女都有,但是女性居多。 黃斑瘤年齡下降與現代人緊張的生活方式有關。眼皮沒有皮下脂肪,眼輪匝肌直接附著於眼皮。眼瞼部位眼輪匝肌負責眨眼,中隔部位眼輪匝肌負責閉眼,眼眶部位眼輪匝肌負責瞇眼,內眥(眼頭)是眼輪匝肌的營運中心。現代人頻繁使用3C產品,應是黃斑瘤年齡下降的原因。 如果發現自己長了黃斑瘤,須檢查血脂及心血管。黃斑瘤主要是外觀問題,儘早處理比較簡單,黃斑瘤的病灶在真皮層;雷射、冷凍治療、局部注射等等容易留疤,效果不佳,手術切除的結果最好。 黃斑瘤的復發率高達四成,治療之後仍需注意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才能保住效果。 圖說: 001:以往黃斑瘤以50歲以後的老人為主。 002&002-1:近年來黃斑瘤的年齡下降,治療以手術的結果較好。
疫情之後的簡約皮膚保養 韓式保養近年大行其道,許多網紅推薦韓式八道甚至十道保養方法,擁有許多粉絲,保養品賣得很好,現在專家卻提倡完全相反的作法。 王小姐是典型的案例,27歲的王小姐去年疫情之後由於整天戴口罩,不必化妝,她把多出來的預算用來買保養品,化妝台上堆買網紅介紹的,第二層洗潔劑,肌底液,爽膚水,去角質果酸,玻尿酸面霜,左旋C精華液,A酸及B3潤濕劑,眼皮精華液,面霜,睡眠面膜等等。她原本只有清潔及保濕的保養程序,膨脹成八道,皮膚幾天之內光亮到無瑕,接著卻敏感,泛紅,脫屑,她不得不忍痛丟棄新買的保養品,並在醫師的指示下,建立自己的流程。現在她只用一種清潔劑,一種精華液,及一種保濕。 有些消費者認為自己需要使用許多保養品,希望能抗痘,除斑,防皺,抗老。她們買了所有名牌,但是皮膚卻處於「問題」狀況,很多人有類似王小姐的經驗,使用愈多的保養品,卻邀來愈多的問題。 種種的案例促使皮膚護理趨向單純,很多皮膚科醫師呼籲複雜的護膚,八至十道步驟,每晚花費30分鐘,只是增加風險,對皮膚沒有確定的好處。美國某一著名品牌1968年推出三道護膚包括洗潔劑,收斂水及黃色乳液。從上櫃至今一直高居暢銷排行榜,就是最好的例子。 英語有一句話說單純是通往成功最好的途徑,複雜常引來失敗(Simplicity is the best way…
根據109年12月體育署的資料,台灣規律運動人口是33%,也就是說台灣大部份的人口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尤其忙著賺錢生活的年輕人。 小莉是典型的病人,她37歲,被公司派到大陸,抛夫棄子工作了三年。其間她月經變亂,該來的時候不來,來了就停不住。接著她發生心悸、失眠;腸燥、憂鬱、蕁蔴疹、肥胖等等困擾,小莉不得不請求調回台灣。她遍尋名醫,得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最大的痛苦是晚上睡不著,早上爬不起來。這天她覺得鏡中的自己面容憔悴來找我,我問了病史,經過小莉同意替她作了臉部拉提的微整,並要求她日行一萬步,以及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六個月後小莉回診,看起來氣色很好,她說剛開始運動很痛苦,習慣之後就上癮了,她現在認為運動比吃飯重要。她睡眠恢復,月經正常,其他症狀也改善了。 我的門診很多類似的病人,都是要美容。我除了作整形,會勸病人運動。回答多是沒時間,接下來會說等退休才能運動。 運動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好處,如果說運動能治百病也不誇張。幾歲應該要運動,答案其實是愈早愈好。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包爾教授的研究,80歲的職業運動選手與同齡不運動的人,選手的肌肉多30%,肌力多了25%。為瞭解一般人規律運動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包爾教授的團隊找到30歲開始規律運動的老人與不運動的人作比較,發現30歲就運動的人,肌肉比同齡不運動的人年輕,而且更嚇人的是比現在30歲的年輕人還年輕。 30歲開始運動,肌肉纖維數目會變多,纖維會變壯。50歲才開始運動,肌肉纖維會變壯但是數目不會增加,運動還是年輕養成習慣比較好。
上了年紀的人都有自己拉臉的經驗。對著鏡子,可以二手分別將臉頰往上拉提,鏡子裏的自己會顯得年輕許多。手術拉臉即是以這個觀念作的整形,主要是提拉臉頰、嘴邊肉,如果頸部也處理,可以改善雙下巴、火雞脖子。 拉臉牽涉皮瓣剝離,須避開顏面血管,神經,是臉部最複雜的整形手術。大家幻想拉臉之後可以眼睛、鼻子、嘴巴一起變年輕;但是拉臉須越過側臉的腮腺,咬肌,以及高聳的顴骨,對於中央的表情結構,包括眼睛、嘴巴,用不上力。偏偏臉部的肌肉多位於中央,眼睛、嘴巴受肌肉牽扯,比側臉容易老化。如果設計以拉臉手術提拉中央區域,手術剝離範圍變廣;時間延長,風險變高,可是中央區域改善有限,C/P值不高。 最近的臉部年輕化策略,將臉部分為結構性老化,以及表情區老化。結構性老化呈現臉頰鬆弛,側臉看到嘴邊肉、火雞脖子,可以拉臉改善。 表情區老化,包括眼皮下垂、眼袋、眼尾垂、上唇太長、口角下垂、紅唇變薄、說話只露下排牙等等,可以眼周整形、口周整形來處理。由於人與人的接觸,以眼睛與嘴唇為主,此種表情區的整形,可以改善正面的形象。 最新的臉部年輕化手術,強調每個部位小手術整理,避免神經傷害,以及併發症。達到均勻年輕化的效果,與傳統拉臉比較,復原較快,效果較自然。
臉頰有肉的人比較討喜,美人大都面容飽滿,臉頰豐腴。她們笑口常開,面圓心善,面相學上是有福之人。擁有天生豐滿臉頰的女人,不但財運好,更能旺夫旺家庭。所謂臉頰豐滿的女人,命理不窮,富貴來得快人一步。 臉頰豐腴,解剖學指的是頰脂肪肥厚,頰脂肪是深層脂肪。人類的脂肪分為淺層脂肪與深層脂肪。淺層脂肪平時用作生活能源,深層脂肪是囤積的脂肪,在飢餓或身體有狀況時才會使用。如果以現代生活來比喻,深層脂肪是身體為了應付危急貯存在冰箱的能源。臉頰豐腴代表生活安穩,不需用到存糧,當然是富貴之相。 頰脂肪足夠就好,過度增生,臉頰會顯肥胖像松鼠。年輕人偶見頰脂肪過度增生,臉肥嘟嘟,顯得沒有智慧。想要改善可以作頰脂肪縮減。相反的頰脂肪過少,臉頰凹陷,一臉苦命勞碌相,則需自體脂肪移植。 頰脂肪不是只有年輕時期造成困擾,年紀大時,由於表情肌拉扯,靭帶鬆弛,頰脂肪會脫垂,形成嘴邊肉。東方人的咀嚼習慣與西方人不同,東方人的食物纖維較多,而且肉在口中咬斷嚼爛,與西方人食物切塊放入口中相比,我們大牙容易磨損。熟齡時若加上的骨質疏鬆,臉的長度變短,頰脂肪受擠壓滑脫到嘴邊的機會更大。 頰脂肪脫垂造成的臉頰鬆弛,拉臉手術時必須刻意處理,否則會影響拉臉的效果。年輕時人人稱讚的頰脂肪到了老年變成臉頰鬆弛的推手,真所謂「成也頰脂肪,敗也頰脂肪」!
平常的時候,我們被提醒不可以自私,不可以只管自己,不顧別人,所以員工拼命上班。有的人變成工作狂,甚至過勞死。父母犧牲自己照顧子女,有的母親忙到連睡個午覺或喝杯水都沒有時間。這些人認為自己不配享受,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是浪費,因為這樣作會減損自己成為好員工或好父母的能力。 疫情期間根據美國的統計,每個人每天減少了93分鐘(一個半小時)與外人相處,增加了57分鐘(一小時)獨自孤單。雖然與家人相處增加了31分鐘(半小時),但是女人的家事、烹飪時間增加,打扮及運動時間減少!台灣還沒看到類似統計。疫情管制期間,人與人的接觸減少,彼此關懷與慰問變得困難,大家普遍感受恐慌,寂寞與焦慮。 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科教授凱莉說沒時間照顧自己或認為照顧自己是自私甚至是任性。這種想法很常見,而且疫情前是好品德,但是疫情讓獨處的時間增加,我們必需了解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健康,不被感染,就是照顧家庭,甚至社群。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以外,替自己採取預防措施,就是保護家人,保護鄰居,甚至防止醫療崩潰。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是訂立目標,設下界限,列出優先順序。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古魯伯說自我照顧含有很多面向,包括休息(充足的睡眠),整理自己(好好洗個澡,梳妝),運動、情緒上安定下來,以及替自己找到正能量,使自己有勇氣繼續往前。其中運動是一般人認為最困難配合的項目。古魯伯教授鼓勵大家取回照顧自己的主控權。學習倚靠獨立的自己,了解照顧自己就是照顧別人。疫情當中,照顧自己,是為了大家,並不自私。
小彤的閨蜜作了隆乳之後,穿衣服變好看,人變得有自信,小彤很羨慕。她考慮了半年,存足了錢也想隆乳。小彤聽朋友說裝的是375c.c.的義乳,小彤覺得那樣的尺寸非常好看,在整形外科術前諮詢時,就直接指定要放375c.c.的義乳。 作了隆乳之後的小彤,上圍變大,也同時變壯。人不高,上半身很短的她,胸部高聳,見不到波霸的美麗,只顯得整個人比例變調,彷彿胸部隨時可能撞到別人。小彤舊衣服全部不能穿,為了遮掩,大熱天也須穿外套,她很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多作功課,就草率作出決定。 女人隆乳的目的是要乳房變大,變挺,可以擠乳溝。之前好萊塢流行巨乳,常有人指定大尺寸隆乳。經過多年的追踪,巨乳不方便運動,容易下垂,皮膚形成妊娠紋,且造成背痛,這幾年已退流行。台灣大部份的人希望大C或是D罩杯,原因是穿制服、洋裝、襯衫、運動服都好看,實用性較高。 隆乳除了尺寸以外,胸型也很重要。所謂水滴形乳房,指的是以乳頭為中心,上下體積為45比55。台灣人稱為筍形,外觀較自然。作隆乳的時候,只需告訴醫師,希望的尺寸,不需指定義乳體積。醫師會以乳房直徑,乳房足跡(乳房上緣至乳下皺褶),乳頭與乳下皺褶距離,乳房厚度,皮膚鬆弛度等等去選定義乳,來符合術前的預期。直徑小,足跡短的人,較小的體積就能得到較凸的效果;直徑大,足跡長的人,需要有較大的義乳,才能得到同樣的凸度。同一個義乳,放在不同人的身上,不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而且追求較大罩杯的乳房時,要小心乳房凸出度不可超過胸腔的厚度,否則會顯得突兀。
第 9 頁,共 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