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手札

感謝最新的科技,醫美現在比以往安全。愈來愈多男人與女人靠醫美改善外表,保持青春與活力的形象。 高血壓佔台灣成年人口26.8%,盛行率65歲以上63.52%。不要以為高血壓是老年人的疾病,20至39歲也有6.52%。 血壓多少叫做高呢?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定義收縮壓大於140,舒張壓大於90(一般會以140/90mmHg表示),叫做高血壓。坊間盛傳,年紀大了,血壓高不叫做高,其實並不正確。美國心臟醫學會2017年公佈最新指引,正常血壓指的是120/80mmHg。大於130/80mmHg就定義為高血壓I級,而大於140/90mmHg就定義為II級;因為研究發現I級高血壓也會出現併發症,雖然不一定要吃藥,但是需要開始注意。 高血壓的患者,血壓升高,血管壁承受壓力,易受傷害,影響組織血流。可能冠狀動脈栓塞、心臟衰竭、中風、腎臟衰竭等等,治療高血壓不是只能吃藥,也可以改變生活方式以及運動等等來治療。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作醫美,大數據顯示沒有特別的風險。 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高血壓,或是明知高血壓不肯治療,甚至忘了吃藥的患者,以為醫美只是像去美容院作臉,不當一回事。 醫美包括微整與美容手術,二者都會讓人緊張焦慮,交感神經亢奮,心跳變快、血壓升高。打肉毒、玻尿酸容易瘀青、腫脹,如果作美容手術,高血壓患者術中容易出血,術後可能血腫,傷口血腫會癒合不良,容易形成疤痕。而高血壓造成的組織循環障礙,傷口可能延遲癒合,甚至感染。所以醫美想有好的結果,術前控制血壓非常重要。 另外一種狀況叫做白袍症候群。平常血壓正常,到了醫療院所血壓變高,有白袍症候群的人,事前先告訴醫師,治療當中適當控制血壓,才能有預期的醫美效果!
耳朵在聽力方面只有些微貢獻,其主要功能是外形,有耳朵才是五官俱全。正常的狀況耳殼與頭顱乳凸骨距離為15-20毫米,或是呈21o-30o的角度,如果大於這個範圍,甚至呈90o就叫做招風耳,發生率全球約為人口的5%。古書說招風耳,耳朵在腦袋二側豎起來,耳朵朝前,行思招風之意。英語招風耳Prominent Ear,意思是明顯的耳朵。東西方文化不同,雖然童話故事裏東西方都有類似豬八戒大耳朵的角色,但是西方人特別在乎。小孩在幼稚園就會因為招風耳被欺凌,此種自卑感可能延伸到成年。 兒童的耳朵在5歲左右形狀就固定,尺寸與成年差1公分,因而小孩5至7歲就可以作矯正手術。歐美的兒童整形,招風耳手術名列第一。台灣的招風耳相書認為是好命相,所謂二耳朝前反出家鄉,在大鄉立業,成功打下江山。招風耳的個性外向積極,有蓄財能力,出名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就有典型的招風耳。因而台灣男性有招風耳感到光榮。雖然如此,現代男性或女性還是會覺得招風耳太引人注目,必須以頭髮遮蓋,男生無法剪短頭髮,女生不方便綁馬尾巴或盤頭髮,而要求整形。 招風耳的手術有三個目的:一是讓耳殼折向頭顱;二是雕出耳輪;三是尋求二側對稱。教科書記載許多手術方式,基本上是耳後切口從前側或後側雕刻軟骨,加上後側軟骨縮減以及折疊縫合,由於改變耳殼角度,以及雕刻耳輪,皮膚及軟骨的血流受影響,須預防血腫及組織壞死。美國整形外科醫學雜誌最新的報告,愛爾蘭兒童皇家醫院前後追踪十年,共1119位病人2399個耳朵的招風耳手術,結論是年青以及女性病患軟骨柔軟,適合雕塑;年紀大或是成年男性軟骨變硬,建議採取縮減及縫合折疊。該篇報告顯示招風耳手術,長期追踪效果良好。
睫毛是長於眼瞼邊緣的毛髮,眨眼的時候,睫毛能引人注意,所以現代女性睫毛是化妝重點。其實睫毛不只是裝飾,任何外來物在接觸眼睛前,都由睫毛擋著,接著才反射性的眨眼、閉眼、瞇眼。睫毛是防範汗水、灰塵、蚊蟲、異物、花粉等等進入眼睛的第一道屏障。 淚水由固定比率的水、黏液、脂肪合成。睫毛的根部從眼瞼板出來,旁邊是皮脂腺。眼瞼板的皮脂腺負責分泌淚水的脂肪,睫毛如果沒有好好清潔,累積的塵蟎、花粉、皮屑、化妝品、異物等等塞住皮脂腺,淚液的脂肪減少,容易乾眼。如果細菌感染造成眼瞼炎,或是瞼板腺障礙:眼瞼會癢、不舒服,睫毛根部有眼屎或小結痂,早上醒來感覺眼皮黏著眼球,不容易睜開,也可能眼睛乾到自己覺得眼內有砂粒,眼皮在磨擦眼球。這種狀況繼續下去,眼瞼炎使眼瞼留疤,睫毛雜亂倒插,而眼皮或結膜可能紅腫,角膜可能擦傷,甚至潰瘍,眼睛對光敏感,整天眨眼,甚至視力糢糊。 因而眼瞼尤其睫毛的清洗非常重要,有症狀的人應該早晚清潔。使用的洗潔劑須考慮到不可刺激眼睛,建議清潔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般清潔劑洗眼皮;如果有感染再塗醫師處方的藥膏或藥水 嬰兒洗髮乳洗眼皮:較不刺激眼睛 化妝棉沾眼皮專用茶樹慕斯擦拭眼皮 眼皮專用清潔濕紙巾擦拭眼皮 清潔的時候注意將眼屎及累積的油垢、皮屑、花粉、化妝品殘留,清洗乾淨,才能維護眼周健康。茶樹慕斯及清潔濕紙巾可以同時治療蠕形蟎蟲,尤其清潔濕紙巾可以隨身攜帶;有症狀時能緩解不適,適合上班3C族群使用。
以柔天生平胸,大學時母親帶她去隆乳,有了上圍之後,她不用靠胸罩襯壂,就能正常穿衣服。母親說隆乳是給她的嫁妝,希望她幸福。果然丈夫沒發現以柔的胸部是「假的」。以柔生了二個小孩,自己餵奶,一切都很順利。 以柔產後,身材變形,同事們勸她加入健身房,練肌肉重塑身形。以柔愛上運動之後,卻發現自己的乳房與別人不同。 她吊單槓引身上舉時,義乳會隨著往上凸出,舉啞鈴時,義乳上下跳躍造成疼痛。練胸大肌時,胸前鼓起二陀。健身房裏,單薄的衣著,無法遮掩,曾被白目的教練問她是不是長瘤,以柔不知該怎麼回答。母親給她的隆乳原本讓她增加信心,現在卻變成她的困擾,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1990年代,整形外科的文獻大力主張將義乳放在胸肌下方,增加覆蓋的軟組織,減少莢膜攣縮。但是上半身的運動,尤其胸大肌的訓練,使肌肉變厚,肌力增加,肌肉運動義乳跟著跳躍甚至變形。1990年代,女人很少運動,沒人注意這個現像。近年來全球運動人口增加,女人運動率甚至超過男人,跳躍的乳房,變成話題。許多運動的女人,瘦身之後,上圍縮小,想要隆乳,卻因為害怕運動時會變形不敢隆乳。 如何避免隆乳後的運動變形呢? 採用新形的加強充填形義乳對抗莢膜攣縮,並將義乳置放於肌肉上筋膜下,避免義乳受肌肉牽扯。 肌肉下隆乳時,阻斷肌肉的神經,或是切斷肌肉與骨骼的連結,使其無法收縮。 醫療常因人類或環境的變化而更動常規,女人熱衷運動使得隆乳方法必須變革,正是鮮明的一個案例。
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每年年初公告去年各項手術的排行榜,並與歷年數據比較,分析美容外科手術趨勢。台灣沒有類似統計,但是整形外科醫學會與美容外科醫學會在2022年年底舉行學術討論會,有許多專題報告,參考以上資料,2023年美容外科的趨勢詳列如下: 上眼皮:雙眼皮手術仍然是單眼皮人仕的入門款,但是疫情當中口罩蓋著, 眼神代替臉孔成為顏值的標誌。健康、明朗、會笑的眼睛,普受歡迎,沒有人能容忍泡腫的眼皮,因而微創的雙眼皮手術,只會微腫的眉下或眉上拉提手術,疤痕容易掩藏,可以治療眼皮鬆弛,對抗眼尾下垂,正在流行。 下眼皮:迅速恢復、短時間消腫、控制後遺症、達到消除眼袋兼有中臉拉皮的眼袋手術當道。80%醫師主張經由結膜手術,如果眼皮鬆弛,才加上外開切除眼皮,20%醫師仍然堅持傳統眼皮外開手術。淚溝以及眼周的老化;70%的醫師同意應以自體脂肪(內含幹細胞)作充填,下眼皮的細紋則建議以奈米自體脂肪治療。專家提醒眼周的補脂〝少即是多〞,過多的填脂是災難,困難矯治。 拉臉手術:內視鏡拉額頭被肉毒桿菌取代,數目減少50%,相反的太陽穴拉提、二側臉頰拉提、頸部拉提,隨著人口老化逆勢上升。拉臉手術由於術後腫脹瘀青,臉部變形恢復期長,很多病人聞之卻步。巴西的安德烈醫師提倡的止血網;將臉皮與筋膜網狀縫合48小時,幾乎100%防止了上述的併發症。預期在2023年會有更多醫師採納。拉臉變成〝微創〞手術。 抽脂以及體雕: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美容手術,新趨勢朝向減少流血,雕出肌肉線條。同時提供能量,促進皮膚收縮,改善鬆弛。至於拉肚皮手術,新趨勢是減少傷疤,肚皮筋膜之前左右摺縫,強調腰圍,現在加入上下摺縫,減小腹腔體積,避免過長的皮膚疤痕。之前的拉肚皮手術,為了保留肚臍,皮瓣鋪平受到限制。新的趨勢,肚臍用局部組織重建,腹部皮瓣可以充分拉緊,外觀大大改善! 隆乳: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2022年5月宣佈,光滑面義乳筋膜下隆乳是今後的趨勢。 醫療一直在進步。之前無法解決的困擾。隨著新的實驗證據出現變成能夠控制。2023年的美容外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人類是有表情能說話的動物,根據統計,人與人面對面時,最吸引對方目光的五官第一是眼睛,第二是嘴唇。之前的整形強調眼皮,上眼皮可以作雙眼皮手術,下眼皮有眼袋手術,眼周有拉額頭手術。相對的唇周只能打玻尿酸豐唇、填法令紋。至於老化造成的上唇變長、紅唇變薄、法令紋、木偶紋、楊婆婆紋、嘴邊肉等等,沒有什麼好的對策。 隨著平均壽命增長,老人人口比率上升,唇周整形需求增加。以往的觀念眼皮無法由臉部拉皮手術改善,須個別處理。而唇周則傳統假設以拉皮改善,但是觀察臉部拉皮,無論是從二側拉臉頰還是從太陽穴拉中臉,都無法影響唇周,何況臉部分為眼、鼻、口等中央部位;及太陽穴、臉頰等側臉部位。嘴唇屬於中央部位,與眼皮相同,需要個別處理。 老化使得上唇變長,紅唇變薄而且口角下垂,顯出抿嘴生氣的表情,如果加上嘴邊肉及木偶紋,唇裂與木偶紋結合向下延長,即使塗口紅也無法掩飾。萬一出現楊婆婆紋更會給人苛薄衰老的印象。 最新的唇周整形稱為滑動式,傷口在鼻翼或鼻孔,用意是將多餘鬆弛的組織從下往上滑動拉提。將表淺肌筋膜懸吊在鼻翼深層的骨膜。由於傷口小,剝離範圍較遠,皮瓣需外固定預防出血並加強癒合,外觀需要五天恢復期,表情需要一至二個月才能自然。 此種手術可以提拉上唇及口角下垂,改善法令紋、木偶紋,修飾老化的臉頰,但是有效部位僅限法令紋、木偶紋以內的唇周。該項手術由於傷口小;肌肉繁複,需要謹慎執行,否則疤痕攣縮會影響外觀及表情。
女人私密處整形是很夯的話題,女人更年期或是年老之後私密處欠缺荷爾蒙的刺激,組織消風萎縮,私密處失去彈性,分泌減少;外觀變化尚屬小事。有的人會因為陰唇摩擦皮膚濕疹;陰道鬆弛、乾澀,性交困難;或是陰道開口變大黏膜垂墜,洗澡或游泳時進水;更嚴重的人甚至膀胱無力,咳嗽或運動會漏尿。 女性對私密處的問題困難啟齿,也尷尬接受治療。因而所謂不必手術可以回春的儀器上市以後,各地的婦女趨之若鶩。這些儀器的原理是以光或電提供組織溫度,加強新陳代謝,就是廠商所謂促進膠原蛋白再生。根據使用者報告,有一定比率的消費者,認為陰道敏感度改善,分泌物増加,彈性變好,甚至有人認為漏尿也改善。 另一方面,花了時間及金錢卻沒有效果的病人也不少。而需要這方面治療的更年期婦女以及癌症使用抗女性荷爾蒙的患者,本身組織脆弱,治療之後發生許多併發症,包括局部壞死、尿道疼痛、陰唇灼熱、陰道疤痕攣縮、性交困難等等。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高特利局長2018年警告消費者,光電儀器用於女性私密處,並沒有實證醫學的證據,請大家小心。可是業者繼續宣傳,202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整形外科找了20個計劃作手術的更年期婦女讓她們接受陰道緊實雷射治療;半年後手術並作陰道組織切片,顯示沒有膠原蛋白新生的任何證據。結論是缺乏荷爾蒙的陰道細胞已經老化到無法新生膠原蛋白,因而也容易受傷。根據此篇報告欠缺荷爾蒙的婦女,不建議接受私密處的光電治療。
小禛在保險公司上班,46歲時已是組長級的主管。公司為了應付金融監管,採取許多措施。小禛除了上班,還須上課,壓力很大。她晚上睡不好,半夜常常全身是汗醒來。白天一忙,就會心悸及恐慌;脾氣煩躁,容易與人爭執。小禛去醫院檢查,婦產科抽血確定她進入更年期,建議她補充荷爾蒙,度過生活上的不適。 小禛聽說荷爾蒙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決定自力救濟。她看電視找明星代言的產品治療失眠,又由朋友介紹,買草本安神藥以及昆蟲荷爾蒙來服用。 小禛的症狀慢慢改善。不幸的是她51歲時卻罹患乳癌。小禛沒有乳癌的遺傳,她懷疑與自己服用的藥物有關。 類似小禃的案例很多,有人吃電台廣告的藥吃到洗腎,也有人吃親友介紹的減肥草造成肺纖維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22年5月提出最新指引:藥物以外的保健食品,政府只要求廠商注意包裝及標示,消費者購買時應諮詢專家,認清成份,才能確保安全。 近代醫學強調實證,所謂實證醫學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是隨機對照實驗之系統性文獻回顧,第二級是將同質性的世代研究以系統性評論後的結果,第三級將同質性的個案對照研究以系統性評論後的結果,第四級是病例統計報告,第五級是專家的案例報告。 醫療以實證等級,向病人解釋預後及風險。我們日常生活替自己尋找保健方法,也該運用這個原則。本文的案例小禛更年期不敢吃荷爾蒙,害怕乳癌風險,但是尋找替代品時,縱使明星代言或是親友介紹,也建議自己找資料,學習篩檢產品,不要作白老鼠,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所謂彩虹族群。今年(2022年)10月29日是台灣同志大遊行的第20年,根據報導,有10萬人走上街頭。這個活動爭取多元、平權,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 為了符合性向而作的整形手術,之前稱為變性手術,現在統稱為性向確認手術(Gender affirming surgery),項目很多,包括臉部、喉結、體型等等;目的是使身體的外貌、身材與性向相符。所謂性向確認手術,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的統計,2021年與前年相比數字增加12%,而其中最多的是乳房切除手術,2021年上升了15%。 要求乳房切除的是彩虹族群男性傾向者,他們日常作男性裝扮,豐滿的乳房是她們最大的困擾,作者診療過一對女同志夫妻,帶著女兒來看診,家庭似乎和樂融融,爸爸的外觀完全男性,捆綁上圍的束帶解開,露出的是美麗的乳房,長髮的媽媽穿著浪漫的女裝,脫掉衣服卻是完全平胸。丈夫想切除乳房,太太則要求隆乳。作者雖然閱乳無數,在當下仍然不免感嘆造化弄人。 女同志增多,勇敢要求乳房切除的案例增加,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2022年5月提出國際性調查報告,顯示案例為了維護隱私,常選擇方便,願意配合的機構進行手術。有20%沒有術前篩檢;46%以抽脂作手術,乳房組織沒有送化驗,42%的病人沒有術後追踪。醫學會呼籲乳癌是女性最多的癌症,性向確認的乳房切除術,應該先作乳癌篩檢;乳房切除的標本,必須定位並作完整的切片,而乳房切除術後,也應該比照正常女性,定期乳房檢查,才能早期診斷維持健康。
眼袋整形分為內開及外開。內開指的是結膜切口作手術;外開指的是從下眼皮的切口作手術。眼袋手術的重點脂肪抽除、肌肉懸吊、淚溝填補、中臉拉提等等,二種切口都能執行。關鍵是眼皮周圍的眼輪匝肌掌管眨眼,閉眼,瞇眼等動作。所謂臥蠶是眼瞼眼輪匝肌。眼袋外開,臥蠶的眼輪匝肌神經可能麻痺,下眼皮張力不夠,眼神變凶,眼白露出甚至下眼皮外翻。 整形外科醫師分為二派,一派主張內開,一派主張外開。主張內開的醫師認為不造成傷害為醫療最高指導原則,內開手術保留肌肉完整,避免併發症,是有智慧的醫師都該作的選擇。主張外開的醫師認為眼袋除了脂肪、淚溝以外還有皮膚鬆弛以及皺紋的問題;外開手術才能拉提並切除多餘的皮膚,完整解決眼袋。 這二派之外,另有一群人主張內開加上切皮,避免外開的併發症並減少皺紋。 所謂實證醫學必須是可以複製同樣結果的治療才被認可。人類是唯一臉部會老化的動物,美容外科手術的實驗只能在解剖室裏進行,無法作人體實驗。 2022年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邀請各派大師報告,令眾人驚訝的是大師的手上,無論內開、外開,都能得到優良的效果。很明顯的選擇內開或外開須要衡量病人的狀況,而醫師擅長什麼手術尤其重要。正符合了美國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自古以來只有神槍手,沒有神槍。」好的醫師以自己熟悉的方法,自然能產生優良的結果。 至於眼袋手術要不要切除下眼皮?眾位大師的皮膚切除寬度平均只有2至3毫米。有的專家認為如此微量切除沒有意義,但是長期追踪的結果,皮膚切除的群組在皺紋改善,淚溝縮減方面效果較好。 會議的結論是年青人為了避免後遺症,建議內開,不切皮;年紀大或淚溝明顯,眼袋嚴重的人,建議加上皮膚切除,效果較好。
第 7 頁,共 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