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整形外科
傷口照顧的變革
三歲的小寶很調皮,爬上爬下,沒一刻安靜。這天媽媽在燙衣服,小寶在燙衣板下玩,一不小心扯到電線,熨斗掉下來,燙到小寶的手背。媽媽遵循燙傷「沖,泡,脫,蓋,送」的原則處理之後掛急診。醫師說小寶手背深二度至三度灼傷,媽媽很心疼,小寶不停的哭,媽媽也跟著掉淚。
醫師替小寶包紮的時候,阿公阿媽也來了,他們擔心是否要植皮,醫師的回答是「再觀察」。醫師使用親水性纖維敷料(人工皮)替小寶覆蓋傷口,每三天換藥並引流水泡。三度灼傷形成的痂皮,以含銀抗菌性敷料清除腐肉並預防感染。四星期後出現健康的肉芽組織,使用人工敷料照護,受傷後二個月,局部完全癒合。
傳統敷料只有紗布,無法提供皮膚的生理功能。人工敷料發展之前,皮膚全層缺失的傷口需要植皮。關節、骨頭、肌腱暴露的傷口需要皮瓣移植。人工敷料發展之後,狀況改變,人工敷料可以吸收滲出液,提供傷口密閉的環境,保濕並避免受冷熱、壓力或摩擦力刺激;泡棉性敷料有軟墊般的作用,可以減輕傷口碰撞的疼痛;抗菌性(含銀)敷料能夠軟化腐肉,加速代謝又能殺菌、抑菌、降低傷口感染風險。
傷口癒合與傷口的環境、血液循環、健康狀態、感染、營養不良等等有關,傷口照護主要是營造正常的皮膚功能,促進表皮細胞增殖,控制感染,縮短發炎期,達成疤痕成熟軟化以及顏色變淡的目的。正確使用敷料,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許多以前需要手術的狀況可以改為保守治療。如果傷口順利癒合,就不必手術,醫療照護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政治人物整形尤其要慎重
前總統馬英九的眼神,是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大家討論的重點是原本迷人的電眼,為什麼不見了。
政治人物應該是靠著理想,政見,能力,選民服務等等贏得選票。自從傳播媒體發達之後,政治人物的形象變成重要指標。競選廣告上面的大頭照,一定要充滿精神,看起來健康,有幹勁,眼神如果能電人最好,不能電人至少也須和藹、陽光。政治人物不是影星,所以形象傳遞的是誠實可靠,競選廣告每個候選人都會花錢請專家設計拍攝,務必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有些時候,可能太多修圖及美肌,我的同學競選照片掛出來,他的母親居然問他:「是誰作你的替身拍照呢?!」
美國人很愛整形,但是不喜歡整過形的政治人物。他們認為正直誠信是政治人物的基本品德,如果連容貌都整形來騙人,誠信會有問題。據說希拉蕊在競選總統前曾經考慮拉皮,吸引年輕人選票,最終還是被競選團隊否決。今年的候選人拜登被媒體補抓到耳朵周圍有拉皮的疤痕,美國人願不願意接受拉過皮的總統,答案應該很快就會揭曉。
台灣的政治人物最常作的是眼周的整形,就是所謂割雙眼皮,除眼袋。影星作雙眼皮,講究形狀,寬度;作眼袋講究平整。政治人物作眼皮要求的是眼睛有神,上電視能直視螢幕(聚焦觀眾),最忌諱的是男人卻有個太娘的雙眼皮,讓選民失焦,或是眼皮很漂亮,眼神卻疲累呆滯,甚至斜視。整形術後,如果眼神瞪人,鼻子橫紋,甚至皺眉紋增加,給人愁悶,凶惡的印象,這個人物的政治生涯可能要重新規劃了。
好看的眼周;需要如何設計呢?其實與眼睛的健康,眼周的肌肉有關;正確的視力才能放電;不必使用輔助的閉眼肌肉,眼部表情才會自然。畢竟政治人物要傳遞的訊息是「不會作假」,所以整形也「不必作太假」。
術前皮膚準備需要剃眉嗎
醫院在手術前皮膚準備有剃毛的例行工作,目的是方便消毒及預防感染。所以開腦要理光頭;骨科手術要剃手毛或腳毛;狐臭手術要剃腋毛;婦科手術剃陰毛。如果手術部位在眉毛附近,您猜要不要剃眉呢?!
我作住院醫師時,有位病人眉毛下面長粉瘤,術前皮膚準備,同事熱心的把單邊眉毛剃除,結果被主治醫師大罵,原來眉毛是重要的五官(五官指的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與耳朵),剃除單邊眉毛等於毁容,所以即使傷口在眉毛附近,術前準備也不必剃眉。
命相學上眉毛非常重要,所謂眉斷財斷,眉垂財空,眉缺財走。問題是眉毛附近常見受傷或是臉部腫瘤,而且有些狀況,例如眼尾垂、八字眉需調整眉毛位置,傷口該如何選擇呢?
外科手術切口的原則是距離病灶愈近愈好;如果頭皮下面有腫瘤,會選擇從腫瘤直接上方的頭皮作切口;頭髮較長,疤痕容易隱藏,頭皮的切口除非秃頭,否則不會留下可見疤痕。眉毛較短面積較小,眉毛中間的傷口容易傷及毛囊,形成斷眉影響外觀。所以眉毛附近的皮下腫瘤,應該將切口藏在眉毛上緣或下緣的髮線,傷疤才不致明顯;有些整形外科醫師認為由眉毛作提眉效果最好,傷口也是選在眉毛邊緣。如果眉毛中間長了皮膚腫瘤,需要切除眉毛皮膚時,務必儘量保留眉毛毛囊,縫合時也要小心,皮下縫線不要塞住毛囊,以保留最多眉毛為重點。
臉部外傷尤其孩童或青壯男性常見眉毛裂傷,家屬擔心斷眉,要求醫師仔細縫合。其實眉毛外傷會不會斷眉與受傷機轉有關,與縫合技巧關係不大,原因是此處外傷若嚴重到眉毛裂傷,是合併挫傷,毛囊受損,如果想要補救,須等傷口癒合再另想辦法。
我的人工皮經驗談
筆者皮包經常帶著人工皮,有一回到日本泡湯,扺達機場等行李的地方,人潮擁擠,筆者小腿脛骨前方被行李車撞到,發生數個小範圍皮膚全層剝脫,異常疼痛,當下擔心無法走路及泡溫泉。現場檢視傷口之後,把皮膚復位,貼上人工皮,受傷的疼痛很快消失,還能夠正常旅遊。七天之後回到台灣,傷口全部癒合而且沒有疤痕,遺憾的是側邊有一個小的傷口,回到台灣才發現,雖然也給了治療,卻留下明顯的傷痕,可見當下立即使用人工皮能夠減少發炎反應,預防疤痕。
人工皮是近代敷料的重要創新,美國稱第二層皮膚。除了用於燙傷,尚有許多用途。根據開業藥劑師的統計,人工皮已取代ok繃成為最夯的敷料。
一般人以為有傷口才需要人工皮,其實只要沒有感染,人工皮可以廣乏運用。例如:
- 利用其防水性:穿新鞋長水泡,貼上人工皮,小於2公分直徑的水泡,身體能夠自行修復。
- 利用其保濕性:老人冬季乾癢,人工皮能保濕,有治療效果。
- 利用其黏著度:皮膚敏感的人,無法承受紙膠布,人工皮可以替代膠布,固定鼻胃管等等。乾眼的人可以黏合上下眼皮,減少角膜磨擦並防止淚水蒸發。
- 利用其障壁性:蚊蟲咬之後,可以貼人工皮,預防搔抓造成感染。打高爾夫球可以貼手,防止長繭。
- 利用其遮瑕:人工皮也被製成痘痘貼,通常較薄。當臉上有瘀青、斑點或是痘痘等違章建築,需要掩飾時,非常好用。
以上的非適應症以外使用,注意事項與食藥署的人工皮叮嚀相同,建議每天更換,或是變濕立刻更換,如果有感染徵兆,立即求醫。
眼皮周圍的痣也可以放心處理
上下眼皮的痣不算少見,有的還長的很大,容易引人注目。
命相學認為上眼皮有痣容易犯上,工作上可能抵制上司,困難融入團隊,失去升遷的機會。下眼皮的痣長在臥蠶附近,感情方面多波折,可能被異性朋友背棄或出現第三者。結婚後也容易為了孩子或其它問題情感出現裂痕。下眼皮眼袋附近又稱子女宮,主管子女的健康及前程。子女宮的痣又稱淚痣,孩童時期愛哭,成人之後為子女操煩,左側有痣為男孩辛苦,右側有痣為女孩辛苦。
表淺的痣(乳突真皮層上方)可以用雷射氣化處理。眼皮很薄沒有皮下脂肪,深層的痣如果直徑大於2毫米,用燒灼處理,疤痕可能明顯。所以會建議手術切除。上下眼皮的特色是雙眼皮或眼袋手術之後幾乎不會留疤,與其他部位比較,可以優先考慮手術切除。
上下眼皮睫毛邊緣的痣帶給當事人的困擾除了相書上的詛咒以外,黑色的痣如果凸出眼瞼邊緣,外觀上很像多了一個黑眼珠,與人對面時,會讓對方不知該看那裏,造成困擾。
眼瞼邊緣的痣,許多人想去除,但是沒有勇氣,原因是怕傷到眼睛。其實眼瞼邊緣,除非在上下淚管附近,否則都能安全處理。處理的原則與眼皮周圍除痣的原則相同,表淺的使用雷射,深層的建議切除,仔細縫合,保留睫毛及眼瞼的完整性。眼皮有足夠的伸展度,直徑小於眼瞼長度1/3以下的痣都能精細的去除。
處理眼瞼邊緣的痣要特別注意的是畢竟鄰近結膜及角膜,傷口癒合時期須保護眼球不要被傷口或縫線擦傷,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