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整形外科
上眼皮整形可以同時提眉
眉毛位置明顯,在臉部化妝時是重點。眉毛可以拔,可以修,可以畫高,畫低,畫揚,畫垂;因而常被以為是陪襯的角色。
其實眉毛在額頭的尾端;額頭下垂,眉毛會下移。未經修飾的眉毛可以代表額頭的年輕度!
好看的眉毛位置;女人在眉骨上方,男人在眉骨處。眉峰在前三分之一,眉尾稍上揚。眉毛到睫毛的距離與眉毛到髮際的距離呈現1與1.6的比率!眉毛太高,一副受到驚嚇的感覺。眉毛太低,呈現愁眉苦臉相。好位置的眉毛給人神清氣爽,陽光開朗的感覺!
如果額頭鬆弛下垂,眉毛降低,往眼皮擠壓,造成眼皮泡腫,眼尾下垂。本來外雙的眼皮變成內雙,本來大眼睛的人變成小眼睛。外觀顯得疲累,衰運,無精打采!
眉毛下垂造成的眼皮鬆弛常被誤會是眼皮的問題;病人會因為腫眼泡,眼尾垂要求眼皮整形。這時如果只處理眼皮,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因為眼皮縮短眉毛往下拉,變成鹹蛋超人!
想要知道自己的眼皮鬆弛,原因是否在眉毛。
方法很簡單:只要把眉毛提高至正常的位置,如果眼皮得到改善,表示下垂的是額頭。這時只須作拉額頭手術就能改善眼皮!拉額頭手術可以去除皺眉紋,提高眉毛,效果很好,但是剝離範圍從頭皮到額頭,常被認為是大手術!
眉毛畢竟與眼皮距離較近,作上眼皮手術時也可以將眉毛的皮瓣往上剝離,之後以五爪釘固定在額頭頭骨,往上提拉,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經由眼皮傷口切皮,抽脂,固定雙眼皮,處理眼頭,眼尾之後將眉毛往上固定,手術範圍較小,而且傷口在眼皮,一般人比較可以接受!
需要提醒的是眼皮整形加上提眉,眼周附近的肌肉被剝離,修復時間比單純眼皮手術長,術後護理得多花點心思!
顴骨袋
顴骨袋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顴骨袋」這字眼對多數人是陌生的,但不少人不知道,讓他的臉看起來又老又累的,並非眼袋,實為顴骨袋。顧名思義,顴骨袋是長在顴骨上,但比眼袋更外側,是兩側對稱發生的袋狀凸起。
因為顴骨袋常與眼袋淚溝連成一氣,遠看臉上活脫就寫了個大大的「八」字;如果再加上深深的法令紋和眼尾下垂,明明才三、四十歲,被認為又老又疲倦,或被問「是不是生病了?」化妝時用再多的粉也遮不住。
顴骨袋在臉上的解剖學來說,是個相當「獨立」的部位。由外向內,分別由表皮、淺層頰脂肪、眼輪匝肌、深層頰脂肪、提唇肌及顴骨構成;顴骨下緣有韌帶直接與表皮黏連,這個部位自成一體,許多遭家暴的女人被老公揍一拳,只有眼圈是黑的,不會向臉頰地帶漫延,就是顴骨下緣韌帶及表皮黏連很牢固,擋住血塊向下流動!
為什麼會長顴骨袋,有很多原因。一般認為,和特定疾病有關,例如甲狀腺疾病、腎病、貧血患者,因為血液循環不佳,較易長出顴骨袋。但現代人長顴骨袋,則漸跟生活形態有關。
最常見的就是用眼過度,使眼輪眨肌日積月累變得肥厚,像明明有近視卻不肯戴眼鏡的人、乾眼症不治療的,還有整天盯著電腦螢幕者。有些肥胖的人減肥後,當初增生的組織未能跟著減掉,就長出了顴骨袋。
所以,要有圓潤光滑的顴骨但不想長老氣的顴骨袋,首重健康,其次是要愛惜眼睛。萬一長了顴骨袋又有眼袋,想以手術消除,建議應做較大範圍的去眼袋手術,否則沒了眼袋、徒留顴骨袋,兩相對比,一平一凸反更形顯眼。
萬一是只有顴骨袋但沒有眼袋的人,飛梭電射或電波拉皮有不錯的效果,因其深層集中的熱能,能使肥厚的組織萎縮,是非手術方法的選擇。
讓人無精打采的眼袋
眼袋指的是下眼皮的囊狀膨出,通常發生在兩側,雖然兩側不一定對稱。眼袋因為在視線的焦點,自己照鏡子固然容易注意,別人也會有疲勞、熬夜、生病,或者是酗酒的印象。
中國古代的社會裡,平均壽命短,所以畫像裡面的眼袋象徵長壽、福氣。相書學上說眼袋是子孫袋,代表子孫的福祿。因為眼袋的發生年齡平均是三十五歲,能活到超過這個年齡,才可能有子孫,也才談得上福壽!
近代人強調健康活力,眼袋讓人感到老態及疲累。眼袋普遍不受歡迎。常有女人抱怨化妝時,看到自己的眼袋就不想上妝了。也有的人是因為別人老是以關愛的語調問道:「是不是晚上沒睡好啊!怎麼看起來那麼累呢?」或是說:「最近身體不太舒服嗎?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很多人因此奔向整形診所去除眼袋!眼袋手術近十年來快速增加,已經是整形外科裡面單項作得最多的手術。
眼袋的原因有四種:
一、眼皮的鬆弛或水腫
二、閉眼肌肉的肥厚及鬆弛
三、眼皮中隔鬆弛使得脂肪突出
四、脂肪增生
鼻子過敏的人由於眼皮的靜脈回流淤滯,容易黑眼圈也容易有眼袋;甲狀腺功能失調使得眼球凸出,眼皮擠壓,加上局部水腫產生眼袋;高血壓、熬夜或常酗酒的人,淺側顳動脈充血,也容易產生眼袋,此外戴隱形眼鏡的人,每天翻動眼皮;乾眼症的人常眨眼;打電腦的人,長期盯著螢幕,眼皮肌肉容易增生,理論上可能提早產生眼袋。此外有些人遺傳性的很年輕就有眼袋,這種體質的遺傳,與某些人先天屁股大一樣,沒什麼特別的解釋!
以前的觀念認為眼袋裡面全都是脂肪,其實是錯誤的。正常人類的眼皮組織應該含有適量的脂肪,脂肪可保護眼球不受直接撞擊,所以眼袋手術是去除多餘的組織,絕不是將下眼皮的脂肪完全清除。
眼袋的手術近年來有很大的突破,一、結膜內脂肪抽除,完全預防眼皮外翻;二、抽出的脂肪填補在下方的淚槽,使眼皮與臉頰落差減低;三、下眼皮附近肌肉及軟組織的處理有中臉拉皮的效果;四、多餘皮膚切除治療細紋,並保留笑捲。
此項門診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難怪不分男女,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眼袋作為與整形外科的第一次接觸了!
黑眼圈
黑眼圈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眼圈發黑不是疾病,但是黑眼圈的人並遍都有困擾。原因是眼睛彷彿戴了隱形黑框眼鏡,像極了熊貓。年紀輕輕的學生有黑眼圈,容易被人誤會是熬夜或克藥。中年人有黑眼圈,可能會被懷疑酗酒或縱慾。老年人有黑眼圈,給人有疲累或疾病的印象。
黑眼圈讓人如此煩惱,只要上Google網站,鍵入「治療黑眼圈」五字,就可找到近66.6萬相關資訊。其中多半是建議擦抹各式草藥、面膜、維他命等等。好萊塢的巨星有一陣子還流行擦痔瘡軟膏來消除黑眼圈。
但在醫療專業中,黑眼圈的知識很少,因為它形成原因不清,治療方法也不明。
臉部那麼大為什麼只有眼圈會發黑呢?解剖學上的原因是,下眼皮下緣從深層的眼眶骨到皮膚有韌帶固定,自成一個獨立區域。所以眼睛挨了一拳,瘀青會在眼眶,遲遲無法消退。
我們常說黑眼圈,以為僅是下眼圈,其實黑眼圈常是黑了一圈,就是上下眼皮都黑。黑眼圈的形成原因不同,應用不同方法來因應。網路上流傳的方法,不一定可靠。例如塗抹痔瘡軟膏,取其具有血管收縮之效,所以在塗上後15到30分鐘,確能因血流減少而黑影稍減。但藥效過後,血管反彈卻使眼皮變紅。
黑眼圈有三種;原因不同,治療也不同,我們將它列表如下:
原因 | 表現 | 治療 |
皮膚色素沈澱 | 色澤偏褐 | 局部淡斑
雷射 防晒 |
血流淤塞 | 色澤偏藍紫,
常伴隨靜脈曲張 |
血管雷射 |
解剖結構 | 皮膚鬆弛
細紋 眼袋 淚溝 |
眼袋手術
玻尿酸填平淚溝 肉毒桿菌去皺紋 |
眼袋裝的不一定是脂肪
眼睛不管亮不亮麗,眼皮泡腫就輸了一城!眼皮如果像泡泡龍,給人的感覺是「剛哭過」「沒睡飽」「愛酗酒」「很疲累」,沒什麼精神!
一般人的了解,腫眼泡就是脂肪太多,所以腫眼泡的治療以「抽脂」為主,手術前病人習慣吩咐醫師脂肪要「抽乾淨」,才不會再長出來!
問題是眼袋裝的全是脂肪嗎?脂肪「抽乾淨」能夠防止老化嗎?
解剖學的研究顯示下眼皮像三明治一樣,從外到內可分三層,外層是皮膚與肌肉,中層是中隔與脂肪,內層是結膜與眼瞼板,年輕的時候下眼皮與臉頰連結,小孩子的臉頰從側面看起來是完美的凸線。
眼袋的發生,其實是一種板塊運動,下眼皮板塊向上移動,臉頰板塊向下移動,眼袋剛形成的時候,大家看到眼袋凸起,以為是脂肪囤積,其實眼袋可能伴隨小量的脂肪增生,但是板塊運動才是主要的原因,眼袋嚴重的時候眼皮與臉頰完全脫離形成淚槽,側面看起來眼皮與臉頰交接處下垂並凹陷!
過去的眼袋手術以切皮及抽脂為主,三明治般的下眼皮,中間的脂肪被大量抽空,長期追蹤,眼皮容易外翻,眼神變凶,眼窩凹陷,對於預防老化沒有幫助!
改良的眼袋手術強調「逆」板塊運動,主要目的是中臉年輕化!不要凸出的眼袋,更不要凹陷的淚槽,希望臉頰恢復像孩童般的凸線臉龐!
手術內容包括(1)鬆開淚槽的筋膜,(2)舖平眼皮的脂肪,(3)懸吊下垂的臉頰,如果確認皮膚過剩或脂肪增生時,酌量切除。
這種眼袋手術有眼周年輕化的效果,它不僅能去除眼袋,拉提法令紋,還能保留臥蠶,眼睛變得有神,別人卻看不出來整形,而且由於骨膜下的手術,術後眼皮不會外翻,瘀青及腫脹減少,應該會成為眼袋手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