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整形外科

聯合整形外科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1

老人也需要愛情

我小的時候希望長大能嫁給表舅,他的個子高而挺拔,樣子很像電影「羅馬假期」裡的葛雷哥萊畢克!

表舅在日本念大學時有個要好的女友。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他哥哥被美軍炸死,留下懷孕的未婚妻。父母命令表舅回台娶哥哥的未婚妻。表舅與表舅媽只有一個兒子,他們的家庭美滿,表舅很好客,親戚常去他家。

表舅媽60歲時血癌過逝。表舅替兒子娶媳婦,他在70歲時有三個孫子。有一天我們卻聽說表舅離家出走與人私奔,娶了新表舅媽。

第二個表舅媽是當時的名媛,本身是婦產科醫師,作過校長。她在回憶錄裏描述表舅去找她的那天:「悶熱的七月,求診的病人很多,那天中午下了場大雨,治療室突然變冷清!傍晚時分,門鈴響了,我走過花園去開門,站在那裏的人,我以為來世才能相見了!………」

表舅的兒子反對父親再娶,並且宣稱他沒有這種父親。表舅放棄所有的財產,表舅媽放棄行醫,二個人到美國結婚。我曾經去拜訪他們,表舅90歲,仍能開車載我們去打高爾夫球。

很難想像表舅如果沒有去按門鈴,兩人如果沒有私奔,會是什麼樣的人生!

華人的文化,老人不追求也不需要愛情,偶而有例外會被叫作「老不羞」,不太光榮。心理學家把60歲的人與40歲的人相比,年長的人比年輕人更期待浪漫的愛情,他們性衝動較少,對於愛情具備更成熟而溫和的看法。

老人如果沒了老伴,不管獨居還是子孫滿堂,常會受孤獨侵襲。但是子女往往為了房產,名份等等因素反對老人的戀情。其實戀愛可以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根據美國的報告:住在老人院,得了失智症的老人,也可能因為談戀愛,減輕症狀。難怪日本的渡邊純一說: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103年7月15日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05503.shtml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1

房子要有舒適空間

朋友在淡水買了60坪的房子,花了許多錢裝潢。她入厝的時候,我曾受邀參觀。

大理石地板是義大利的,餐桌是西班牙的,沙發是德國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觀音山落日,很棒的景觀豪宅。

朋友入住七年,最近被地上的雜物絆倒摔跤,結果髋骨骨折,去醫院換了人工髋關節,回家休養後,我約了時間去探視。

門打開時,我以為按錯門鈴了!屋內與我的印像完全不同。四處堆滿東西,彷彿神仙的百寶盒被打開;客廳加了麻將桌,餐廳加了酒櫃及冰箱,沙發旁擺了兩張搖椅,地上堆滿雜誌及報紙,浴巾攤在沙發上,走道有行李箱、腳踏車、籃球、餅乾盒、雨衣、雨傘、運動鞋。我從玄關到臥室需要跨過許多障礙,也難怪朋友會絆倒了!

美國的老人流行住小的房子,減少家當。小房子好整理,減少家當則可增加空間。台灣房價很高,與美國人比,我們住的本來就是小房子。倒是減少家當這件事,中外適用。現在的人每天被購物資訊疲勞轟炸,腦子裡想的不是自己需要什麼,而是儘量「獲得」並「擁有」,把房子當成陳列室或貯藏室。

廣告上的豪宅或好宅一定有舒適的空間!房地產愈來愈貴,房子如果堆滿物品,人在房子裏不能活動,房子會失去家的意義!

我們年輕的時候,在家的時間少,家只是睡覺的地方。等到年紀大,出門的機會少,家裡空間愈大愈好,空間可以呼吸,可以作體操,可以讓兒孫嬉戲,可以邀請朋友,可以作復健……,房子不必大,但是要有舒適的空間!

103年7月8日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790668.shtml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1

每個人都該有二十個興趣

美國人喜歡金髮美女,但是公認她們低智商!

飛機場波音747要飛往紐約,旅客陸續登機,一位打扮摩登,金髮美女搔首弄姿走進頭等艙。空中小姐檢查她的登機證;發現她買的是經濟艙,指示她經濟艙往後走她卻不理會,選了個位子,一屁股坐下;空中小姐到座位旁提醒她:「小姐,這是頭等艙!」美女回答:「我的男友說我應該享受頭等艙」,空中小姐沒辦法,只能請空中少爺出動。

美女看到帥哥,露出笑容,空中少爺請美女移駕經濟艙,承諾由他本人提供頭等艙的服務,沒想到美女一口回絕。大家無技可施的時候,座艙長去請示機長,機長說:「我正作起飛準備,忙得很,你們這種小事也無法處理!」機長起身走到美女的耳朵旁邊輕聲說一句悄悄話;美女像被電到,立刻站起來,提著手提包往經濟艙移動!

一旁的人對機長的本事很佩服,有人問機長:「您講了什麼?怎麼能讓那個女人起身呢?」機長說:「沒什麼,我只是通知她本班飛機,頭等艙不到紐約!」

以上的笑話,你可能聽過,可能覺得「笑」果不大,讀到這裏,你不妨試著自己講看看?!講笑話,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可是你相信嗎?!上面的笑話是我90歲老師在聚餐時說出來的!

老師當天還說了另外的笑話,只可惜我無法複述!日本的大前研一說每個人最好有二十個趣味,其中十個動態,十個靜態,到了老年,縱使體力受限,某些項目無法享受,也不至於無「趣」!

有嗜好的人,能消磨時間,能修身養性,能長進知識,能維持人際關係……好處太多,問題是大部分的人不知該從何著手,我的建議是有興趣,有能力,方便,不傷身,不傷老本的事全部可以。我的朋友從小想學鋼琴,家境不允許,現在68歲,買一台鋼琴,每天在家裡練習。另一個朋友,想攝影,從前家裡的照相機歸丈夫控管,現在她自己擁有一台專業相機,生活的每件事情都以相片來記錄!我的老師說他剛開始是喜歡聽笑話,後來是喜歡講笑話,他收集笑話把每條背下來,重覆練習,也難怪每次都有新笑話了!

有人曾經作過統計,請老人選擇,老康,老居,老本,老伴,老趣,老友,哪一個比較重要,答案是老趣!原因是有老趣就會有老康,老友,可見老趣的重要性了!

103年07月01日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76113.shtml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1

「老居」早規畫

現代人注重隱私,不流行在家裏招待客人,與親戚朋友見面,習慣約在餐廳或咖啡廳,「家」對年輕人而言是「睡覺」的地方,但是對老人而言是生活的地方,想要了解自己老了會怎樣?該作什麼準備?注意那些地方?拜訪親戚是最好的學習!

我的伯父伯母各是92歲及90歲,獨子離婚,無業,與父母同住,在老舊公寓的二樓,樓梯陡峭,沒有電梯,伯父脊椎手術之後需坐輪椅,出門由兒子背下樓,伯母重聽,有糖尿病,早晚由兒子注射胰島素並監測血糖,這個兒子是我的堂弟,早年讓父母傷透腦筋,晚年卻成為照顧父母的天使!

古人說:「小孝事親,大孝顯親」,古人壽命不長才會說這種話,現代人長壽,孝順的定義需要改寫,一個得諾貝爾獎的兒子也不如跟在身邊把屎把尿的兒子吧!

伯父的房子位在市中心,是60年前的建築,屋子的厠所在後方,伯父夜裏摸黑上厠所,曾經撞到頭,硬腦膜下出血,昏倒在走廊,急診開腦。伯母有氣喘,醫師找過敏原,發現是住家木材的黴菌,必需搬家,房子週邊是鬧區,房價很好,大家都勸伯父母換房子,他們卻說住習慣!生根了,不能搬了。

台灣的老人習慣住在原來的方子,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這種變老的方式,在老人醫學的立場最符合人性,問題是老人隨著生活能力,生理機能的老化,需要特殊的設施與服務。從前的房子無論隔間、傢俱等等都不符合要求,老人經常整天待在家裏,所謂老居我們總以為時候到了再來準備,其實趁著自己有能力,有體力,愈早規劃,健康及生活品質愈有保障。

103年06月24日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760975.shtml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0

老人胖或瘦比較好呢?!

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壽婆98歲,二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

兒子上台演講說,父母長壽,是子女的福氣。父親自己賺錢,不必他奉養,他不能抱怨!只是父親個子小,他與父親外出,常被誤認是兄弟。更慘的是有人硬說他是哥哥,害他不得不去割眼袋,台下一陣大笑。

壽星致辭答謝。他說許多人問他長壽的秘訣?他無法回答;因為他生活正常,不抽菸、不喝酒、愛運動。他的太太生活不正常,抽菸、喝酒、打牌而且不運動。更稀奇的他是瘦子,太太是胖子。所以他用科學家的精神向大家報告,如果要知道老人胖好還是瘦好,追蹤他們就知道了!

言猶在耳,老夫妻最近同時得到流感,演變成肺炎。太太住院幾天就恢復了;先生卻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折騰了二個月才出院。醫師的解釋是丈夫瘦,膽固醇低,平常可能心血管負擔輕,對身體比較好。但碰到肺炎,身體沒有儲備能源,容易有併發症。

現代社會營養過剩,大家每天得到的訊息都是減肥。但是高齡醫學專家提出「高齡的肥胖矛盾」,建議一般人的體重應該維持正常,避免三高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的風險。但是高齡者不可隨意減肥,體重稍微肥胖(BMI23-25之間),其死亡率較低。醫學的解釋是老年人身體虛弱,容易感染或生病,肥胖的人有本錢,對抗疾病,體重過輕的人平常就營養失調,稍一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擊垮。

台灣俗諺說,老人吃得下睡得著就是福氣!年輕人怕胖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東坡肉、漢堡、冰淇淋等等美食,由於味美易嚼是許多老人的最愛。但是子孫們常以膽固醇、血糖等等理由制止。其實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吃得下儘量吃,稍微偏胖比較長壽!

103年06月17日刊登於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46133.shtml

第 61 頁,共 1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