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整形外科
兒女是父母最重要的職業
兒女是父母最重要的職業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我醫學院畢業之後直接作住院醫師,中間雖然生了兒子與女兒,職業生涯從未中斷。我的兒子由母親照顧,女兒由婆婆照顧。有一段時期,外子在阿拉伯,我在紐約,兒子在台北,女兒在羅東,一家四口分居各地。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非常反對這種安排,她說「兒女是父母最重要的職業」,由於母親的協助,我們一家總算在孩子上小學時團圓!
生活雖然在一起,外科醫師的職業需要全神貫注。留給孩子的時間有限。每當我為了進修、開會忙得團團轉時,母親總是說:「醫師的工作別人可以替代,母親的工作非你不可,孩子需要的時候你不付出,到了老年縱然職業有成就,孩子不成材,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母親的話提醒我重視兒女,為了他們有些事情必需放棄,有些職位無法擔當。一路走來滿腹辛酸!年輕的時候曾經羡慕同學不是局長就是教授,年近六十深深感受「母親」一職才是我最重要的頭銜!
時代變遷,今天的職業婦女在職場上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兒女很容易被忽略。我最近在門診看了幾個案例;青少年為了一點小事鑽牛角尖,性格偏差甚至自殺!沈迷於事業的父母親,小孩出事被叫到急診,大聲告訴我:「努力賺錢是想給小孩像樣的生活,忙著上班也有錯嗎?!」
我想了許久無法回答,只是覺得母親的話值得提供給為人父母者參考!
沒有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沒有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母親是民國十三年次的,我的外公是醫師,當過台中縣縣長,母親是獨生女,在家倍受寵愛,聽說她小時候,自己什麼事都不會!街頭街尾常聽她大小聲呼喚奴婢!
母親在日本讀大學,遭逢二次大戰,受了許多苦,養成她堅忍質樸的精神,父親家貧,二個人在台灣往日本的船上相遇,不顧家裡的反對結婚!
父親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大醫科,那個時代,幾乎是秀才,但是我們家裡母親身高比父親高,說話比父親大聲,父親寵她,經濟握在她的手裡,母親在我們家是名符其實的「一家之主」!
我小的時候常常生病,父親認為小病不必吃藥,不給治療,母親只能容忍一天的觀察期,第二天症狀沒有消失,她就會命令父親替我打針,還會指定抗生素!母親讀的是家政,我小的時候以為家政系也念過醫學!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用當家教的錢買睡衣作為母親節禮物,第二年買襯衫,之後買皮包,皮鞋,雨傘,洋裝,套裝,乳液,晚霜,防晒油,香水,耳環,項鍊等等,母親接到禮物,面無表情,放在一旁!
我從沒看過她使用,有一回替她拿外套,發現她的衣櫃有一個空間專門貯存母親節禮物,那些禮物用塑膠袋封著,因此百貨公司的購物袋都還完整!
知道母親的秘密之後,我開始尋找她不能保存的母親節禮物,只是母親見過太多世面,我用盡心思變不出花樣,民國九十年父親往生,與父親感情極好的母親像失了魂似的,去餐廳吃飯從二樓的樓梯踏空摔到一樓,開了四十年車的人居然在路上與人擦撞,印象中的母親一直驕傲自己視力很好,回家看她,卻見她把電視換成四十二吋的,客廳很大,母親的椅子就在螢幕對面!
那年我陪母親出國,旅行回來的照片裡原本大眼睛的母親,照片中瞇成一條線,拜託她驗視力,好強的母親不斷強調她眼睛很好,什麼都看得到,驗出來的視力只有0.2,慶幸沒有白內障,也沒有青光眼,只有亂視,如果配上遠視150度,散光75度,老花300度的所謂多焦眼鏡,母親就可以有正常的視力!
拿到母親的眼鏡處方單,我一方面自責怎麼會忽略母親的視力衰退,另一方面又高興母親的視力可以改善,而且送她眼鏡作母親節禮物,她一定會使用了!
我與母親約好去選鏡框,時間還沒到,家裡卻傳來惡耗,母親吃完早飯,突然往生!
我畢竟是沒來得及送母親一件有用的母親節禮物!
我有缺陷可是沒有抱怨
我有缺陷可是沒有抱怨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有缺陷的人分兩種,一種覺得全世界都虧欠他,認定不快樂和失敗都因缺陷而來。另一種人有缺陷,卻樂觀開朗,加倍努力。旁人看他,第一眼會看到他的缺陷,第二眼能夠欣賞他的努力,假以時日,他的缺陷會成為一種標誌,讓他的成就更受到肯定。
我的門診有個24歲的女孩是媽媽陪來的。女孩的右臉有五、六道垂直並列的長長疤痕。據說是小時候爸爸載她出車禍,女孩的臉滑擦過路面,留下來的!
這樣的疤痕,依我的經驗,是可以整形改善,但終究會留下淡淡的印子,旁人還是看得出來。
女孩畢業於國內知名大學,又得到美國的碩士學位;未來想作理財專家。女孩的生涯規劃是從基層業務員作起。媽媽認定,她的臉有這樣的疤,不適合作業務,要我勸女兒,改做「研究性,不必露臉的工作」。
我問女孩,作業務,要不要容貌,她說:「不必。」我再問,客戶買不買東西,和業務長相有沒有關係,她說:「沒有關係。」我忍不住提醒:「妳錯了,漂亮的業務員比較受歡迎。」聽我這樣講,女孩嘟著嘴不不作聲,媽媽在旁邊卻猛點頭。
我再問她:「如果客戶一見面就說你臉上的疤痕怎麼了,或者替你取個綽號〝疤痕美女〞,妳會如何反應呢?」女孩說:這種事情她學生時代經歷太多了,有些同學因為她臉上的疤,不讓她一起玩遊戲,有些老師因為她臉上的疤處處刁難,她剛開始會難過,後來發現哭泣的時候疤痕更紅,更難看;相反的,努力向上爭取榮耀,疤痕變成不太重要,女孩說她有信心自己會是好業務員,因為她有〝別人沒有的專業知識〞,還有〝別人沒有的疤痕〞!女孩的話我非常同意。
媽媽愈聽愈沈不住氣,眼裡盡是對我的責怪。我問媽媽:「妳看我的眼皮割得怎樣?」媽媽不客氣地說:「幫妳作的醫師沒割好,眼皮泡腫又沒有神。」沒錯,很多人都這樣批評我的眼皮。我告訴媽媽,可是我卻是台灣作眼皮整形數一數二多的醫師,「依妳的邏輯,我怎能幫病人開眼皮? 」
當年我因乾眼症而不得不作治療性整形,留下不好看的雙眼皮;但它不僅不是缺陷,反成為我特殊的印記。很多病人都這樣介紹我:「就是那個女醫師,自己的眼皮開不好,但很會幫人家開眼皮。」相信我,我們的社會,嫌別人缺陷的其實很少,識貨的人很多。有缺陷,不必抱怨,只要有實力怕什麼呢!
你的孩子在吃減肥藥嗎
你的孩子在吃減肥藥嗎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最近衛生署發表民眾用藥的調查,第一名是保健食品,第二名是減肥藥。
看這則新聞,我的心情凝重。在我的診所,我曾經一一詢問來看診的六、七年級的年輕病人,尤其那些不是來抽脂的病人,可有服用減肥藥?結果這些都才二、三十歲的年輕病人竟有50%都回答有。
至於減肥藥的來源,最多來自於朋友,其次是美容院、雜貨店,第三名是「中藥店」,最後才分別是診所及醫院。但幫他們量體重,幾乎沒有過重的,不是標準就是在標準以下。至於他們服減肥藥,最想瘦哪裡,結果第一名是臉,第二名是腿,第三名是小腹。
但臨床上,可看到這些減肥藥的愛用者普遍有焦慮、憂鬱、恐慌、熬夜及失眠等症狀。因我們是整形外科診所,無法對病人作廣泛的健康檢查,但一些基礎檢查發現,這群人體重及體脂肪都屬標準,但心跳異常地快。正常人的心跳72下,但他們的心跳卻可快到90下,甚至130下。
心跳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減肥藥中普遍有甲狀腺素,會造成心悸(心跳快)、頭痛、怕熱、流汗、拉肚子等副作用;還有人甚至用到糖尿病用藥及咖啡因;會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心搏的作用。
我在心裡苦笑,我們國家的年輕人還未上戰場,就毀在減肥藥上。而且這些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就算這些減肥藥奏效,讓身形消瘦,但對瘦臉、瘦腿等,是沒有幫助的。有病人就告訴我,吃減肥藥是減了重量,但臉依舊是圓的,形容自己就「像顆貢丸插在筷子上」。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一定要提醒家長,要非常注意家裡的孩子是否偷偷地在吃減肥藥。因為像那心跳快到130下的年輕人,如果在學校或路上遇到緊急事故,心跳再往上增,就可能因心室顫動而送了命。
低體溫可能造成術後併發症
低體溫可能造成術後併發症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曾動過手術的人都有如下的經驗: 麻醉退後醒來,冷得發抖,有的更是冷到上下排牙齒直打戰。術後病人被問到最難受的事,第一就是術後疼痛,第二就是全身寒冷。有時冷到抖個不停,讓傷口更痛。
正常人的體溫約攝氏36到36.5度。平常我們用耳溫槍量體溫,量的就是中心體溫。五成到九成的手術病人會出現低體溫。主因是一般人感到冷時,可以添加衣物、跳一跳或動一動,或是靠近火爐取暖等。躺在手術檯上的病人卻失去這些主動性,而毛孔收縮等自律神經調節功能,也因麻醉而失靈!
根據研究,病人躺在手術檯上第一個小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可以產生熱量)會降低20%到40%;在麻醉後,血管放鬆,中心體溫為支援冰冷的四肢,所以會快速失溫,術後一個小時會 降低1到1.5度。
為何開刀會讓人冷到凍,主要是因傳統手術室的溫度是配合外科醫師的需要,都是調到讓醫師不會流汗的低溫。加上病人僅穿著病人服或僅蓋著單薄的被單;傷口更是完全曝露在外,點滴藥水等也都是冷冰冰的;在在使得病人的中心體溫直往下降。所以手術結束,病人的體溫在低溫狀態;當然冷得直顫抖了!
但臨床上已發現,低體溫不利於手術病人;包括心臟產生不整脈傷口較易感染、凝血功能不正常、易出血,並拉長傷口癒合時間。相反地,手術病人體溫如能控制不下降,竟能減少術後的抗生素用量。
因此我要在此呼籲,醫界應改變傳統的作法。以前醫師總讓換穿無法保暖病人服的病人,在冷氣逼人的手術房外等半天,再進到如冷凍庫的手術房接受手術。其實,應從術前開始,就讓病人確實保暖,尤其是手腳,術前如能加溫到38度可以預防手術時中心體溫散失。
手術中,為了避免病人體溫下降,手術室溫宜控制在23度,執刀醫師就算有點熱,但還不會流汗滴在傷口上。再來應善用壓縮的熱氣及安全電毯為病人保暖。最後是非手術部位應盡量覆蓋。必要時點滴、沖洗液應該加熱到40度再注入病人體內。過去病人喊冷時,護士多會啟用烤燈替病人保暖,但臨床上看來,烤燈增溫效果不如壓縮熱氣或是安全電毯。病人家屬也切記在術前,妥為幫病人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