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整形外科
外科手術可以追求速度嗎?
外科手術可以追求速度嗎?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台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事件,醫院的說法是器官移植必須與時間賽跑,檢驗師與協調師不知是講錯還是聽錯,害得五個手術全部失誤,本來是美意變成憾事。
動手術是快比較好還是慢比較好,眾說紛紜;拯救生命的手術,當然愈快愈好。我作實習醫師的時候,婦產科二個總醫師在比賽,剖腹產手術誰比較快;有一天輪我跟刀,總醫師說他要破紀碌,我與住院醫師在旁邊拍馬屁搖旗吶喊,總醫師太有自信,一刀切下去,刀口直接劃到嬰兒的臉頰,開刀房原本快樂吆喝的氣氛,頓時沈靜無聲!
早期的全身麻醉有風險,外科醫師希望手術時間愈短愈好。現在的麻醉已建立制度,對於適合麻醉的病人,麻醉時間的長短與風險無關。外科醫師因而可以慢工出細活,整形外科的教科書提到「拉臉手術應該一吋吋慢慢剝離,如果手術當中病人血壓高,困難控制,需要導尿;醫師最好也去上廁所,喝杯咖啡才能平心靜氣繼續手術!」
近年來醫療費用上升,外科醫師重新思考認為手術有效率才有品質;縮短手術時間可以減少麻醉用藥,降低感染及併發症,手術效率包括:
一、訓練有素的團隊: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與任務。
二、清楚的程序:美國的德別教授以分為單位,寫出隆乳手術的步驟,二側隆乳可以二十八分鐘完成,併發症卻比以前降低56%。
三、與傳統手術不同:傳統手術浪費時間在重複動作,例如傷口縫好了,才發現忘了放引流管,於是拆掉傷口,重新再來,浪費時間;手術效率強調程序,避免重複,因而節省時間。另一個特色是預防式的處置;傳統手術等傷口出血再止血,效率手術則預防性的處理出血點,可以減少流血,並減少找尋出血點的時間。
也就是說以後的手術室類似交響樂團,每個人都知道何時該演奏,用什麼樂器,如何與同伴配合!完美的手術,不追求快,也不強調慢,病人的安全及手術的品質,才是重點!
出國整形前停看聽
近來不少人出國去整形,除了哈韓風,鄰近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日本也積極招徠。還有許多人是西進香港、大陸等。聽了許多病人的經驗談,覺得有必要提供一些行前守則。
第一:醫院及醫師的認證
醫院規模及醫師資格必需國家認證。有病人被朋友帶出國整形,到了才發現“手術室”是住家的客廳,“醫師”是台灣落跑的“密醫”!
第二:蒐集資料
醫院有大小,醫師也分專業。有病人被帶去隆乳,醒來睡在病房才發現那間醫院專門治療香港腳,鄰床全是下肢化膿潰瘍的病人。
第三:術前溝通
決定醫師之後,應先以文字及照片溝通,每個地區“美”的觀念不同。歐美、馬來西亞等輪廓較深的民族,喜歡芭比娃娃的樣子。台灣認為那樣的“美”太“造假”。日本、韓國與我們同屬亞洲地區,人種仍然有差。例如韓國人臉寬而長、鼻子也長,台灣人臉寬而短、鼻子也短,韓國人喜歡寬的雙眼皮,日本人喜歡窄的雙眼皮,消費者應該在術前就自己的缺點及自己的期待與醫師仔細溝通。
第四:熟悉過程
麻醉及手術固然重要,恢復期間也需預作安排。語言不通的國家最好全程有翻譯隨侍在側,有個病人告訴我她在韓國喊痛沒人聽得懂,想上廁所無法表達。孤單無助的感覺差點沒有撞牆。
第五:費用確認
每個國家對手術費用認知不同,台灣的手術費幾乎包括一切費用。美國系統的費用則分為醫師費、手術費、材料費、手術房費、麻醉費、住院費等等,出發之前最好以文字確認費用,往後才有憑證。
第六:細節的叮嚀
原本有疾病或者服藥的人應該攜帶台灣醫師開立的病歷摘要。高血壓、失眠等等狀況,出國容易惡化,尤其要注意。外國的飲食與台灣不同,例如馬來西亞回教地區不吃豬肉,佛教醫院只供應素食,最好認命多帶些泡麵,且最近的醫學報告指出,長途飛行易產生下肢靜脈血栓,造成肺栓塞,所以抵達後最好休息二、三天後再動手術。
他傻瓜,你也傻瓜
他傻瓜,你也傻瓜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醫界流傳著一個笑話。有位平常很凶的教授肚子痛到急診處掛號。教授的血壓瀕臨休克,值班醫師發現病人是自己的老師,不敢檢查老師的肚子。安排一系列儀器檢驗。結果顯示病情複雜,院方成立醫療小組開會討論,會開了很久沒有結論。教授的血壓持續下降,外科醫師提議手術探測,打開肚皮,教授居然是盲腸發炎。一群答錯題的專家們回過頭來檢討,發現實習醫師摸肚子檢查,早就診斷是盲腸炎了!
這種只看資料不看本人的錯誤其實處處可見,科學發展使大家覺得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震等等儀器很精密、很偉大,與這些科技相比,人類愈來愈不敢相信自己了!
我有一個朋友快要六十歲了,非常愛打扮,總是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認識她的人都說她是個「美人」,朋友自己也很得意。有一天朋友脂粉不施神色沮喪的來找我,我以為朋友出了什麼事,原來她為了出國照了一張大頭照,看了照片才發現自己臉皮垂,皺紋深,老得像鬼一樣,朋友說她不敢照鏡子也沒有心情化妝,考慮了很久決定來找我,問我該怎麼辦?
我問她:「你的先生嫌你老嗎?」朋友說:「他哪敢呢?」我說:「你覺得自己比同年齡的朋友老嗎?」朋友想都不想回答說:「不會呀!」我說:「你覺得自己長得怎麼樣?」朋友說:「本來五官不錯,可是照片看起來像老巫婆了!」我說:「自己看自己最準,照片是相機拍的,廣告說他傻瓜你聰明,我看是他傻瓜你更傻瓜!」朋友被我調侃得有點生氣,我只好說教授的笑話給她聽。朋友問我:「教授本人怎麼不替自己診斷呢?」我說:「教授跟你一樣寧願相信檢驗報告,不肯相信自己的肚子啊!」朋友聽說教授也會誤診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總算了解偶爾一張照片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了!
世界在變,人的臉也在變
世界在變,人的臉也在變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Discovery頻道節目常演,人類是由猿猴演變而來,雖說科學已證明此說為真,我仍常望著那猿猴毛絨絨的臉,感到不可思議。
多年來我在門診中觀察發現,世界在變,人的臉確實跟著在變;尤其是現代人的額頭、眉眼蛻變最是明顯。我忍不住想著幾百年後,子孫看我們的長相,會不會像我們看猴子祖先般迷惑。
當了夠久的整形外科醫師,所以我有許多一家兩代病人。有機會比較爸爸或媽媽跟他們孩子同齡時長相有多大的差異。比較多了,就可看出年輕一代眉毛和眼睛的距離愈來愈近。
說穿了仍是現代人近距離濫用眼睛的結果。因為很少看遠物,所以懶得抬額頭;倒是視力退化,常要瞇眼看電腦、電視和文字,拉得眉毛和眼睛擠在一起。眉眼縐成一團,怎麼看都愁眉苦臉。
中國人不愛抬頭紋,說看來操勞兼老氣。在我看來,國人應多學學西洋人,有事沒事多抬眉,故作驚訝天真狀。雖然額頭可能多添皺紋,但至少眉開眼笑有人緣。
同樣地,用眼過度,近視加乾眼症,額頭無力下垂,使閉眼肌肥厚下壓,好處是壓出不少人後天的雙眼皮,缺點是個個成了眼睛泡泡腫腫瞇瞇的「鹹蛋超人」。使整形外科醫師不愁沒有病人。
很多病人都很訝異我鐵口直斷的功夫,其實是病人自己洩的底。例如黑眼圈的大半是電腦族,年紀輕輕就眼眶凹陷的八成愛熬夜,鼻頭大大的多半是鼻子過敏或脂漏性皮膚炎。
漂亮的鼻子比率,應是鼻頭和鼻樑的長度比約7比10,鼻頭的寬度約等於鼻翼。但現代人的鼻頭是愈變愈大,有個病人的鼻頭比嘴吧還寬;雖說鼻大聚財,但大到這種程度真的不好看。
大鼻頭的人,有的是因長期鼻子過敏,血液循環差所致。有的是因過勞、壓力大、熬夜、好吃辛辣等使脂漏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局部血管擴張。連年紀輕輕的六、七年級也有個又紅又大的酒糟鼻。
其他的五官,現代人的耳朵可能用得少,也是在變小中。另外,飲食西化和速食化,啃食細嚼的機會少了,下顎骨退化的結果,年輕一代的臉日漸變長變窄。瘦長的臉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不過恐怕是挽不回的趨勢。
才二十餘年,人的臉就有如此大的演變,所以,猿猴是我們老祖先的說法,恐怕是不能不信的。
手術套餐,順便不可隨便
手術套餐,順便不可隨便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
林靜芸醫師
有個麻醉醫師很無奈的告訢我,他替開心手術的病人麻醉,監視器顯示心電圖、血壓、氧氣不穩定,醫護人員緊張的作準備時,病人不關心麻醉風險,反覆叮嚀手術時臉上的痣要順便去除!
中國人這種順便的個性在醫院裏很流行;剖腹手術的病人,不管割胃還是割子宮,常要求醫師順便割盲腸。其它全身麻醉的手術,病人也會絞盡腦汁順便作個什麼。小孩的話,舌繫帶、包皮、脫腸是最常順便被割的部位。成人的話,種類就多了,畢竟醫術發達,一次麻醉多種手術,時間及金錢才不會浪費啊!
以往的觀念裏,人如果生病就該好好休養,現在時代不同了,腿捽斷整隻腳包石膏正好割雙眼皮,反正都不方便出門,兒子發燒住院,媽媽正好隆乳,因為兒子有護士照顧,媽媽才騰得出時間。公司派出國考察,臨上飛機前剛好拉臉,反正臉腫也可以坐飛機,有醫師診斷書過得了移民局最重要!
社會節奏變快,手術也必須趕上腳步,開個刀休息半年的時代已經過去。小傷口的內視鏡手術,不必切割的抽脂手術,不會流血的雷射手術大為流行。整形病人看門診,除了問手術有什麼副作用之外,最在乎是「多久可以見人!」缺席的日程必須事先安排,晚一天露臉損失無法估算。如果是重要的政治人物,搞不好會變天了!
時間緊湊,有的人乾脆一次手術全身整理。雙眼皮、隆鼻、拉臉、隆乳、拉肚皮、抽脂、縮陰道是所謂整形全餐。有時全餐還不過癮,必須加上鑽耳洞、點痣、除雞眼、割痔瘡,務必使病人及醫師同時精疲力竭,理由是該作的事一次完成以後才不必操心啊!
醫療科技雖然發達,順便的事情還是不能隨便!多部位一次手術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麻醉時間過長危險性增加。二、手術時間過長容易感染。三、多部位面積總和不可超過體表的百分之二十(兒童)或百分之四十(成人),否則蛋白質、水份、電解質會失衡。四、手術失血量不可超過百分之十。五、手術內容不可互相拮抗。六、手術傷口不可包含感染部位。七、醫師的經驗、體力、耐力必須足夠。八、術前必須確認病人的健康狀態。九、多部位同時手術恢復期較長,宜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