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整形外科

聯合整形外科

小禛在保險公司上班,46歲時已是組長級的主管。公司為了應付金融監管,採取許多措施。小禛除了上班,還須上課,壓力很大。她晚上睡不好,半夜常常全身是汗醒來。白天一忙,就會心悸及恐慌;脾氣煩躁,容易與人爭執。小禛去醫院檢查,婦產科抽血確定她進入更年期,建議她補充荷爾蒙,度過生活上的不適。

 

小禛聽說荷爾蒙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決定自力救濟。她看電視找明星代言的產品治療失眠,又由朋友介紹,買草本安神藥以及昆蟲荷爾蒙來服用。

 

小禛的症狀慢慢改善。不幸的是她51歲時卻罹患乳癌。小禛沒有乳癌的遺傳,她懷疑與自己服用的藥物有關。

 

類似小禃的案例很多,有人吃電台廣告的藥吃到洗腎,也有人吃親友介紹的減肥草造成肺纖維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22年5月提出最新指引:藥物以外的保健食品,政府只要求廠商注意包裝及標示,消費者購買時應諮詢專家,認清成份,才能確保安全。

 

近代醫學強調實證,所謂實證醫學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是隨機對照實驗之系統性文獻回顧,第二級是將同質性的世代研究以系統性評論後的結果,第三級將同質性的個案對照研究以系統性評論後的結果,第四級是病例統計報告,第五級是專家的案例報告。

 

醫療以實證等級,向病人解釋預後及風險。我們日常生活替自己尋找保健方法,也該運用這個原則。本文的案例小禛更年期不敢吃荷爾蒙,害怕乳癌風險,但是尋找替代品時,縱使明星代言或是親友介紹,也建議自己找資料,學習篩檢產品,不要作白老鼠,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週日, 14 七月 2024 01:16

性向確認的乳房切除術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所謂彩虹族群。今年(2022年)10月29日是台灣同志大遊行的第20年,根據報導,有10萬人走上街頭。這個活動爭取多元、平權,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

 

為了符合性向而作的整形手術,之前稱為變性手術,現在統稱為性向確認手術(Gender affirming surgery),項目很多,包括臉部、喉結、體型等等;目的是使身體的外貌、身材與性向相符。所謂性向確認手術,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的統計,2021年與前年相比數字增加12%,而其中最多的是乳房切除手術,2021年上升了15%。

 

要求乳房切除的是彩虹族群男性傾向者,他們日常作男性裝扮,豐滿的乳房是她們最大的困擾,作者診療過一對女同志夫妻,帶著女兒來看診,家庭似乎和樂融融,爸爸的外觀完全男性,捆綁上圍的束帶解開,露出的是美麗的乳房,長髮的媽媽穿著浪漫的女裝,脫掉衣服卻是完全平胸。丈夫想切除乳房,太太則要求隆乳。作者雖然閱乳無數,在當下仍然不免感嘆造化弄人。

 

女同志增多,勇敢要求乳房切除的案例增加,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2022年5月提出國際性調查報告,顯示案例為了維護隱私,常選擇方便,願意配合的機構進行手術。有20%沒有術前篩檢;46%以抽脂作手術,乳房組織沒有送化驗,42%的病人沒有術後追踪。醫學會呼籲乳癌是女性最多的癌症,性向確認的乳房切除術,應該先作乳癌篩檢;乳房切除的標本,必須定位並作完整的切片,而乳房切除術後,也應該比照正常女性,定期乳房檢查,才能早期診斷維持健康。

週日, 14 七月 2024 01:16

眼袋整形需要切掉眼皮嗎

眼袋整形分為內開及外開。內開指的是結膜切口作手術;外開指的是從下眼皮的切口作手術。眼袋手術的重點脂肪抽除、肌肉懸吊、淚溝填補、中臉拉提等等,二種切口都能執行。關鍵是眼皮周圍的眼輪匝肌掌管眨眼,閉眼,瞇眼等動作。所謂臥蠶是眼瞼眼輪匝肌。眼袋外開,臥蠶的眼輪匝肌神經可能麻痺,下眼皮張力不夠,眼神變凶,眼白露出甚至下眼皮外翻。

 

整形外科醫師分為二派,一派主張內開,一派主張外開。主張內開的醫師認為不造成傷害為醫療最高指導原則,內開手術保留肌肉完整,避免併發症,是有智慧的醫師都該作的選擇。主張外開的醫師認為眼袋除了脂肪、淚溝以外還有皮膚鬆弛以及皺紋的問題;外開手術才能拉提並切除多餘的皮膚,完整解決眼袋。

 

這二派之外,另有一群人主張內開加上切皮,避免外開的併發症並減少皺紋。

 

所謂實證醫學必須是可以複製同樣結果的治療才被認可。人類是唯一臉部會老化的動物,美容外科手術的實驗只能在解剖室裏進行,無法作人體實驗。

 

2022年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邀請各派大師報告,令眾人驚訝的是大師的手上,無論內開、外開,都能得到優良的效果。很明顯的選擇內開或外開須要衡量病人的狀況,而醫師擅長什麼手術尤其重要。正符合了美國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自古以來只有神槍手,沒有神槍。」好的醫師以自己熟悉的方法,自然能產生優良的結果。

 

至於眼袋手術要不要切除下眼皮?眾位大師的皮膚切除寬度平均只有2至3毫米。有的專家認為如此微量切除沒有意義,但是長期追踪的結果,皮膚切除的群組在皺紋改善,淚溝縮減方面效果較好。

 

會議的結論是年青人為了避免後遺症,建議內開,不切皮;年紀大或淚溝明顯,眼袋嚴重的人,建議加上皮膚切除,效果較好。

週日, 14 七月 2024 01:16

隆乳從肌肉下回到肌肉上

1962年義乳上市,當時的隆乳是在乳腺下(胸肌上方)剝離一個空間,置放義乳。莢膜攣縮率,就是乳房變硬,比率是40%。1990年代,專家建議義乳放入乳腺後面的胸大肌下方,肌肉有避免感染,吸收血腫,增加軟組織,自動按摩等等好處。所謂肌肉下隆乳,一時蔚為最高指導原則。

 

肌肉下的隆乳使胸大肌變壯,肌肉收縮時義乳會跳躍造成疼痛,而且胸大肌妨礙義乳集中,更重要的是運動的女性人口增加,肌肉下的義乳莢膜慢性拉扯,形成血漿囊腫,可能是非典形巨大細胞淋巴癌的原因。

 

隆乳專家巴西的露絲教授2000年時提出肌肉上(筋膜下)的隆乳,她認為肌肉下隆乳強調義乳(前面)被肌肉覆蓋,其實肌肉上的隆乳,義乳後面被肌肉覆蓋,二者都能享受肌肉的保護。

 

肌肉上的隆乳優點是乳房豐滿而非胸部變壯,義乳與真乳合而為一,會晃動,有乳溝,對稱度較優,且上半身重訓時義乳不受影響。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整形外科教授李斯特的報告,肌肉上隆乳與肌肉下隆乳莢膜攣縮率相同,約為3%。

 

之前的迷思認為肌肉下隆乳觸感較好,李斯特教授的報告指出,二者的觸感類似,肌肉下義乳由於肌肉的厚度糢糊了檢查者的觸感。

 

隆乳到底該選擇肌肉上或肌肉下,這幾年一直是醫學會的辯論題目。2021年美國乳房外科醫學會宣佈乳癌的重建以肌肉上為主,乳癌切除之後的乳房欠缺軟組織,都選擇肌肉上了。2022年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也宣佈,隆乳建議放在肌肉上。

 

隆乳手術1962年從肌肉上開始,1990年走入肌肉下,2022年回到肌肉上,不同的是隆乳的結果大幅改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亞當斯的結論是醫學一直在進步,方向不一定是直線,有時會像鐘擺回到原點,隆乳的歷史正是極佳的案例。

週日, 14 七月 2024 01:16

藥界老兵傳明酸愈老愈紅

傳明酸能與纖維蛋白原結合。防止纖維蛋白降解從而達到止血抗炎的作用。1962年日本人發明,並製成藥物上市。有注射及口服二種,當年術後病人,人人早晚注射一支。口服則用於減少經血、流鼻血、拔牙流血等等,藥物銷量很好

 

傳明酸的專利老早就過期,1980年代,外科手術在止血方面有很大的進展,傳明酸不再被重視。英國甚至將傳明酸改列為非處方藥,允許民眾自由選購。

 

2000年代,傳明酸用來治療黑斑、酒糟皮膚、泛紅的痘疤,甚至過敏的神經水腫,這段時期耳鼻喉科發現局部使用傳明酸可以治療流鼻血,胸腔科發現可以治療咳血。也就是說水溶性的傳明酸除了口服或注射之外,也能由皮膚吸收。眼尖的化妝品業立即將傳明酸加入淡白製品。根據皮膚科的論文,頑固的肝斑基本治療是使用對苯二酚加上類固醇,傳明酸與其比較,淡斑效果相同。但是對苯二酚及類固醇,病人耐受性不好,副作用很大;傳明酸的安全度高,不會增加光敏感。價格便宜,台灣的保養品市場,可以買到百元上下的傳明酸淡斑精華液。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傳明酸列為止血藥物,其止血效果又重新被重視,術前注射傳明酸,外科手術可以減少輸血;整形外科拉臉、拉肚皮,局部麻醉加入傳明酸,術中出血較少,術後腫脹降低。最新的報告是巴西抽脂大師,證實抽脂手術,靜脈注射加上局部灌注傳明酸,安全抽脂量增加。國外許多手術室,局部麻醉已例行性加入傳明酸。

 

一個老藥能夠愈老愈紅,也算怪事一樁了。

第 15 頁,共 1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