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民國69年,丈夫與我參加中沙醫療團,到沙烏地阿拉伯吉達醫院服務,那年我30歲,兒子2歲留在台北,女兒1歲送到羅東。沙烏地阿拉伯規定,女人沒有丈夫陪伴不能出門,更別想開車,我上班的醫院,要什麼沒什麼,日子過得很鬱卒。 當地允許堂兄妹通婚,所以門診很多先天畸形的孩子,我的手術常排得滿滿。小嬰孩手術困難,麻醉給藥更困難,有一個皇室的公主,手術順利,術後輸血卻因為檢驗室算錯凝血劑失血死亡。 那樣的日子裏,壓力奇大,我每晚失眠;因擔心隔天無法工作,所以服用安眠藥,從一天一顆變2顆、3顆,到後來是凌晨3點還要再吃3顆。藥量雖大,睡眠品質卻不好;常覺得自己墜入深谷裏,整晚在吶喊求救。 白天的工作,我勉強能應付,身體卻出現幾個狀況:眼睛很乾,眼皮下垂;白天很睏,晚上卻睡不著;體重沒增加,肚子卻漸漸胖起來;反應變鈍,容易碰撞摔跤。但當時我還年輕,不覺得靠安眠藥睡覺有什麼大不了。 直到回來台灣,父親知道我使用安眠藥,非常生氣。他說,連自己的睡眠都無法安排的人,談什麼將來呢?!父親要我戒斷藥物,每天早上運動一小時,白天一分鐘都不可以閉眼睛,晚上10點上床,自然會睡著。 我遵從父親的指示,每天早上去校園慢跑,白天不偷睡,晚上準時上床,就此養成了睡眠的好習慣;後來的人生遇到風浪如果失眠,就請丈夫唸英文,他的破英文,經常一頁書都還沒唸完,我就睡著了。 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得到香甜的睡眠,隔天精神飽滿;更重要的是,不會胖小腹。 根據統計,台灣慢性失眠人口占250萬,居亞洲之冠,這些人一年吃下13億顆安眠藥! 某些疾病例如憂鬱、焦慮等,經過醫師評估,需要使用安眠藥;但是安眠藥抑制造成失眠的腦部活動,同時也抑制了腦部其它活動,造成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老人長期吃安眠藥,由於反應變鈍,可能跌倒骨折,也可能影響認知功能,造成老人失智。長遠之計,應該與處方醫師商量,可否減量或戒斷!…
江太太照顧生病的丈夫八年,其間無數次掛急診,住加護病房,江太太神經緊繃,常常不能睡覺,體重掉了八公斤。 江先生作聖誕樹燈飾的生意,國外客戶很多,兒子女兒嫌利潤薄弱,沒有興趣接手。江先生過世之後,江太太不忍員工沒有頭路,想要接續先生的事業,但是65歲的她,發覺自己已變得又老又醜。 失眠及過勞使江太太眼尾下垂,印堂的皺眉紋寫成「川」字。減重使法令紋深得像標點符號的括弧。最糟的是臉頰鬆弛,木偶紋像魷魚鬚。江太太不奢求漂亮,但是想要看起來順眼,有活力。 江太太由女兒陪著來看診,我解釋臉部年輕化的整形分二種,一種是非手術,例如肉毒桿菌、玻尿酸、電波拉皮。一種是手術,例如拉臉、自體脂肪等等,江太太選擇手術,她希望一次到位,效果持久! 術前江太太擔心自己年紀大,身體能否負擔風險。也煩惱旁人會議論她的整形動機。幸好消腫之後,親朋好友只覺得她氣色恢復。大家都誇她變年輕,很少人看得出她整形了。 江太太也改變生活方式:注意營養,每天運動,規律睡眠,學習裝扮。回到公司上班,老客戶本來就認識她,習慣與她作生意。充滿自信的她,爭取不少新客戶,增加營業額。身材姣好的她常有人猜她才40多歲,她很得意,告訴我,她高興自己動了整形手術!現在的遺憾是身分證的年齡不能整形。 老人被認為是衰弱的人,傷口不容易癒合,傳統將老人列為整形美容的禁忌。但是隨著壽命延長,健康改善,想要整形的老人愈來愈多。另一方面,整形美容無論在麻醉或手術都有進步,老人也可以安全而有效的整形。 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最近的統計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等等可能增加整形美容的風險,但是「老年」不是風險因素。年長者與一般年齡比較,無論麻醉、血腫、感染、傷口癒合各方面,並沒有差異。所以,老人如果有需要,當然可以整形! 103年8月5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50911.shtml
攬鏡自照,眼下細紋,黑眼圈及眼袋最惹人傷心。近來醫美發達普及,說到眼袋沒人敢確定該怎麼處理。 翻開琳瑯滿目的眼袋廣告,有塗抹的眼霜,治療皺紋的肉毒桿菌,填充淚溝的玻尿酸,緊緻拉提的眼周電波,減脂的消脂針,就算微整無效,要動手術,也須煩惱內開或外開,脂肪抽出或回推,中臉是否提拉,眼尾要不要提高,臥蠶是否保留……等等問題。 常有病人問我,「林醫師我的眼袋可以如何去除呢?抽脂或是三合一、甚至五合一,那種手術比較好呢?」 作者的建議,決定採取何種眼袋手術第一該考慮的是手術愈複雜,併發症的機率愈高,恢復期愈長。如果是上班的男人,單純除眼袋,建議內開抽脂,恢復期最短;相反的如果是熟女有眼袋,伴隨顴骨袋,印第安紋,淚溝,黑眼圈,當然是五合一眼袋手術效果較佳了。 第二個該考慮的是期望,同樣是去眼袋,有的人希望自然,有的人希望完全平滑,有的人希望保留臥蠶,每個人期望不同。喜歡自然的人希望整張臉看起來年輕順眼;喜歡平滑的人,要求手術有最大價值;沒有誰對更沒有誰錯,重點是眼神不要變成凶惡,更不該瞪人;整張臉必須協調,下眼皮變年輕不可以突顯臉部老態,而且眼袋手術不會造成日後的加速老化。 最後的討論是眼袋手術能夠維持幾年,一般而言用眼過度,體重變動,骨質疏鬆,失眠等等,是常見眼袋的原因,手術愈複雜當然維持愈久,但凡是人必定會老;只有下眼皮不老,反而怪異,想要眼袋手術持久,努力維持身體健康,注意眼睛保健比較實在。
趙詠華的歌「最浪漫的事」,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這首歌描繪老夫老妻相偎相依,令人羨慕。實際情形,恩愛的很多,擦槍走火的也不少。 尹先生及尹太太就鬧得雞犬不寧。尹先生74歲,流亡學生來台讀軍校之後從軍。退伍後才創業,有個小公司。尹太太是家庭主婦。夫妻二人與那個時代所有人一樣,吃了許多苦頭,才有今天。 尹先生二年前心肌梗塞,裝了三個支架。一年前胰臟炎合併敗血症,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出院以後,像變了個人似的。他在高爾夫球練習場認識一位43歲的女教練,每天一起打球,他覺得女教練姿勢很好,花錢替她作錄影帶,讓她出國比賽,還找公關替她打知名度。 尹太太知道以後去練習場嗆聲,尹先生很不高興,離家出走,自己在外租屋,原本說好氣消了就回家,哪知道尹太太有一天去打掃,發現尹先生弄了一排「犀利士」藥品,還每天服一粒,這下不得了,尹太太哭哭啼啼,四處告狀。 二夫妻來找我,尹先生說犀利士是泌尿科醫師開給他治療攝護腺,低劑量每天一粒,尹太太不相信。 二個人爭執不休,我問先生:「既然是女教練,就讓尹太太也去跟她學吧!」尹先生說:「我一直叫她運動,她怕曬不肯啊!」我告訴太太:「尹先生心血管有問題,你這樣吵,不怕他再發作啊!?」尹太太沒出聲。 根據美國的報告,經常口角的夫妻,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較高,容易早死,尹先生74歲,台灣男人的平均壽命是76.2歲,老夫老妻適合坐著搖椅慢慢聊,沒時間吵架了! 103年07月29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35300.shtml
我的表叔住南部,他從經營小舖子,發展成百貨商場,是成功的生意人。 表叔的商場在火車站對面,七層樓高,非常醒目;商場請了許多員工,表叔怕員工污錢,每天樓上樓下巡邏,表嬸則在廚房以巨大的鍋子、鏟子準備員工伙食! 百貨商場什麼都賣,表叔說:「銅板、大鈔,收進來就是數字。」他們夫妻很節儉,表叔受日本教育,喜歡吃鰻魚飯,他嫌鰻魚飯太貴,嘴饞的時候,就站在料理店的廚房外,大口吸烤鰻魚的香味;表嬸也很省,他們商場有賣毛巾,但表嬸嫌質枓太好,要我在台北後火車站買便宜貨給她。 表叔有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分別在美國,日本及台北,每年聖誕節家族大團聚,照片看起來很幸福。 表叔及表嬸太勞累了吧,兩夫妻不到70歲,一個年頭、一個年尾,相偕往生。告別式時,親戚告訴我,兄弟姊妹為了遺產大吵!哥哥用手中的茶杯丟向妹妹,砸中妹妹的掌心,我抬頭一看,妹妹的手掌果然包著繃帶。 原來商場的土地,所有權人是表叔,地上建物所有權人是兩個兒子,兒子依此理由,要求女兒放棄繼承;兩個女兒不相信父母不愛她們,希望得到持分作留念。四個人誰也不讓誰,當時是民國80年,火車站舊市區是商業中心,有人出價三億要買整棟樓,由於繼承人談不攏,房子沒賣成! 父母健在的時候,一家和樂;但為了遺產,男孩一國、女孩一國,而且女孩提告,主張建物登記男孩名字時,男孩未成年,土地及建物都是父親的遺產,她們有權繼承。 法庭審案曠日廢時,每次出庭,兄妹對峙,同父同母的兄妹像是幾世的仇人。這期間,大兒子意外喪生,送行行列中居然見不到兩個妹妹;好幾年之後,法院判決出爐,土地歸四個孩子繼承;建物是父親生前指定贈予,歸兩個男孩繼承。 這下商場可以出售了,問題是訴訟期間,商場停止營業、執照過期;依照新的消防法規,該建築無法作商場使用,如果拆掉重建;容積率大減。更何況商業中心轉移,火車站前面不再繁華,房地產的價值居然只有當年的一半! 最近的親戚聚會,當話題聊到捐款作公益時,在場的表叔女兒語重心長的說,她主張不要留遺產給小孩。她說父親的遺產到她手中時,她已經55歲,那筆錢對她沒有意義了;但是父親的遺產卻像給了子女一把刀子,讓他們互相殘殺,害她失去父母,接著失去兄弟。她說,如果重來一次,她會主張將父親的遺產全部捐作公益!…
我小的時候希望長大能嫁給表舅,他的個子高而挺拔,樣子很像電影「羅馬假期」裡的葛雷哥萊畢克! 表舅在日本念大學時有個要好的女友。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他哥哥被美軍炸死,留下懷孕的未婚妻。父母命令表舅回台娶哥哥的未婚妻。表舅與表舅媽只有一個兒子,他們的家庭美滿,表舅很好客,親戚常去他家。 表舅媽60歲時血癌過逝。表舅替兒子娶媳婦,他在70歲時有三個孫子。有一天我們卻聽說表舅離家出走與人私奔,娶了新表舅媽。 第二個表舅媽是當時的名媛,本身是婦產科醫師,作過校長。她在回憶錄裏描述表舅去找她的那天:「悶熱的七月,求診的病人很多,那天中午下了場大雨,治療室突然變冷清!傍晚時分,門鈴響了,我走過花園去開門,站在那裏的人,我以為來世才能相見了!………」 表舅的兒子反對父親再娶,並且宣稱他沒有這種父親。表舅放棄所有的財產,表舅媽放棄行醫,二個人到美國結婚。我曾經去拜訪他們,表舅90歲,仍能開車載我們去打高爾夫球。 很難想像表舅如果沒有去按門鈴,兩人如果沒有私奔,會是什麼樣的人生! 華人的文化,老人不追求也不需要愛情,偶而有例外會被叫作「老不羞」,不太光榮。心理學家把60歲的人與40歲的人相比,年長的人比年輕人更期待浪漫的愛情,他們性衝動較少,對於愛情具備更成熟而溫和的看法。 老人如果沒了老伴,不管獨居還是子孫滿堂,常會受孤獨侵襲。但是子女往往為了房產,名份等等因素反對老人的戀情。其實戀愛可以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根據美國的報告:住在老人院,得了失智症的老人,也可能因為談戀愛,減輕症狀。難怪日本的渡邊純一說: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103年7月15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05503.shtml
朋友在淡水買了60坪的房子,花了許多錢裝潢。她入厝的時候,我曾受邀參觀。 大理石地板是義大利的,餐桌是西班牙的,沙發是德國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觀音山落日,很棒的景觀豪宅。 朋友入住七年,最近被地上的雜物絆倒摔跤,結果髋骨骨折,去醫院換了人工髋關節,回家休養後,我約了時間去探視。 門打開時,我以為按錯門鈴了!屋內與我的印像完全不同。四處堆滿東西,彷彿神仙的百寶盒被打開;客廳加了麻將桌,餐廳加了酒櫃及冰箱,沙發旁擺了兩張搖椅,地上堆滿雜誌及報紙,浴巾攤在沙發上,走道有行李箱、腳踏車、籃球、餅乾盒、雨衣、雨傘、運動鞋。我從玄關到臥室需要跨過許多障礙,也難怪朋友會絆倒了! 美國的老人流行住小的房子,減少家當。小房子好整理,減少家當則可增加空間。台灣房價很高,與美國人比,我們住的本來就是小房子。倒是減少家當這件事,中外適用。現在的人每天被購物資訊疲勞轟炸,腦子裡想的不是自己需要什麼,而是儘量「獲得」並「擁有」,把房子當成陳列室或貯藏室。 廣告上的豪宅或好宅一定有舒適的空間!房地產愈來愈貴,房子如果堆滿物品,人在房子裏不能活動,房子會失去家的意義! 我們年輕的時候,在家的時間少,家只是睡覺的地方。等到年紀大,出門的機會少,家裡空間愈大愈好,空間可以呼吸,可以作體操,可以讓兒孫嬉戲,可以邀請朋友,可以作復健……,房子不必大,但是要有舒適的空間! 103年7月8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790668.shtml
美國人喜歡金髮美女,但是公認她們低智商! 飛機場波音747要飛往紐約,旅客陸續登機,一位打扮摩登,金髮美女搔首弄姿走進頭等艙。空中小姐檢查她的登機證;發現她買的是經濟艙,指示她經濟艙往後走她卻不理會,選了個位子,一屁股坐下;空中小姐到座位旁提醒她:「小姐,這是頭等艙!」美女回答:「我的男友說我應該享受頭等艙」,空中小姐沒辦法,只能請空中少爺出動。 美女看到帥哥,露出笑容,空中少爺請美女移駕經濟艙,承諾由他本人提供頭等艙的服務,沒想到美女一口回絕。大家無技可施的時候,座艙長去請示機長,機長說:「我正作起飛準備,忙得很,你們這種小事也無法處理!」機長起身走到美女的耳朵旁邊輕聲說一句悄悄話;美女像被電到,立刻站起來,提著手提包往經濟艙移動! 一旁的人對機長的本事很佩服,有人問機長:「您講了什麼?怎麼能讓那個女人起身呢?」機長說:「沒什麼,我只是通知她本班飛機,頭等艙不到紐約!」 以上的笑話,你可能聽過,可能覺得「笑」果不大,讀到這裏,你不妨試著自己講看看?!講笑話,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可是你相信嗎?!上面的笑話是我90歲老師在聚餐時說出來的! 老師當天還說了另外的笑話,只可惜我無法複述!日本的大前研一說每個人最好有二十個趣味,其中十個動態,十個靜態,到了老年,縱使體力受限,某些項目無法享受,也不至於無「趣」! 有嗜好的人,能消磨時間,能修身養性,能長進知識,能維持人際關係……好處太多,問題是大部分的人不知該從何著手,我的建議是有興趣,有能力,方便,不傷身,不傷老本的事全部可以。我的朋友從小想學鋼琴,家境不允許,現在68歲,買一台鋼琴,每天在家裡練習。另一個朋友,想攝影,從前家裡的照相機歸丈夫控管,現在她自己擁有一台專業相機,生活的每件事情都以相片來記錄!我的老師說他剛開始是喜歡聽笑話,後來是喜歡講笑話,他收集笑話把每條背下來,重覆練習,也難怪每次都有新笑話了! 有人曾經作過統計,請老人選擇,老康,老居,老本,老伴,老趣,老友,哪一個比較重要,答案是老趣!原因是有老趣就會有老康,老友,可見老趣的重要性了! 103年07月01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76113.shtml
現代人注重隱私,不流行在家裏招待客人,與親戚朋友見面,習慣約在餐廳或咖啡廳,「家」對年輕人而言是「睡覺」的地方,但是對老人而言是生活的地方,想要了解自己老了會怎樣?該作什麼準備?注意那些地方?拜訪親戚是最好的學習! 我的伯父伯母各是92歲及90歲,獨子離婚,無業,與父母同住,在老舊公寓的二樓,樓梯陡峭,沒有電梯,伯父脊椎手術之後需坐輪椅,出門由兒子背下樓,伯母重聽,有糖尿病,早晚由兒子注射胰島素並監測血糖,這個兒子是我的堂弟,早年讓父母傷透腦筋,晚年卻成為照顧父母的天使! 古人說:「小孝事親,大孝顯親」,古人壽命不長才會說這種話,現代人長壽,孝順的定義需要改寫,一個得諾貝爾獎的兒子也不如跟在身邊把屎把尿的兒子吧! 伯父的房子位在市中心,是60年前的建築,屋子的厠所在後方,伯父夜裏摸黑上厠所,曾經撞到頭,硬腦膜下出血,昏倒在走廊,急診開腦。伯母有氣喘,醫師找過敏原,發現是住家木材的黴菌,必需搬家,房子週邊是鬧區,房價很好,大家都勸伯父母換房子,他們卻說住習慣!生根了,不能搬了。 台灣的老人習慣住在原來的方子,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這種變老的方式,在老人醫學的立場最符合人性,問題是老人隨著生活能力,生理機能的老化,需要特殊的設施與服務。從前的房子無論隔間、傢俱等等都不符合要求,老人經常整天待在家裏,所謂老居我們總以為時候到了再來準備,其實趁著自己有能力,有體力,愈早規劃,健康及生活品質愈有保障。 103年06月24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760975.shtml
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壽婆98歲,二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 兒子上台演講說,父母長壽,是子女的福氣。父親自己賺錢,不必他奉養,他不能抱怨!只是父親個子小,他與父親外出,常被誤認是兄弟。更慘的是有人硬說他是哥哥,害他不得不去割眼袋,台下一陣大笑。 壽星致辭答謝。他說許多人問他長壽的秘訣?他無法回答;因為他生活正常,不抽菸、不喝酒、愛運動。他的太太生活不正常,抽菸、喝酒、打牌而且不運動。更稀奇的他是瘦子,太太是胖子。所以他用科學家的精神向大家報告,如果要知道老人胖好還是瘦好,追蹤他們就知道了! 言猶在耳,老夫妻最近同時得到流感,演變成肺炎。太太住院幾天就恢復了;先生卻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折騰了二個月才出院。醫師的解釋是丈夫瘦,膽固醇低,平常可能心血管負擔輕,對身體比較好。但碰到肺炎,身體沒有儲備能源,容易有併發症。 現代社會營養過剩,大家每天得到的訊息都是減肥。但是高齡醫學專家提出「高齡的肥胖矛盾」,建議一般人的體重應該維持正常,避免三高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的風險。但是高齡者不可隨意減肥,體重稍微肥胖(BMI23-25之間),其死亡率較低。醫學的解釋是老年人身體虛弱,容易感染或生病,肥胖的人有本錢,對抗疾病,體重過輕的人平常就營養失調,稍一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擊垮。 台灣俗諺說,老人吃得下睡得著就是福氣!年輕人怕胖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東坡肉、漢堡、冰淇淋等等美食,由於味美易嚼是許多老人的最愛。但是子孫們常以膽固醇、血糖等等理由制止。其實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吃得下儘量吃,稍微偏胖比較長壽! 103年06月17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46133.shtml
第 20 頁,共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