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生物學家發現大腦是人類的神經中樞以前,中國文學認為思維來自肚子,成語「心知肚明」;「我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知道你想的是什麼?」等等可為證明! 中國歷史上,二個大肚子的人很有名,一位是唐朝的安祿山,據說他很胖,肚子大而下垂,影響走路!有一回入朝,唐明皇好奇的問他:「你的肚子那麼大,裡面裝的是什麼?」安祿山答道:「回皇上,臣肚子裝滿對陛下的忠心。」安祿山後來造反,唐明皇丟了皇位,安祿山本人在幾年後被親信在肚皮上殺了一刀,腸肚流出而亡! 宋朝的文人蘇軾(蘇東坡)肚皮也大,有一次跟家中歌伎飲酒,拍著自己的大肚子,問歌伎們說:「你們猜,這肚子裡裝的是什麼?」有人說學問,有人說聰慧,有人說詞彙,蘇東坡最疼的妓兒卻說:「相公肚裡沒有別的,只有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腹圍肥胖稱為「危險型肥胖」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有關。粗腰肚子大的人,穿衣服不好看,行動不靈敏,膝蓋容易故障,如果肚子減肥變小,變平,變緊,相對胸部前凸,臀部後翹,穿什麼都好看!減肥、運動、控制體重等是最佳的瘦身方法,但是腹部的贅皮及贅油使用以上的方法不會消除。 2014年整形外科的統計;縮減腹圍的拉肚皮手術(第四位)排名超越拉臉手術(第七位);而非手術性的體外超音波等年增35%。 大肚子的原因可以分為:一、 皮瓣性:肚皮鬆弛與多次懷孕,多胞胎懷孕,巨量減肥等等有關。二、 脂肪性:有的人是西瓜型,先天脂肪堆積在腹部皮瓣。三、 內臟性:內臟肥胖包括脂肪肝,肥肚,肥腸,肥網膜,是新陳代謝症候群。四、 其它原因:包括疾病,身體結構改變等等。…
小的時候母親常說日本的龍宮童話,大意是說有位心地善良的漁夫叫做浦島太郎,他被大海龜帶到深海龍宮去玩,龍宮裏宛若天堂,浦島太郎不知不覺待了三年,等他想家,大海龜載他回去時,故里人物景象已全非,原來龍宮的三年竟是地上的三百年! 龍宮故事告訴我們生命時鐘有快有慢,最近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與這方面有關,美國聖地牙哥沙克學院發表老鼠實驗,二組老鼠同樣給予高糖、高脂飼料,第一組老鼠一天24小時都可以進食,38周後會變胖而且有新陳代謝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第二組限制一天只有12小時進食,雖然是高糖高脂飼料,老鼠不會肥胖也不會得到新陳代謝疾病。第三組老鼠餵食正常飼料,一天12小時進食,與高糖高脂12小時進食組比較,除了皮下脂肪較少以外,肥胖或健康指數沒有差異。 進食時間過長造成的肥胖與新陳代謝疾病是可逆的,如果一天24小時進食的老鼠,在實驗中途被改成一天12小時進食,其健康會改善,或是一天12小時進食的老鼠每週一天被允許24小時進食(類似人類周末吃宵夜……),其健康仍能維持。 人類的健康狀態由掌管新陳代謝的基因主宰,而此基因受細胞的生命時鐘控制,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地球的律動以「一天」為單位,「一天」是因為太陽光的照射造成白天與黑夜,我們以為細胞的生命時鐘也受陽光影響,每個人的時鐘快慢相同,科學家由這個實驗以及其它報告發現每個人的細胞生命時鐘快慢不同,而且個人的進食時間比陽光還關鍵。 進食時間愈長,細胞的生命時鐘愈快,身體變胖,健康變差,易產生新陳代謝疾病。我們知道宵夜對身體不好,由這個實驗看來太早吃早餐,太晚吃晚餐都不好,理想的第一餐與最後一餐應該距離12個鐘頭,也就是每天有12個鐘頭的空腹,讓腸胃休息。 人類的壽命已知是由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控制,所謂細胞的生命時鐘,每個人快慢不同。浦島太郎因為到了龍宮,時鐘變慢,活到三百歲,我們這些無法到龍宮的人,控制自己的進食時間在12個鐘頭,就可以讓生命時鐘變慢。難怪台灣俗諺稱「活多久」叫做「吃多久」,其實很有道理啊! 104年03月10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755677
大陳與小陳是兄弟,大陳92歲,小陳90歲,大陳沒什麼積蓄,小陳累積了驚人的財富。十年前二兄弟幾乎同時間生病,大陳得了直腸癌,手術後肚子旁裝了人工肛門,小陳心肌梗塞作心導管放了二個支架。之後大陳的太太過世,子女都在美國上班,他只能與菲傭相依為命。小陳的太太健在,子女圍繞身旁,小陳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我最近拜訪這兩位親戚,發現事情與想像中不同。小陳住在豪宅,電梯需要刷卡,屋內富麗堂皇,小陳臥在躺椅上,我太久沒來探視了,小陳整個人縮小二個尺寸。大男人體重只剩49公斤,我問他怎麼了,他說醫院檢查除了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以外,一切正常,醫師要他多吃,可是他牙齒不好,硬的咬不動,乾的吞不下,有些食物不好吸收,現在每天最傷腦筋的就是沒有食慾。兒子媳婦花心思買鮑魚、魚趐切丁之後,用果汁機攪碎,弄成低鹽,低油軟狀食物。但小陳說吃起來像餵豬的「餿水」,沒胃口,體重一路下降,體力也日益衰弱。 大陳住在一般公寓,他每天外出散步,身體挺直,氣色很好。我問大陳,太太不在,三餐吃什麼呢?!大陳說菲傭知道他牙齒不好,菜肉都會切碎煮爛,搞得像嬰兒食物,他偶然發現喝啤酒會讓自己有食慾,所以中餐、晚餐各喝一罐啤酒。大陳很得意自己的創意,用英語告訴我啤酒是「Liquid Bread」(液態麪包),還說他年輕時留學德國,發現他們的農人午餐就喝啤酒! 雖然大陳看起來很好,我卻擔心他每天喝啤酒會有副作用,回家查書發現罐裝啤酒350c.c.約18公克的酒精,其中只有12公克的糖,是很好的低卡飲料(125卡),啤酒沒有膽固醇,沒有脂肪,有大量的維他命,纖維以及礦物質,人類肝臟每小時能夠代謝一罐啤酒。如果肝臟健康,沒有痛風,美國老人醫學網站允許男性每天二罐,女性每天一罐啤酒(建議吃過食物再喝啤酒,不可空腹喝酒)。 老年醫學的研究證實老化是一種營養不良!高齡老人由於慢性疾病,飲食常被過分限制,高齡者沒有食慾,咬不碎,吞不進,吸收不佳,容易營養不足或不均衡。老人愛吃的冰淇淋、東坡肉、巧克力不是太甜,大鹹,就是太油,常被列為禁忌。其實飲食控制,預防的是多年之後的疾病,高齡老人營養不足會有立即性的危險,老人能選擇的食物少,飲食規範可以放寬。想吃,愛吃,吃得下,最重要! 104年03月03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739650
別用衰老 掩飾心的冷漠 表哥大學時愛上我的同學,同學是我們班的班花。瓜子臉,笑瞇瞇的眼睛,長髮梳成公主頭,男生女生都說她漂亮,表哥與同學交往了四年,二個人整天膩在一起。大學畢業,表哥想與班花同學結婚,姑丈堅決反對。同學因而離開台灣到日本留學並嫁給日本人,表哥傷心欲絕,頹廢了一陣子才娶了父母安排的對象。 表哥對於這段戀情從未忘懷,每回見了我,總要偷偷探詢同學的近況。畢業十年左右吧,我們一起旅遊,有個晚上在日本北海道的涵館住宿,洗了溫泉喝了啤酒,大夥兒在大廳聊天,山腳下涵館的夜景燈光閃爍,我一時說「溜嘴」,告訴表哥,山腳下某一個燈就是同學的家。 表哥慌慌張張想出門去探看,沒注意前面的玻璃門,額頭當場撞傷出血,表哥用情之深,讓我印象深刻。 畢業三十年之後吧,一天下午表哥神祕兮兮的到辦公室找我,告訴我他很困擾,原來是同學搬回台灣,表哥與她約好在餐廳見面,表哥說同學只有名字沒變,整個人都變了,他記憶中愛笑愛哭的美人,變成嚴峻、冷酷的歐巴桑。話題全是自己的病痛,表哥說見面前的熱情一瞬間煙消雲散,飯後表哥送同學去坐車,過十字路口時秒數緊湊,表哥坦白告訴我,他連牽同學手的興致都沒了。 被人嫌棄是所有老人的夢魘!依我的觀察,年輕人嫌棄老人的原因分別是:1.特殊味道,2.外貌醜惡,3.動作慢,4.囉唆,5.愛計較,6.太節儉等等。什麼年齡被嫌老,沒有一定的數字。歡場上班的女人,25歲就被嫌老,但是巨星張小燕年齡是法定老人,收視率長紅;正牌老人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員工對他愛戴加感恩,可見年齡不是被嫌棄的主因。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在一場演講中提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有一天當我們到達人生終點,需要繳交成績單時,「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人」是評分的標準。老人會被嫌棄是由於我們只關心自己,把衰老當成自私的藉口,以節儉及計較來掩餃對別人的不關心,如果我們學習台東陳樹菊的精神,一生捐款助人,別人只會希望我們長壽,怎麼會嫌棄我們年紀大呢?! 104年02月24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721413
我的外公是遺腹子,外婆與她的婆婆同住,婆媳經常磨擦,母親看在眼裏,認為婆媳、姑嫂關係是解不開的難題,常說婆婆與媳婦永遠隔著一層肚皮,又舉日本俗諺「一個小姑等於九隻老虎!」,認為媳婦在夫家只能作二等公民。 母親年輕時是豐原的美女,有三個人追求她;母親說她最後會選擇父親,最重要的原因是男方父母早逝,不必侍奉公婆。未婚前,我如果抱怨母親重男輕女,眼裡只有哥哥弟弟,母親就會回答:「這世上最疼你的就是你的親生父母,不相信的話,結婚後看公婆的臉色就知道了!」 丈夫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公婆住羅東,公公嚴肅、婆婆安靜。我謹記母親的教訓,小心經營婆媳關係。兒子女兒未滿兩歲時,醫院派我到日本進修,1月的東京酷寒、物價昂貴,我一個人在外國,想家、想孩子,日子很難過。 有一天接到國際包裹,打開看到裡面是婆婆親手編織的背心及一個紅包,公公還在紅包袋上寫「進修成功!」,婆婆寫「專心進修,我幫你顧家」,美金60元的現鈔用塑膠袋密封,寫著「媳婦靜芸的壓歲錢」。這個包裹當下讓我淚流滿面,那種感動真的無法形容。 傳統觀念作了媳婦、妻子、母親就該好好持家,我拋夫棄子出國進修,公婆不但沒有責怪,還鼓勵我,給我壓歲錢!我當下許願,不管未來環境如何,我會努力作好媳婦!現在回想起來,公婆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們對待媳婦的方式和別人不同,我終身感念! 早年過年要發添歲錢給長輩、發壓歲錢給晚輩;現代人過年包紅包,希望長輩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對父母有感念教養的意涵;包紅包給晚輩,則代表喜慶,祝福小孩平安長大、好運連連。如果兒女結婚,紅包則改發給媳婦女婿,歡迎他們進入新的家庭。 過年到了,又是包紅包的日子,網路上許多文章詢問紅包該包多少;大家能接受的約是父母各6000元、爺爺奶奶各2000元,晚輩小的600元、大的1000元。其實紅包是一點心意,不需要跟別人計較,量力而為才是真的。 錢給的再多,都可以花光,紅包裡面不妨放張親手寫的小紙條;錢不會說話,紙條卻能將心底的祝福,具體傳達。對我而言,公婆當年給我的,是最棒的紅包! 104年02月17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714023
我的外公與外婆感情很好,民國44年外公腎結石併發尿毒症過世,53歲的外婆哀傷得近乎崩潰,她一個人住豐原,母親把5歲的我送回娘家與外婆作伴。 外婆家非常的大,外公在的時候,客人川流不息,外公走了,一個大宅只剩外婆與我。外婆每天整理外公的遺物, 賭物思人,整理衣服的時候哭,整理文件的時候也哭,5歲的我跟著一起哭,日子好悽慘。 外婆手頭拮据,我們睡覺用的蚊帳破洞,好不容易存得80元,外婆帶我搭客運去台中買蚊帳,下車時碰到外婆的牌搭子,外婆被說服去打麻將,輸掉我們僅有的80元,據說5歲的我緊握著錢,哭著不肯給人。 外婆失眠,每天晚上要我按摩雙腿,我常累到睡著,外婆會提醒我,她中愛國獎券時分我五塊錢,那樣的日子裏,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 有一天舅舅從美軍軍官俱樂部買了一瓶綠色薄荷酒孝敬外婆,據說薄荷酒可以補血,治療失眠。不沾酒的外婆每晚喝一杯,也給我一口,奇怪的是喝了酒的外婆整個的變了一個人,手腳不會痠,睡眠改善,白天不再哭泣。印象中,生活由於那瓶酒整個改變。 外婆給了我充滿回憶的童年,我每每想到睡前與外婆共享甜酒,當時的歡欣仍在心頭。外婆如果活在現代,可以服用百憂解治療憂鬱,以安眠藥治療失眠,但是民國44年薄荷酒卻是外婆的仙丹。 美國老人衛生網站認為每天適量飲酒有利健康;酒精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夜循環,解放壓抑的個性,得到欣快的感覺;如果是紅酒的話,含有白藜蘆醇可以保護心臟。所謂適量飲酒指的是一天啤酒350c.c.,或烈酒30c.c.,或紅酒150c.c.,也就是大約18公克的酒精含量。 必須提醒的是老人代謝減緩而且可能使用藥物,不適合宴會時乾杯豪飲!過量飲酒會傷腦、傷心、傷肝,使糖尿病、血壓高、憂鬱症等疾病惡化,切記不可飲酒過量或酒精上癮。 104年02月10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699370
張醫師年輕的時候離開署立醫院,在新莊開業,看的是耳鼻喉科。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應診,只休星期日晚上。每回流行性感冒,病人一個接一個,張醫師忙到無法吃飯,沒時間上厠所。假期別人去旅遊,張醫師只能讓太太帶兒女去玩。張醫師沒日沒夜工作,六十歲身體出現警訊,先是胃潰瘍,接著頸椎退化壓迫手臂神經,等發現攝護腺癌的時候,張醫師鬥志用盡,關閉診所,宣佈退休。 張醫師有一個房子,三千萬元的存款,他認為這些錢足夠他們夫妻退休的生活。 張醫師的兒子在銀行工作,每個月領固定薪水,兒子看客戶買賣外幣,覺得賺匯差很容易,要求父親替他作保證人,他想作理專替客戶操盤作外匯。張醫師了解作保可能須負責賠償,自己沒有賺錢能力無法承擔風險,想要拒絕,兒子拍胸脯保證有內線消息穩賺不賠,張醫師才簽字蓋章。哪知道兒子挪用客戶存款,一年之間玩掉三千萬,銀行請張醫師考慮要償還損失,還是將兒子移送法辦。張醫師怕兒子被判刑,斷送前途,兩手顫抖,老淚縱橫奉上自己的終身積蓄。 一身是病的張醫師為了生活必須工作,但是他只在一個偏鄉找到工作機會,一周看二個下午門診,他每個月現金收入包括老人年金是一萬九千元。張醫師的同學以前羨慕他收入優渥,現在紛紛以他的例子互相警惕,要學習拒絕兒女的請求。 美國人養小孩,講好上大學就離開家庭,學費自付。台灣人疼小孩,學費父母全扛,還幫忙娶媳婦、買房子,甚至創業、顧孫子…無所不及。尤其台灣光復前後出生的父母,本身童年困苦,把自己沒能享受的全部給下一代。 老後的生活,需要老本應付日常開銷。如果年紀大了才虧損老本,沒有機會翻盤,下場恐怕會很慘。 老人必須學習向兒女說「No」,有的老人害怕說了「No」親情受損,兒女會不孝順。其實拒絕這件事不等於拒絕這個人,不等於我不在乎你,我拒絕僅僅因為我的年齡已大,我必須照顧自己,不要變成你的負擔。拒絕的同時,我不會減少我對你的愛,請你理解我的能力。理智的拒絕,而不是迫於維持關係委曲求全,親子互動才能長久和諧。 104年02月03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684077
上了年紀的人容易便秘,根據統計1/4男性,1/3女性有這種困擾!如果是生病住院的老人便秘比率更高達75%。 正常的人一天解便一至二次或是二天解便一次,統計學上一周解便小於三次定義為便秘。便秘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但是老人因為食量減少、飲水減少,牙齒或咀嚼功能不良,食物纖維減少,大腸通過時間延長。如果有多重疾病或多重用藥,更可能便秘。 便秘影響生活品質,也是身體不適的常見原因,尤其長期便秘,糞便受細菌作用,產生大量甲烷及氫氣。臭屁體積可能高達5公升(5000cc),腸子膨脹,腹內壓升高,下腔靜脈迴流受阻,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也難怪台灣俗諺會說「膨肚短命」了! 許多老人習慣性吃瀉藥或是定期自己灌腸,以這種方法對抗便祕可能變成依賴,藥物用久不一定有效,以下建議簡單的方法可以輕鬆告別便秘(如果身體有特殊狀況需先與醫師諮商): (一)運動:例如一天一萬步,運動可以促進腸蠕動。 (二)趴睡:趴睡讓小腸受壓蠕動,建議每天趴睡10分鐘。 (三)每晚至少空腹八小時:所謂「胃大腸反射」是指食物入胃促進大腸蠕動,我們如果常吃零食,「胃大腸反射」變弱,建議每晚至少空腹八小時,早上起床或早餐後有便意,固定時間上廁所 (四)多喝水:水分可以避免糞便乾燥結粒,堵塞腸道;多喝水的目標是每公斤體重每分鐘尿量至少1c.c. (五)多纖維:台灣盛產蔬菜及水果,例如香蕉、木瓜、地瓜、芒果等等,都富含纖維而且適合老人食用 總之,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能每天固定排便,肚子輕輕鬆鬆,身體就沒有負擔!…
我在美國旅遊時,看過一篇雜誌報導各個國家人民的性生活頻率,北歐人最高,義大利、法國等拉丁民旅次之,愛看A片的日本人殿後,那個統計未提及台灣。美國人二十幾歲時每年111次,年齡每增加10歲,性生活頻度會下降20%,也就是說老人的性生活頻率很低。華人的老者多道貌岸然,德高望重,想像中應該沒有性生活。 我的觀念在10年前改變,一個68歲的球友,妻子過世,託我替他找伴,我推薦一位52歲的餐廳女老板,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來電,常一起出遊,我以為媒人禮穩賺了。二個月之後,球友一個人來找我,他說很遺憾,但是已決定分手,原因是性生活不合。球友說女人30歲喪夫,「太久沒用」,加上停經,每次都有困難…。講了一長串,我還沒聽懂球友居然開口怪我,他還很健康,為什麼介紹一個停經的給他。愣在那裏的我,不知該怎麼回答。 那次的教育之後,我發現老人分兩種;有性與無性,二者之間並非以年齡為界: 一位50歲的家庭主婦說,她家房子很大,有前門及後門,為了防止小偷,她與丈夫一人睡前面,一人睡後面互不干擾。另一位60歲的阿嬤說丈夫在高雄,她替女兒帶孫子住台北,「老了!沒那種念頭了。」,也有一位65歲的阿嬤與丈夫同房不同床,但是作「家人」很久了。 老男人呢?!如果口頭訪問的話,每個男人都很行,打高爾夫球的人說自己開球又直又遠,推桿神準,一桿進洞,有個80歲的球友說他二腳走三腳勇,旁邊45歲的年輕小伙子感嘆,為什麼自己年紀輕輕卻技不如人。 我原本以為這些老男人只剩一張嘴,元旦連假前,一位82歲的男人來除眼袋,他在病歷使用藥物欄填寫著每周用一次威而鋼。另一位78歲的老闆作了微整形之後,問我隔天可以作愛嗎?哇!這些阿公好勇! 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協調人體各種機能,是健康必備的標誌之一。以往的觀念認為老年人不需要性生活,根據報導,南台灣65-96歲平均72歲的老人,61.5%老人仍有性生活,其中男性71%,女性42.9%。老人主動而積極的性生活,對其身心健康和幸福愉悅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性慾受創壓制或無法滿足,不但身體受到傷害也會因而悲觀及失望。醫學上對性事活躍的老年人,建議給予肯定與支持,對性有障礙的提供治療與指導。可見老年人可以且應當保有滿足的性生活。 104年1月20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654675
玉雲60歲,在公司做會計,最近員工旅遊,洗出來的照片她每張都瞇著眼、眼尾下垂,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玉雲認為,是年紀大眼皮才會掉下來,想做眼皮整形。 正好有位年輕同事也想割雙眼皮,玉雲便騎摩托車載同事到診所,她們被安排先作視力測試。結果同事的視力左邊1.2、右邊1.5很正常,輪到玉雲時,她只能看到視力表上最大的字,其他全指不出缺口方向,視力只有0.1。 同事被檢查結果嚇到,當場告訴玉雲看完門診,會自己搭公車,不敢再坐玉雲的摩托車。我問玉雲為什麼視力只有0.1卻沒發現,她說以為只有輕度近視,難怪朋友擦身而過,若對方不出聲,玉雲就認不出人,常被誤會高傲、不愛理人。 有一回她開車走高速公路,因為看不清標示,到了交流道出口臨時變換車道,結果發生車禍車子撞壞,從此改騎摩托車。 玉雲問我眼皮整形後,如何預防再下垂;我說視力正確、不必瞇物,眼皮就不容易鬆弛。玉雲沒想到,原來是長期瞇眼調焦距,累壞眼皮了。麗卿的左上唇有一塊10元硬幣大小的老人斑,來找我作雷射除斑,結果檢查時意外發現右眼視力1.0,左眼視力卻幾全喪失,我問她為何沒發覺,她很可愛的告訴我:「林醫師,你遮住右眼,我的左眼才會看不見啊!」我替麗卿雷射老人斑後請她看眼科,原來她左眼白內障,手術後左眼視力完全恢復。 據眼科醫師說,眼睛是全身最累最辛苦的部位,上班時盯電腦,下班如果又盯電視,身體可以懶洋洋躺臥沙發,眼睛卻一刻不得閒。眼睛長期疲憊,加上光線、自由基等使眼睛老化,除了屈光不正,還會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眼中風…,讓視力受損。 任何原因的視力障礙都會影響老人的生活,例如看字吃力會不喜歡閱讀、不愛看電視、無法操作手機,讓接收外界資訊的管道減少;視力模糊、視野限縮甚至視物扭曲,會認人不清,也容易摔跤、行動遲鈍,造成人際關係退縮,增加衰老及失智風險。 醫學進步,許多眼科疾病只要早期發現,都能治療,建議每個人都要定期作視力檢測,好好保護眼睛,視力正常,人生才能多采多姿! 104年01月13日刊登於聯合晚報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639524
第 17 頁,共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