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整形外科

聯合整形外科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50

眼袋的秘密

小梅32歲,在銀行上班,雙眼下方有眼袋,客戶經常問她:「沒睡好嗎?」「很累嗎?」

小梅被問煩了,找個連假「作掉」眼袋。手術是內開式(傷口藏在結膜),小梅休假結束恢復上班,大家只感覺她神輕氣爽,精神很好,沒人發現她動了眼袋手術。

林董62歲,女兒即將出嫁,他心裏萬般不捨,無法面對。婚禮前二個月才意識到自己必須牽女兒走紅毯,匆匆忙忙想到自己似乎該作眼袋手術。

林董在商場上出名阿莎力,講求效率。找了一個肯聽他說話的醫師提出要求:眼袋的脂肪抽乾淨,多餘的眼皮切除!林董復原之後,眼袋變平,但下眼皮卻下移,眼白增加。婚禮上的林董露出鬱悶、瞪人的眼神……,賓客們認為林董嫁女兒不開心!

眼袋是常見的困擾,它不是老年人的專利;18歲到80歲、男人女人、已婚未婚、白領藍領,都可能有眼袋。有眼袋的人看起來疲累、精神不振、顯老。如果加上黑眼圈、淚溝,更會讓人懷疑是否熬夜、酗酒、疾病、甚至吸毒!

一般人認為膨出的眼袋是脂肪增生,眼皮腫脹。治療的方法就是去掉脂肪,並修剪眼皮(也正是林董的思考模式)。此種眼袋手術流傳了很多年,有些人效果很好,但是大約15%的人眼下「臥蠶」消失,下眼皮下移甚至外翻,眼珠露白,眼神變凶,眼皮無法完全閉合,眼下細紋增加。

美容整形的最高原則是手術必須安全有效,手術後不可加速老化。傳統的眼袋手術無法符合。因而有了各種改良。

第一種主張老化造成組織下移需要中臉剝離及側眥(眼尾)懸吊,手術很大。第二種主張眼袋的脂肪必須保留,抽出之後回填淚溝,此種術式可能結膜水腫,甚至延長癒合。第三種主張尊重眼輪匝肌,眼袋採內開(經由結膜)。反對的人認為無法處理皮膚鬆弛。

眼袋該怎麼作?!這二十年來一直是國際整形外科醫學會的辯論題目。今年卻因為幾項發現而有了共識。首先美國蘭布斯教授,追踪數百人從年輕到老,發現下眼皮與臉頰的結合處(一般所謂淚溝)並不會下降,所以眼袋手術無須例行性的剝離(或懸吊)。

澳洲的布萊恩教授發現只有60%的人口,眼袋凸出會伴隨明顯的淚溝,這些人眼輪匝肌的源頭與眼眶骨到皮膚的支持帶融合,只有這部份的人口需要打開筋膜並回填脂肪。剩下的40%人口,多的脂肪可以抽除,不需要回填,避免脂肪回填的延遲癒合。

至於外開或內開的問題,外開如果避開鼻側的顏面神經,眼輪匝肌的力量可以維持。外開或內開應視病人的狀況。眼睛健康,不喜歡眼皮有傷口的人適合內開;眼皮鬆弛,需要剪皮的人可以外開。

伴隨眼袋發生的淚溝以及中臉鬆弛,解剖學的研究與軟組織老化有關。但是更關鍵的是骨頭老化,骨質疏鬆使上下顎骨的體積及高度縮減。失去支撐的臉頰並非由於地心引力下垂,而是骨頭後縮使得臉頰崩塌。眼袋手術的時候利用自體脂肪(身體其它部位)作深層綿密注射。一方面補充骨頭體積,再者幹細胞促進再生,可以撫平淚溝,並有中臉拉提效果。

以上的眼袋手術尊重解剖原理,維護功能,就可順利癒合,快速恢復,改善眼神,。平均術後三天可以見人,一星期可以重回社交。因此眼袋是熟齡族最常作的整形手術。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50

老人的性生活

小芳陪娘家父母去旅遊,三個人同住,一晚醒來,發現70歲的父母在作愛,小芳震驚的不知該如何思考!小瑜的父親過逝,70歲的母親經營銀樓,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小瑜有一天沒通知就回家,卻發現母親與只穿內褲的男人在臥室,小瑜無法接受,希望自己立刻從地球消失!

性在我們的文化中屬於年輕,衝動,浪漫,是與老不可能相連的事情。孩童半夜醒來撞見父母作愛,頂多害臊好奇。年輕人發現自己年過花甲的父母居然有性生活,卻會驚嚇與失措。

男人不管多老,從不避諱他們對性的渴望。我的Line群有一堆超過50歲的男人。話題只要聊到性,每個男人都宣佈自己很行。柯P世大運閉幕演講提到,台灣將勇敢的航向全世界,這群人跟著附和,號召「大家勃起」!

男人認為心中有性,生命才有意義,心血管門診的護士告訴我:一個96歲的老伯伯急性心肌梗塞,醫師花了很大的力氣把他從鬼門關救回來,二個月後回診老伯伯卻充滿怨懟,老伯伯說原本每星期一次的性生活,現在不行了,活著沒意義了,老伯伯抱怨醫師只醫心臟,不管病人性福,沒有醫德!門診醫師護士聽了個個搖頭!

男人心中有性而且努力實踐;楊先生是台灣知名人物,前妻出身望族,子女都是社會賢達,楊先生卻在74歲高齡迎娶47歲的風塵小姐。婚後對太太言聽計從,幕僚子女被晾到一旁,有人問他為何如此傾倒,先生回答:「她重振我的六點半!」這句話驚醒一堆女人,原來煮飯、洗衣、教養小孩、持家、孝順公婆……對男人來說都不是重點,會修理時鐘才算偉大。

男人如果沒找到六點半的救援,也會研究威而鋼、犀利士,輸人不輸陣,再不然也會練成一張嘴!有些女人觀念錯誤認為性是淫蕩,不賢慧,停經就是停止經過,性生活畢業。男人如果不肯放手,就會像某對夫妻,彼此看不順眼,每星期大吵甚至鬧離婚。

許多女人感謝更年期荷爾蒙治療,有個65歲的女人,丈夫小她8歲,很寵她,為了報答丈夫,她每星期應付一次,未使用荷爾蒙時,每回都像被強暴,必須咬緊牙關忍耐,有了荷爾蒙,才了解作愛可以是享受!

醫學進步老女人比老男人能夠享受性生活,根據調查女人愈老,性生活質量愈好。年輕女人有月經,生育,家事,工作,種種困擾,年紀大的女人沒有負擔,更能享受性生活,適度的性生活讓人愉悅,擁有性生活的女性對婚姻的滿意和幸福感增加,日本女人老後健康的書籍主張,性行為可以使體溫升高,陰道、子宮、卵巢血液循環變好,荷爾蒙平衡,頭髮皮膚有光澤。透過和自己所愛的人親密接觸,可刺激副交感神經,降低焦躁情緒,放鬆心情及安眠效果。

老人醫學專家Bortz說:「如果你保持健康,有一個好的伴侶,你一直到死之前,都可以享受性生活。」研究發現50至80歲的人50%男性40%女性仍有活躍的性生活。

有性生活的人,活得更長,生命品質也較好,性生活帶來的親密關係對雙方有正面積極的鼓勵,老化帶來的沮喪也因為伴侶的接納和認可得到緩解。老人的性生活與年輕人的性生活一樣是健康的人生!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50

改善身材的拉肚皮手術

馬拉松賽跑1896年第一次在希臘舉辦,參賽者全部是男性。1984年美國洛杉磯才有女性馬拉松。時至今日路跑仍然盛行,只是半馬、超馬的人,女多於男!

女人勤於運動,不僅只是馬拉松,其它健身房,公園等等,都可以看到熱衷鍛練身體的女人。

二次大戰後的女性希望自己胸部豐滿,身材渾圓,成為男人的性感偶像,運動的女性認為健康才是美,喜歡瘦腰零小腹,追求人魚線,其至六塊肌,歷史上女性第一次抛開男人的觀點,追求身材自主!

 

阿美已婚有一個小孩,她在銀行上班,整天坐著。阿美37歲時被同事揪去慢跑。迷上跑步之後,體重控制,鼻子不會過敏,體力變好!可是懷孕造成的腹部鬆弛,以及小肚腩無法改善。洗澡時看到自己的妊娠紋,阿美會噁心。而凸出的小腹,使她腰部顯粗;上衣無法紮進裙子,衣著有限制。阿美坐著的時候,腹部一堆贅肉,阿美想像中贅肉去除,問題就能解決。

她請教整形外科醫師,發現她需要的是拉肚皮手術。阿美找了一個星期六去手術,當天回家發現自己又能穿上婚前的長褲,很高興!

 

類似阿美的案例,注意養生,希望擁有健康身材的人仕增加。2010年之後拉肚皮手術每年成長35%。肚子大的原因可能是懷孕(多產或多胞胎)、減重超過20公斤、先天皮鬆等等。曾有男性減重100公斤之後腹部贅皮覆蓋,嚴重到尿尿及性交時掏不出陰莖。

 

腹部拉皮將肚臍以下的皮瓣全部切除,腰部抽脂,筋膜縫緊,肚臍重建,傷口在剖腹產的位置。

能夠縮小腰圍,撫平小腹,戲劇性的改善身材!醫學文獻拉肚皮由於手術冗長,術後無法行動,可能有深層靜脈及肺栓塞的風險。

改良的腹部拉皮手術,利用羽毛線階梯式縫合,大約90分鐘完成,術後可以立即行動避免栓塞,但是肥胖、抽烟、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仍須注意,並應避免合併其它手術延長手術時間!

劉媽媽55歲時,膝蓋疼痛,骨科醫師要她減重,劉媽媽委曲的說她沒多吃也沒少作,不知道為什麼變胖,也不知道該怎麼減重。

王教授年輕時期,每逢考試,寫論文或準備演講,就會狂吃變胖;壓力過去之後靠運動,節食就能減肥,維持身材;過了50歲,生活模式相同,體重卻不同。每年增加一公斤,70歲時,胖了20公斤!

年齡增加,容易變胖卻困難減肥,原因是:

  • 30歲之後,全身肌肉每年減少1%,肌肉的空間被脂肪取代,卡洛里消耗減少。
  • 性荷爾蒙不管是女人的動情素,或是男人的睪固酮,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卡洛里消耗隨之降低。
  • 年齡增加身體進入節能模式:新陳代謝降低。
  • 年齡增加,骨關節彈性降低,加上病痛或是生活方式改變,活動量減少。
  • 有些藥物例如過敏藥、安眠藥、黃體素等等也可能增胖。

 

老年醫學的立場,老人除非過胖,不必計較體重,應該注重體能!老人因為味覺變差,食物失去誘惑力。食慾下降,體重會自動減少。況且老人胖比瘦好(BMI大約23左右)。

年輕人需要卡洛里,老人需要營養!老人應該控制體重,注意健康的生活形態。

老人常因為高血壓、高血脂而不吃肉,其實老人比年輕人更需要蛋白質。一天的蛋白質建議量是每公斤體重1.5公克。如果食用雞肉,每5公克的雞肉含1公克蛋白質,50公斤的老人,一天建議375公克的雞肉,大約是一根帶屁股的雞腿。

補充蛋白質加上運動,尤其重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醫學研究發現肌肉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第二個肝臟,第二個腎臟,第二個胰臟……,可以促進健康,提高新陳代謝,並控制體重!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48

職場不可顯老

城中健身房已經營運50年。櫃枱業務繁忙;需安排運動課程,販售運動服,會員證,租借球具。更關鍵的是八百個會員,入門就須叫出名字,輸入電腦列印消費本,讓會員可以活動。阿芬是老員工,負責管理倉庫。她不注重外表,也不在乎身材,把自己弄成大肚子的奧巴桑。

阿芬50歲時,櫃枱缺人,長官為了管控人事成本,將阿芬調至櫃枱!櫃枱的小姐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身材又好,阿芬夾雜其中有點突兀。櫃枱的組長帶著阿芬上班六個月,才讓她獨立,怎知健身房的業務,從此陷入混亂!

阿芬當班的時段,枱前經常圍著一堆會員等阿芬打消費卡,阿芬掛著老花眼鏡,鍵盤看不清楚,不是鍵錯會員號碼,就是選錯消費項目,還曾經慌亂中,拉斷滑鼠,業務停擺。有位老會員站在枱前等了半個鐘頭,氣得衝到總經理辦公室,抱怨:「你們沒有職員了嗎?」要求立刻換掉阿芬。

會員不喜歡阿芬,同事不願意與她上班,老闆希望阿芬主動辭職,問題是阿芬需要這份工作………。

阿寶在遊樂園作清潔工,她為了兼顧家庭,志願作兼職;時光匆匆,阿寶在遊樂園工作了20年。主任最近通知她;下個月開始不必來了,遊樂園規模擴大,公司配備小車給清潔工,阿寶沒有駕照;不能上班了!

日本65歲以上老人20%在工作,隨著壽命延長,台灣也有許多初老者回到工作現場。過去認為老人還在工作是苦命,現在老人有工作是有能力,是好命!工作可以賺錢,有成就感,可以學習,有人際社交,可以運動,能夠維持老年生活品質。

傳統的觀念,老人是職場的腫瘤,像阿芬這樣靠年資領高薪,卻無法勝任,是最糟的案例。職場上要如何不顯老呢?!

  • 精進工作能力;準備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
  • 跟上時代:開車;坐捷運;打電腦;玩Line…等等。
  • 注意外表:年紀大尤其該打扮年輕,有活力。
  • 注意健康,維持體力:是能夠持續工作的基本條件。有些工作例如外科醫師視力不好或者手會抖,無法勝任。
  • 不斷學習:時光會讓年齡增加,學習會讓能力及技術精進。
  • 樂於分享經驗及指導後進:藏步的老人自我隔離,樂於傳承才能贏得敬重!
  • 擁抱科技:不要害怕多焦眼鏡、助聽器、血管支架……等等新科技,才能持久享受職場的樂趣。
第 46 頁,共 1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