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整形外科

聯合整形外科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40

咬牙切齒的生活讓人老

陳姐60歲,她的人生可以拍成八點檔連續劇,陳姐出生就被送作養女。養父生意失敗,陳姐13歲開始賺錢養家。24歲結婚,生了二個兒子,一個女兒。35歲時丈夫肝癌過逝!陳姐自己養大三個小孩。好不容易二個兒子結婚,孫子也生了,兒子媳婦卻鬧離婚,二個孫子丟給陳姐,陳姐只能打消退休念頭,繼續工作!

陳姐在海產店上班。老闆聽說陳姐不退休,第一句話就要她去整理顏面。老闆說客人反應陳姐看起來老而且凶,沒有人緣。如果要繼續上班,該作個整形,才不會影響生意。

陳姐來看我,她臉頰嚴重鬆弛;法令紋深,嘴唇長,紅唇薄。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15歲。臉部的老化有多種程度,陳姐算很嚴重;無法以微整形處理,必須拉臉!研究她的生活史,家族史,並作身體檢查。造成她臉頰鬆弛的原因,居然是她咬牙切齒的生活。

陳姐從小生活諸多不順;她的個性內向,遇到壓力不敢向人傾訴。無法舒壓,心裏的怨嘆只能咬緊牙齒渡過。日子久了陳姐白天咬牙切齒,晚上睡覺也咬緊牙齒,咬肌過分肥厚,顳顎關節磨損,張口有聲音。咬牙加抿嘴,上唇變長,紅唇變薄,木偶紋變深。

醫學的研究已知臉部的老化與表情肌肉有關,皺眉造成皺眉紋,瞇眼造成魚尾紋,臉頰與額頭或眼周不同,有多條肌肉;例如笑肌牽動嘴角;咬肌張開嘴吧;不同的動作各有不同組的肌肉負責。臉頰肌肉位在深層,肌肉與皮膚之間有脂肪,年輕人的臉頰,平滑緊緻,年紀大的人部份肌肉過度運動,相關的脂肪萎縮移位皮膚鬆弛,臉部區塊化。陳姐整天咬緊牙齒,肌肉過度運動,加上大牙磨損,下顎後移,臉頰嚴重鬆弛!

陳姐除了拉臉手術以外,白天學習放鬆壓力,晚上以咬合板防止咬牙,臉變年輕,表情也顯得陽光開朗了!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40

自體脂肪移植不該吃到飽

 

宜嘉是大家庭的小媳婦,丈夫在夫家的事業體上班,宜嘉有三個妯娌,她們都有小孩,宜嘉結緍十年試了許多方法,始終不孕,婆婆怪她臉頰太瘦,沒有福氣。有一天丈夫的小三帶著孩子來嗆聲,要求認祖歸宗!婆婆告訴宜嘉,她的太陽穴凹陷,夫妻宮緣薄,勸她退出,讓小三家父子團圓!

宜嘉接受了婆婆的說法,40歲離婚。她後來鑽研命相學,深信婆婆的解釋。之後,宜嘉只要有男性友人;可能發展成男女朋友。宜嘉就想填補臉頰及太陽穴;醫師說她可以用玻尿酸或自體脂肪,宜嘉希望永久性的效果,選擇自體脂肪!臉頰及太陽穴填補之後,臉顯得圓潤而有精神,朋友說她變漂亮,宜嘉很得意。

時間過得很快,宜嘉50歲了。這幾年她體重增加八公斤,臉沒什麼變,從肚子及大腿取得的自體脂肪卻膨脹,太陽穴鼓起像二側長角;臉頰垂著二陀贅肉;活像牙痛!經常有人問宜嘉臉怎麼了,宜嘉不知該如何回答。

 

 

自體脂肪移植的技術從1932年開始,一直在精進。現在主張多層次,多孔道,顯微顆粒的注射,可以達到平均63%的存活率。自體脂肪含有幹細胞,除了局部填充還能增加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使皮膚年輕,有抗老化的效果。

 

長時間的追踪發現自體脂肪移植之後,保有捐贈地區的特質。例如宜嘉下半身變胖,移植到臉的脂肪跟著增肥,以致與臉形不成比例。

此外臉部的脂肪由中隔,筋膜,勒帶等固定於下面的肌肉及骨骼,移植的脂肪不具固定設備,無法對抗地心引力,在老化的過程,容易下墜,而移植過程帶來的幹細胞是否引發細胞癌變?沒有存活的脂肪細胞造成局部發炎,纖維化以及鈣化等等,則是自體脂肪隆乳必須思考的問題!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40

舊衣服承載暖暖回憶

父親在日本讀高中及大學,光復之後回來台灣工作。父親想念日本的老師及同學,可是當年不能自由出國。父親花了很多心血辦護照,民國61年,父親50歲重返母校。

父親東京帝大的同學多的是日本政經學界名人,見面時給了不少包裝精美的禮物,佔滿行李箱。當時我讀大學五年級,母親以辦嫁妝的理由寫清單給父親,共計是百褶裙,襯衫,洋裝,風衣,皮包,洋傘,皮鞋,圍巾,皮帶,睡衣等十項。行程滿檔的父親,上飛機前去百貨公司,老實的他,不懂得拆掉包裝,提著十個購物袋去機場報到。

那知道同學們也提禮物到機場歡送;手提行李太多,父親害怕遺漏,只好雙手十指每個手指勾一件嫁妝,其他的掛在手臂。拎著一堆購物袋趕飛機的父親,據說是當天機場的大笑話!

民國68年台灣開放出國觀光,父親母親幾乎每年旅行,母親堅持每趟買一件衣服給我。父親痛恨逛街,但是疼女兒的他,願意忍耐陪伴語言不通的母親,我的衣櫃裏因而有世界各地的服飾。有一件連身褲裙是父母在德奧邊界羅曼蒂克大道旅遊,餐廳吃飯時,看到鄰桌德國女孩穿著,覺得好看,請她帶路買回;一件厚外套是父母去波士頓,母親沒有保暖的衣服,又節省不肯花錢,父親說那個款式女兒穿了肯定好看,母親才肯買來借穿。每件衣服都有故事,我小心收藏,經常穿著。事隔40年,我還能穿大學時父親在日本買的洋裝。

根據報導103年12月9日劉嘉玲穿19年前的衣服參加自己的壽宴,身材沒變,身邊男人(梁朝偉)沒換,羨煞眾人。網路上許多人分享維持身材的秘訣,其中舊衣服是最簡單的方法,尤其女人產後全身變形,屁股變寬,腰圍變粗,身材魁梧,如果放任自己穿寬鬆的新衣服,身材恐怕很難回復。

舊衣服可以提醒自己維持體重,又為了維持體形,會鼓勵自己運動,所以說:「沒有穿不下的舊衣服,只有保持不好的懶女人」。從這個觀點看來,衣櫃的舊衣服不必全部處理,每個年代的舊衣服,其實是了解自己身材變胖,變瘦最好的參考!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40

私房控制體重的秘方

如果您了解我控制體重的動機,一定覺得好笑!故事要從我的節儉說起。我是那種典型的戰後嬰兒潮、珍惜資源,不隨便丟棄物品的人。25年前吧,丈夫出國開會買了淺藍的套裝給我,試穿時內搭及外套可以,裙子拉不上來更釦不起來,請人把腰圍臀圍放大,也塞不下。

丈夫是很有自信的人,常誇口他只要摸過就猜得出尺寸,又說他去買套裝,專櫃小姐聽說要送給太太,都很羡慕。

我不敢告訴丈夫,他買的衣服我穿不下。當時我的體重59公斤,我開始每天快走二個鐘頭,中餐少吃,半年瘦成51公斤。果然成功穿上那淺藍套裝,丈夫眼光不是蓋的,他買的衣服大家都說好看。

那段時期,我的人生很亂,丈夫是心臟外科醫師,早出晚歸,半夜還會被叫去加護病房。兒子叛逆,整天出狀況。女兒堅持電視才是她的媽媽。我的生活沒有著力點,開始以控制體重自我挑戰,每天站在磅秤看固定數字變成我的快樂。

控制體重的我當然也固定運動。這時我注意到不運動而且腰圍愈來愈大的丈夫,他救活許多瀕死的人,也教病人養生;但自認為永遠是醫師,不可能生病。他不運動,出門第一件事是叫計程車。三餐不定時而且不定量,喜歡吃肉,名言是「無肉令人俗」,桌上只要是肉全部掃光光。晚上加護病房巡視回家,冰箱的肉,那怕是一整隻雞,只要是熟的全部會被啃光。丈夫腰圍愈來愈大。我提醒他,他回答我:「肚大能容!」、「君子不重則不威」、「賢明的帝王多是虎背熊腰」。他比結婚時胖了十公斤。

民國九十七年丈夫短暫擔任衛生署長,不適合當官的他,四個月瘦了六公斤,卸下重擔的時候,他說付出很大代價才瘦身,希望能保持成果。

家裏餐桌原本是四菜一湯:二樣肉,二樣菜。丈夫吃肉,我吃菜。捨不得丟,盤盤見底,經常過量,為了控制總量,家裏改成吃便當,內容是五穀米,二菜一肉,七分飽,我們得以維持固定體重。

我注意便當的分量,丈夫注意內容(一定要有肉);家裏便當精緻又可口,偶而上館子或是逛夜市,吃便當的訓練使得腸胃容量固定,自己能夠節制。

這幾年減肥、瘦身的建議多強調運動。有些人拼命運動卻無法減肥,容易挫折。我個人的經驗,想要減肥,控制進食比運動更有效。喝一杯泡沫紅茶700c.c.等於232大卡,對於60公斤體重的人必須快走53分鐘才能消耗。如果喝700c.c.的珍珠奶茶,550大卡,則需快走125分鐘。更別提一般人多半不可能每天長時間運動。相對而言,不喝珍珠奶茶或是泡沫紅茶比較簡單。單純考量體重,控制飲食是較便捷的方法,我的建議是:
一、 三餐定時定量,以裝便當的方式控制菜色及總量。
二、 三餐之間不吃任何有卡路里的食物,只喝無卡路里的飲料。
三、 外出赴宴只能吃三道菜或是每道菜只能吃一口,剩下來的打包回家。
四、 每天量體重,體重達到目標後,每天的上下波動不超過1公斤;如果有多或少儘快努力矯正飲食。

週三, 10 七月 2024 00:39

〝專注〞的重要

阿義很愛運動,每星期打二次高爾夫球,他與球友小賭,十回賭七回贏。阿義個子不高,體格不壯,朋友看他木桿打不遠,都納悶他憑什麼贏,阿義說自己贏在專注,打球時腦子裏只有小白球,每一洞都先規畫攻略,別人擊球要求距離;阿義擊球講究精準。

我曾經在旁邊看阿義與球友廝殺。他的擊球距離短,別人打二桿,他要打三桿。我以為他會輸了,上果嶺時他的球卻落在旗桿邊,單推桿贏分。我問阿義上班已經夠操煩了,假日的休閒運動為什麼要搞得這麼繃緊神經?!阿義說:「上班與打球用不同的腦細胞;打球時專注可以讓上班的腦細胞放鬆,得到休息。」「打球時滿心滿腦只有打球,打完球全身是汗,覺得很舒服!」

阿明是阿義的高中同學,兩個人沒考上第一志願的電機系。阿義念化工,畢業後在公司上班,已經當到經理。阿明念機械,轉藥學系,畢業後在藥廠當業務。阿義與阿明固定星期六上午打球。阿明人高馬大,擊球很遠,但是他一下滑手機,一下與桿弟講黃色笑話;如果手氣順,成績就OK;如果一球進樹林,救不出來,接下來每洞都打不好,常輸球。上個月阿明第一洞抓小鳥,很興奮,手拿記分卡,邊走邊寫,下坡路滑左腳掌往後翻,小腿腓骨骨折,必須手術。

阿明手術順利,他向公司請假二星期在家休養,阿義去探病,阿明見到好友,頻頻拭淚,他說回想起來,自己的人生步步錯,大學不應該讀藥學系,畢業後不應該進藥廠…打球時不該一邊走一邊記分數,阿明哭著說腳受傷,以後跛腳,他作業務必須靠二條腿,他的前途完了!

阿義看朋友哭,好氣又好笑,阿義說:「常告訴你作事要專注,你不聽,現在摔跤了,只能專心治療,想那麼多有什麼用呢?人生就像打高爾夫球,每場球有十八洞,一球打歪了,專注救球還能扳回成績,後悔前幾洞用錯球桿或是擔心後九洞打不好,都於事無補。」

所謂專注就是一心不二用,實際生活裏,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四用的比比皆是。小青是新手媽媽,產假結束,回公司上班。她在公司老覺得耳邊有寶寶的哭聲,每小時打一次電話回家問寶寶的狀況。小青上班恍神,該發給倫敦的訊息發給紐約;客戶的估價單,該賣18美元的零件,她寫成12美元。下班回家,照顧寶寶,小青一邊餵母奶,一邊想著老闆交代的事她忘了處理、公司的應收帳款漏了一筆…。想著想著,猛一回神,發現寶寶早已停止吸吮。小青的衣服罩住寶寶的鼻子,寶寶差點無法呼吸!小青很害怕,她自責不是好媽媽,哭了一整晚。小青上班想寶寶,下班想公司。產後一年,得了重度憂鬱症。

父母常教訓孩子寫功課要專心,成人自己卻常常分心,許多行業因而訂有專心條款,例如飛機在某個高度以下,駕駛艙不可聊天。又例如開車不可以講手機,有人以為手持手機才會影響駕駛盤操作;美國有篇報告指出縱使二手緊握駕駛盤,講手機還是會讓駕駛分心,肇事率增加。

實驗顯示學習專注使大腦重新建構有效的成功模式,一心二用容易緊張,大腦效率反而較低。專注就是活在當下,不管目前狀況是好是壞,努力生活。學會專注的人,對過去的事情沒有悔恨,對將來的未知不必擔憂,人生可以輕鬆許多。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03/991773

第 52 頁,共 1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