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整形外科
你的生活圈夠開放嗎?
黃老師68歲,典型的老實人。他原本在國中教數學,退休後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傍晚與鄰居下棋,每星期三與朋友打高爾夫球,過著規律的生活。黃老師節儉,太極拳的養生隊舉辦郊遊,超過300元的他不參加,打完高爾夫球的聚餐超過500元的他也不奉陪,開銷少,銀行裏有一筆存款。
黃老師有兩個兒子在外地上班,每次回家總以要繳房貸、買車子、出國旅遊等藉口要錢。老師唸歸唸,卻告訴朋友,兒子是他甜蜜的負擔。
有一天養生隊來了一個死了老公的女人,活潑外向。寡婦看黃老師打太極拳時,運動衫腋下脫線破洞,寡婦拿丈夫的襯衫給老師。老師當下穿上,回家卻被太太懷疑二人有鬼。老師說不清楚,宣佈放棄太極拳。
附近學校早上也有體操隊。老師參加一次,發現那些人政治上是藍色,與自己的深綠傾向不合,早上就不運動了。
老師穿固定品牌的皮鞋,最近上街採購發現皮鞋店已歇業,原址改賣飲料。老師不喜歡別的款式,只好繼續穿舊鞋。
老師三餐在家裏吃。星期六日夫妻上街打牙祭,老師喜歡的米粉湯、煮大腸、臭豆腐、川菜、沙茶火鍋逐漸消失,有一天兒子帶二老去新開的餐廳吃套餐。服務生一道一道端出來,每道菜都有解說,老師會說國語,但是服務生講的他只聽懂「請慢用」!他無法了解,兒子及孫子為什麼吃得那麼高興。吃完飯老師肚子撐飽了,卻沒嚐到思念中的美味。
接著是陪他下棋的鄰居癌症住院,高爾夫球球友手術換膝蓋,兩樣活動都喊停,老師宅在家裏,整天盯著電視,不知道可以作什麼。
我們的生活範圍有舒適帶、尷尬帶、痛苦帶。例如家是舒適帶;學校,公司是尷尬帶;醫院,法院是痛苦帶。人際關係及工作體驗等等都可以區分為這三種,一般人習慣安逸,喜歡在舒適圈內活動,結交專業、信仰、政治傾向、嗜好與自己類似的人。彼此信任,做事方便,但是封閉的生活圈,點與點連成直線,很容易像黃老師回到原點。
如果選擇開放的生活圈接受挑戰並尋求良機,過程當中,會有許多痛苦帶,甚至變成局外人,遭到誤解,不受重視。這種歷練會讓人獲得不同的學問,經驗與人際關係,對世界有更正確的認識。研究賈伯斯的專家認為,他特異的人生經驗使他能整合不同、互相矛盾的意見,成為他創意的動力!選擇開放生活圈的人年紀大時,生活圈的分歧點很多,方便往各個方向發展,較能活躍老化!
我很想建議黃老師放掉過去的觀念,不分藍綠、老少、嗜好,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體。如果有興趣作志工,可以收各個年齡層的人來教數學,甚至換個方向回學校當學生,黃老師才68歲,定義上是年輕的老人,未來值得好好規劃!
臥蠶與眼袋
臥蠶是緊鄰睫毛下緣壹條約4至7毫米的帶狀隆起,微笑時會因肌肉的活動特別明顯,遠看像橫臥的蠶,所以叫臥蠶。面相學上擁有臥蠶的人感情及事業運都很好,英文稱臥蠶為「笑捲」,常是廣告模特兒的特色。
臥蠶在解剖學上是眼瞼板部份的閉眼肌肉(眼輪匝肌),負責眨眼。如果肌肉肥厚超過7mm,變成胖臥蠶,可能被誤會是眼袋,區別的方法是臥蠶笑起來才明顯,眼袋距離下睫毛較遠,笑起來會改善!
眼皮是全身最薄的皮膚,沒有皮下脂肪,眼輪匝肌運動頻繁時,會牽扯眼皮造成細紋,眼下細紋是女人最恨,化妝時卡粉,增加皺紋能見度,畫眼線時,彩妝會暈開,保養品裏面眼霜最貴,也最暢銷。眼霜只能治療皮膚老化造成的眼皮細紋,如果是肌肉運動頻繁(熬夜、過度用眼、眼睛疾病)需要肉毒桿菌或是對症治療,如果是皮膚鬆弛則需提拉或切皮式的眼皮整形。
黑眼圈又稱熊猫眼,常被誤會是眼皮的皮膚變黑,其實這個原因只佔了一小部份,大部份人的黑眼圈是由於眼皮薄,暴露下面的組織(暗色的肌肉),眼皮的血管豐富,負責回流的靜脈三分之一需經過鼻子,三分之二需經過耳前,鼻子過敏,經過鼻子的回流受阻,熬夜使耳前回流受阻,都是黑眼圈原因!雷射可以治療黑眼圈,如果去除致病機轉,效果更好。
眼袋在臥蠶下方,眼框骨附近,形狀為倒三角形,眼袋依其嚴重度分為五級,第一級只有小範圍的隆起,第五級的眼袋擴大還會有皮膚鬆弛、淚溝、顴骨袋等等。媒體報導政治人物看起來疲累無神,失去年輕時候的帥勁,大抵都是眼袋惹的禍。
一般以為脂肪增生,筋膜鬆弛是眼袋的原因,現代解剖學的研究了解眼袋的發生有多重原因,大抵可以用紅酒高腳杯來解釋。眼框骨是杯子,眼睛是紅酒,裝在高腳杯內,老化的過程,下緣的眼框骨流失,空間前後變淺,眼球擠壓眼皮,而眼皮的筋膜鬆弛,脂肪增生,肌肉肥厚,贅皮產生皆可能是眼袋的原因,常聽人說熬夜或喝酒之後產生眼袋,渡假或是睡個好覺,眼袋會消失,我們以為眼袋是積水,眼代醫學以電腦斷層研究發現變動的是眼球,肌肉,脂肪的相對關係,眼袋並非「積水」。
眼袋的治療可分填充物以及手術,填充物的原理是擴大眼框骨,補平眼袋與臉頰的界限,對於第一、二期的眼袋有效。如果眼袋已經很明顯,需要手術治療。眼袋手術抽除多餘的脂肪,回填淚溝,筋膜固定,肌肉拉提,贅皮切除,保留臥蠶並改善眼神,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手術前應該個別考慮(通常一個人的二個眼袋也不完全相同),才會有預期的效果。
女主婚人致辭
我的朋友是單親媽媽,與兒子相依為命,兒子很貼心。小的時候黏著媽媽,媽媽上厠所、洗澡,甚至出門倒垃圾他都跟在旁邊。長大上學,回家第一件事是找媽媽,學校發生什麼事,老師教了什麼歌,吱吱喳喳報告不停。一直到大學,甚至上班,媽媽都是他的支柱。媽媽曾經擔心兒子過份戀母,兒子交到女朋友時,媽媽很高興!她說兒子是她的情人,兒子長大了,她很樂於把情人交給情敵,希望兒子建立幸福的家庭,媽媽才能規劃老後的生活!
兒子的婚禮日子定了,新娘的父親交遊廣濶,希望在婚禮上致辭。他邀請男方主婚人也致辭,我的朋友嚇得好幾天失眠,她說沒看過女主婚人致辭,為了鼓勵她,我把自己在兒子婚禮致辭整理出來,讓她參考!以下是當年的講稿:
我參加過無數次的婚禮,沒有看過女主婚人上台致詞,每回喝完喜酒回家總忿忿不平,兒女明明是母親拉拔長大,但在婚禮上,女人卻沒有說話的餘地,兒子上小學時就安慰我,他結婚一定讓我上台!而且想講多久就多久!今天我能夠站在講台上,首先要感謝我的兒子!
兒子從小體貼,我卻不是好媽媽,他出生時我在急診室值班,為了急救病人,害他早產了35天,他成長的階段,恰是我的事業最忙碌的時候,經常早上六點出門,晚上一點回家。
有天晚上打開兒子聯絡薄,發現隔天上學要帶一條鬥魚。我開著車子在台北四處找,找不到24小時營業的水族館。最後,發現一家酒吧,水族箱裏有鬥魚。我問老闆要喝多少啤酒,才能換一隻鬥魚。後來老闆可憐我,給了我一隻。這麼多年來,今天是第一次告訴兒子,當年那尾鬥魚其實是啤酒換來的!
兒子小的時候抱怨:「最需要的時候,找不到媽咪!」他與他的妹妹常說要登報聲明媽咪作廢,再要求外婆補發,因此我第一次看到今天的新娘就覺得上帝應允了兒子的禱告,今天新娘美麗的容貌及姣好的身材大家有目共睹,難得的是她除了聰敏,智慧之外,還有她的年齡罕見的貼心與耐心!
不過我要提醒兒子不要因為娶到美嬌娘就太高興!你的父親常說:「結婚後太太的容貌先生要負責!」只有幸福的婚姻才能替太太的美麗加分,未來的日子在座所有的賓客都將以這個標準來檢視你的努力!
講到這裡,我想告訴親家不要擔心!
我的兒子姓林,這個「林」來自雙方父母,二個林家的男人向來有「惜某,驚某」(怕太太;疼太太)的傳統!
有個周日上午,我和先生在家裡。我心情不好,很想找人吵架。就故意去惹他、找他麻煩,但他沒什麼反應。後來,我就改變策略,不停地碎碎唸,什麼都拿來講,就這樣一直唸到下午。結果他不但臉色依然溫和,還講笑話給我聽。
到了晚上,我的氣消了,想想自己這樣整他一天,有點不好意思;問他煩不煩。他竟反過來安慰我說,他的志向是「懷著理想,充實自己,努力實踐」,這樣外面的人都會聽他的號召,回到家裡,雖然聽太太的;但是只有聽一個人的話,沒有關係!
親愛的兒子:
父親的DNA就在你的身體裡面,媽咪希望你把壯志,雄心用在外面打拼事業,把溫柔愛心帶回家裡,與新娘手牽手,一起迎向未來!
媽咪祝福你們!
百貨週年慶,婆婆媽媽便宜買,輕鬆變漂亮
各大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日子快要到了,今年不景氣,荷包普遍縮水,無法按照以往的習慣買保養品,自由時報關心您的漂亮,提供以下幾個輕鬆採購的建議:
1932年美國通過化妝品法案,規定化妝品「具有裝飾效果,沒有治療效果」,這條法規後來隨著時代及地區有些變動,但是精神不變!
根據美國醫學公關專家佐普諾的講義;世界知名品牌化妝品的預算90%是行銷(包括廣告);10%是成本,其中9%是包裝,1%是材料,也難怪美國的消費者雜誌調查,消費者票選勝出者與費用無關,皮膚科醫學雜誌也曾公佈昂貴的香奈兒抗衰老乳霜效果不如便宜的ACO潤濕乳液!
醫學的立場;臉部保養著重清洗,保濕,防晒。化妝品成份正確,功能符合,不會過敏就是最適合自己使用了!迷信植物或是草本,並沒有醫學根據。許多人買棉羊油,馬油來保養皮膚,其實人油最天然,人油由脂肪,膽固醇及神經醯胺以特殊比率組成,更年期的婦女荷爾蒙減少,皮脂腺分泌降低,如果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疾病以及藥物的作用,皮脂腺分泌更少。有些人習慣以肥皂弄成泡泡在臉上揉搓,甚至使用粗布擦拭,過度清潔可以去角質及防止細菌孳生,但是洗掉保濕成份,對熟齡人仕有不良的效果,愈來愈多專家主張熟齡人仕應該減少使用洗面乳,美國及日本的高齡女皮膚科醫師甚至呼籲卸妝就好,不必洗臉!
好萊塢熟齡婦女私密保濕秘方是女性荷爾蒙陰道藥膏;用來每晚塗臉;二星期後皮膚會變年輕;這種處方藥;必須由醫師評估,醫學上有禁忌的人無法使用。男女適用的保濕產品建議與〝人油〞的成份類似就可以,所謂貂油;青春液;奈米等等可能很好;如果考慮C/P值,並不符合。有些高齡人仕皮膚乾到龜裂;最簡單的保養是每晚睡前塗上便宜的凡士林油,鎖水效果最好!
作者曾經對門診的熟齡婦女作統計,85%的人鎖骨以下(穿衣服部位)的皮膚比臉部的皮膚好;但是婦女花在臉部保養品的平均費用是身體的20倍;也就是說穿衣服覆蓋的效果勝過保養品,臉部只塗防晒,有點像只穿胸罩出門;可以想像臉皮會被環境凌虐成什麼樣子,婆婆媽媽不化妝的理由是「害怕化妝品中毒」「自然就是美」!現代的科技進步,化妝品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保護、防晒的功能。作者建議婆婆媽媽們出門除了穿衣服以外,也記得打扮;臉部多層覆蓋的化妝能夠保濕,防晒,還能氣色變好,值得向婆婆媽媽推薦。
老了可以拉臉
民國67年我在台大醫院外科的住院醫師訓練結束,教授投票決定前途的關鍵時刻我懷孕了,被迫選擇當時很冷門的整形外科。父親是傳統外科醫師,看不起雕蟲小技的整形。吩咐我:「治療兔唇顎裂或燙傷植皮,勉強算是醫療。幫人愛漂亮不是醫師該作的事,千萬不要替人作美容。」父親還說,他最喜歡的日本女星若尾文子,拉臉之後變得不自然,害他好失望!
當時我在醫學中心上班,治療的都是「病人」,沒有「愛美的人」。坊間傳言某位港星經常拉臉,有一天,大家發現她的下巴長酒窩,過幾年甚至發現她的下巴長鬍子。我對拉臉很好奇,可惜沒機會學習。整形專科醫師訓練快結束的時候,一位60歲左右的女明星來拉臉,老師替她手術5小時,術後為了防止出血,以紗布,繃帶包紮全臉,只露出二個眼睛。
女明星晚上十二點醒來上厠所照鏡子,覺得自己被毁容,竟到派出所報案。三更半夜老師與我被叫去說明,受過那次的震撼教育,我對拉臉全然沒了興趣!
民國71年我到紐約大學醫學院進修,那裏的整形外科世界聞名。想像中應該能見習許多複雜的案例,讓我失望的是,老師們作最多的手術正是拉臉。
美國的觀念與台灣不同。美國歷經世界大戰,韓戰,越戰。整形外科醫師累積了治療爆炸性顏面傷害的經驗。戰爭結束,這些經驗被用來對抗老化。麻醉強調安全舒適,手術注重精準確實,民眾對拉臉的接受度很高。許多上年紀的人,臉看起來衰老疲倦,但是卻有一顆年輕的心,拉臉只是想讓外形與內心符合。美國人的退休規劃,拉臉常排在第一位.康復變美之後還開趴慶祝。
民國72年我回台灣,開始作拉臉手術,當時台灣人以為拉臉很簡單。一位阿嬤要我替她拉臉。她認真地對我說,她每天都用手對著鏡子拉提,手術應是在太陽穴兩邊縫幾針.阿嬤問我「不用半個鐘頭吧?!」
所謂全臉拉皮包括額頭、兩頰及脖子,可以讓人年輕十至二十歲。我有一回受邀參加音樂會,主人80歲,女主人看起來40多歲,活潑,美麗,是整場宴會的靈魂。我心想該她應是第二度婚姻的年輕太太。沒想到在介紹我的時候,女主人卻大方宣布:「林醫師幫我拉過臉!」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拉臉的神妙效果。
近幾年所謂非手術性的拉臉流行,醫界以為手術拉臉會減少。但統計資料卻顯示,台灣拉臉手術逐年快速增加。原因是嬰兒潮世代的老化,他們認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外貌,其次是平均壽命延長。臉皮鬆弛,嘴邊肉垂墜,火雞脖子等等,必須手術拉臉的狀況增加。最後則是醫療科技進步,手術拉臉可以作到「週末拉臉」,傷口迅速癒合,外形改變立竿見影,所以接受度很高。
筆者這幾年鑽研拉臉,發現它是挑戰度最高的整形手術。因既要求有效果,又不能顯露疤痕,要年輕地自然,效果又要持久。只是筆者也不敢忘記父親的教訓,常思考是否真值得埋首研究。
不過,上星期一位65歲的婆婆給了我答案。她說:「林醫師,我30年前看過你的門診,拿了你的名片,一直放在皮包裏,每回照鏡子發現自己變老,我就告訴自己不用怕,因為可以整形拉臉。現在我覺得自己夠老了,可以手術了。」的確,經由拉臉的研究,我們學會如何藉著現代醫療抗衰老,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不怕老,因為「老了可以拉臉」。